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七大恶习,仅供参考


书法恶习泛指用笔、结体等方面流于熟滥、庸俗,缺乏高雅的情调。对于书者而言,了解其恶习,有助于扬长避短。

一、死板

尤其楷、隶、篆,很多书者写的非常认真工整,咋一看,很正派,细看如美术字一般,死板没有生气。我想是因为他把点画当成个体去书写,忽略了点画之间、字之间的呼应关系,虽工整,却死气沉沉,没有神。

书法七大恶习,仅供参考

二、随便

很多书者很少临帖,或者临帖只是抄书,没有悟到正确的笔法,书写总是率性而为,甚至把写硬笔字的很多习惯带进毛笔字里,不懂得换锋、使转,随便划拉。写出来的作品滑、浮,充满江湖气、俗气、莽夫气。

书法七大恶习,仅供参考

三、夸张

适度的夸张有利于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但一味的夸张作怪,就不妥了。很多书者,因为看过大书法家挥毫的视频,看到他们将某字的一笔拉长,觉得很有范,却没有理解为何要这样处理,于是只要写到类似的字就依葫芦画瓢的做夸张,导致作品张牙舞爪,一纸俗气。

书法七大恶习,仅供参考

四、颤抖

很多书者为了让写出的点画有苍茫的气息,或者是误解了碑帖的点画形态,书写是一味的抖动,似乎苍茫有力,实为恶俗不堪。

书法七大恶习,仅供参考

五、花哨

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展览的盛行,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变书法为设计(当然我不反对设计,好的章法字法都要经过书家经意或不经意的设计),于是乎纸色五花八门,拼拼贴贴。

书法七大恶习,仅供参考

六、印多

古代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因为众多人收藏过,常常盖满印章,并非作者本人所为。不排除这些众多的印章有时候反而增加 了作品古朴的气息。所以现代书家在写册页、书札类作品的时候也要盖上很多章,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一味的这样,例如在条幅、甚至中堂里这样为之,就有点奇怪了。

书法七大恶习,仅供参考

七、怪拙

书家有的追求朴拙的书风,但是,拙是要建立在巧的基础上的,古人说,学书先以不工求工,然后以工求不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现在有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追求所谓的拙朴,反而弄得怪气横生,就像一个成年少妇,硬要学少女状,实在恶心,俗气。

书法七大恶习,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