“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質量和效益問題有沒有真正被院長們重視,是當前公立醫院轉型根本中的根本。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2018年中國超過5000張床規模的醫院有11家,超過3000張床位的醫院有63家。公立醫院“野蠻”生長、“超級醫院”盛行,成為中國醫療領域廣受關注的現象。

日前在廣州舉行的2019中國醫院競爭力大會,闢出專場討論醫院如何從規模型向質量型轉變,包括鄭大一附院院長劉章鎖在內的約十位公立醫院院長,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實踐經驗及見解。

院長們的話鋒所及,指向一個共識:中國醫院的規模化發展有其歷史淵源及必然性。不同環境下的醫院究竟需要怎樣的規模,並無定數,關鍵是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合適的規模。而當下的核心,在於醫療質量及效益的管控——最後一個主張與當下的政策導向正相契合。

2018年底,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在提及公立醫院改革時表示,要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使我國公立醫院從規模擴張型走向質量效益型,從粗放式的管理走向精細化的管理,從以基本建設硬件投入轉向以學科建設和提高職工待遇的轉變。

自2015年以來,國務院及國家衛生主管部門多次發文,要求控制公立醫院的規模,但用北京市醫改辦原主任韓曉芳在論壇中的話來說,是“怎麼控都控不下來”。

一位來自山東大學附屬醫院的管理者當場提出,這並不單純是醫院想要做大,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追求。“更深層次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解決,衝突會一直存在。”

韓曉芳回應說,在過去行政化管理的體制下,基本上醫院的行政級別跟著醫院的規模走。規模大的,話語權也越高。這個話語權,既包括在行政管理上的話語權,也包括在業界以及學術上的話語權。而沒有話語權,就沒有影響力,學科發展不起來,人才、技術投入等等都受規模的侷限,醫院業務的發展、經濟收益都會受到影響。

回顧歷史,從頂層設計來看,中國公立醫院的規模化擴張,源自1989年國家發佈《關於實施醫院分級管理的通知》(下文稱《通知》)。此後十年,第一週期共評審醫院17708所,成為世界評審醫院最多的國家。其中,醫院級別評定的重要指標是硬件標準,尤其是床位數的設置,要求一級醫院必須要100張床位以上,三級醫院必須達到500張床位以上。

在公立醫院發展初期,規模效應帶來經濟效益,是公立醫院爭先擴張的重要原因。在中國的環境下,公立醫院雖無政府撥款,但享受減免稅收,並享有土地等政策優惠,醫院經營的成本壓力不大,擴大規模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效益。

浙江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黃東勝提出,醫療的發展一定會有這個過程,“一定是從做大做強然後做精,不能倒過來。”

此外,超級醫院的誕生還與醫院所在地具體環境有關,在優質醫療資源缺乏,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的人口大省,最容易誕生超級醫院。

例如鄭大一附院的所在省份河南是人口大省,全省僅擁有 24 家三甲醫院,在全國處於倒數第三位。省內大型綜合性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也多集中在鄭州、新鄉和洛陽等區域性中心城市,普通地市的醫療技術水平較低。與其它省會城市相比,河南省的優質醫療資源也不多。湖北武漢有38家三甲醫院,陝西西安有32家三甲醫院,而河南省會鄭州市至2018年只有17家三甲醫院。當河南當地的就醫需求在2008年左右,隨著新農合的建立井噴釋放時,人們勢必傾向於選擇當地最好的醫院就醫。

劉章鎖在會上介紹,2008年到2012年,是鄭大一附院的“做大”之路。據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鄭大一附院由1860張床位,擴展到了3155張,住院病人增加了46%。到了2012年,床位數擴至5000張,一年300多萬的門診量和20餘萬人次的住院病人數,使得鄭大一附院的規模遠超華西醫院,成為國內首位。

鄭大一附院的營收也隨著規模的擴張,水漲船高。2007年擴張前,鄭大一附院的營收不足7億,擴張十年後的2017年,營收輕鬆破百億。

規模擴張帶來邊際效益遞減

經過十年的野蠻生長,部分公立醫院開始嚐到苦果。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侯建全在發言中說,醫院發展到今天,“應該說我們日子也越來越難過,不做好精細化的管理,醫院再發展下去是很難的”。

據悉,江蘇省的一組數據顯示,當地接近70%的醫院處於虧損狀態。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野蠻生長的公立醫院開始面臨精細化管理的挑戰。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兼院長王人顥在管理中體驗到,當前醫院業務正面臨著規模經濟邊際效益的遞減。即模式不變的情況下,規模的繼續擴展,反而會帶來效益與效率的下降。

王人灝說,徐醫附院床位數一度直逼7000張。隨著規模的擴張,醫院技術管理的難度、幹部職工的職業倦怠愈加嚴重。徐醫附院開始兩次“砍”床位,迴歸到編制床位4500張。“一味追求規模,當人才、服務及社會環境的反饋都對公立醫院不利時,你還不主動改革,肯定要吃大虧的”。王人顥說,識時務者為俊傑。

韓曉芳提醒院長們留意,公立醫院得以擴張,是因為目前“基本醫療都是靠公立醫院,非基本醫療也是公立醫院來做供給方。”但未來公立醫院的定位一定是基本醫療服務,而民眾不同的醫療需求,需要不同層級的供給。試想未來,對公立醫院而言,“基本醫療服務還有多大的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部分醫院一味擴展規模,雖然自身的經濟效益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導致資源過分集中,老百姓看病不會去所在地的基層醫療機構,都要湧到大城市、大醫院,醫保也不勝負荷。

與會專家談到,在頂層設計上,從2015年開始,國家就出臺控制公立醫院的規模擴張。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之後,從控制醫療成本的角度,也對大型公立醫院的發展方向調整提出了要求。

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從四個方面下發了55個考核指標,要求醫院從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粗放性的管理走向精細化管理。

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是一道強力殺手鐧,它和國家的財政補助,醫保的方面的調整,重大項目的立項,行業的評審、評價,以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以及醫學中心等關鍵項目掛鉤。

規模與質量並不必然衝突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院長李文源在發言中說,上述55個考核指標對醫院領導來說,“壓力非常非常大。”

多位院長談到,一味縮減規模也不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重點還是在於醫院結構的調整,要做好精細化管理。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院長邵志民提出,規模與質量其實可以相輔相成,並非必然地相沖突。他說,其實規模並不可怕,如果管理中可以做到兩者兼容,是最好的。

他提出,中國的醫療市場太巨大,患者的需求非常強烈。對於中國的一些醫院來說,去規模有難度。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深夜排隊等掛號的患者。

北京醫改辦原主任韓曉芳表示,醫院的規模到底多大合適?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數。“我覺得關鍵問題在於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相應的規模。這個就跟你的技術能力、你的學科優勢、你周圍病患的人群,還有相關的支出能力等因素都高度相關”。

北京市醫院協會副會長英立平提出,在不同的階段,對規模質量應該有不同的解讀。“我個人相信,有一些醫院將來的規模會壓縮。但是呢,有一些醫院起碼在目前可以預見的3-5年內,特別是在中心大城市,其主院的床位數,加上分院區的床位數,有可能還要再擴張”。

關鍵在醫療質量把控

多位院長都異口同聲地提出,關鍵點在於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和把控。

然而對鄭大一附院這樣的“巨無霸”醫院,如何轉型,如何實行精細化管理?這是與會各方關注的重點。

據劉章鎖介紹,鄭大一附院目前的編制床位是8475張床(不包含開放床位)。公開數據顯示,雖然鄭大一附院不是床位數最多的醫院,但2017年30萬住院病人,近600萬的門診量,使它成為病人數最多的醫院。

鄭大一附院之前一直被戲稱為“世界上最大鄉鎮衛生院”,指只要病人來就接受,不管輕病重病一概收治,和國家提倡的分級診療方向背道而馳。

劉章鎖說,從2012年開始,鄭大一附院即提出了做強的發展目標。2017年6月份劉章鎖上任後,在做大做強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做細做優”。醫院不再擴規模,而是調整結構,從以收入為核心,轉變為以成本為核心。

在臨床醫療方面,提出“五升五降”:提升手術、三四級手術、疑難重症、新技術和專科專業專家專病佔比;降低藥佔比、耗佔比、平均住院率、成本和醫療出錯率。

2018年,河南實行醫改藥品零差價。鄭大一附院在抓質量,調結構之後,每天收入減少400萬,但員工的收入卻沒有降低。 原因何在?主要是通過做細做優等手段,對沖了零加成的衝擊,職工收入因此不降反升。

提升疑難重症的醫療水平,是鄭大一附院轉型的重要任務。劉章鎖介紹,醫院投入大筆資金,扶植各個科室進行疑難重症研究。現在鄭大一附院的ICU床位681張,佔比8%左右,在公立醫院裡排在前列。到2018年,三四級手術佔比為82.1%,疑難重症的佔比是62.65%。

浙江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黃東勝在發言中表示,提到醫院的質量管控,首先要明確質量的範疇。

“就怕我們談到質量時,就認為是治療效果,就認為是院改,我認為不是。”他說,質量效果是毫無疑問的,但還有一個重點是患者的需求,患者需求要得到滿足,患者需求包括診療過程當中得到尊重、關愛,焦慮釋放和情感舒緩。另外質量裡面還要考慮一個成本控制。

“我這麼多年來當院長的體會,質量有沒有真正被各大醫院的院長們重視,是質量管控根本中的根本。”黃東勝表示。

王晨 |撰稿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鄭大一附院,一家“超級醫院”的雙面特寫


“超級醫院”規模擴張達極限,這些院長們正在積極求變


梅奧診所通往醫學聖地之路,2019年再登世界十佳醫院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