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健肺臟,拒絕“肺阻”,盡享自由呼吸

強健肺臟,拒絕“肺阻”,盡享自由呼吸

遊秋煙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 副主任護師

慢阻肺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勞力、勞心、房事過度以及吸菸等均可傷及呼吸系統。所以,需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規律生活、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不做力所不能及的勞動。有心慌、氣短症狀出現時,還應減少活動量,以減輕心臟負擔。

呼吸功能鍛鍊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即人體自身有了抗病能力,就不容易生病。所以,對於慢阻肺的護理,首先要顧護正氣。另外,還可通過呼吸康復訓練增加人體正氣,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常用的呼吸功能鍛鍊方法有腹式呼吸法、縮唇呼吸法和全身呼吸操訓練。

腹式呼吸法

取站立位或坐位,兩膝半屈,使腹部放鬆。吸氣時腹部凸起,吐氣時腹部凹陷,可每天堅持練習,每次練習以5~7 遍為宜,每遍做 5~15 分鐘。如此能增加通氣量,降低呼吸頻率。

縮唇呼吸法

閉嘴經鼻吸氣,通過縮唇(吹口稍樣)緩慢呼氣,同時收縮腹部,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 1:2 或 1:3,要儘量做到深吸慢呼,縮唇程度以不覺費力為宜,每天鍛鍊 2 次,每次 10~20 分鐘,每分鐘 7~8 遍。

呬(sī)字訣 -- 呼吸操訓練

呬字訣是經典吐納六字訣中的一個,是中醫傳統的肺部訓練方法。練習時口型為兩唇微後收,上下齒相合而不接觸,舌尖伸向上下齒縫內,氣出於上下齒間。鼻吸氣時舌舔上顎,肚子鼓起,吸滿後,用口呼氣,發出“呬”字音,同時收腹提肛,如此一吸一呼為 1 次,反覆做 6 次。

日常調護

飲食方面,應保持膳食平衡,清淡為主,少食多餐,避免油膩、辛辣刺激及腥羶發物。中醫辨證為肺脾氣虛證者,宜食健脾補肺的食物,如山藥、百合、核桃、胡蘿蔔等;肺腎氣虛證者宜食補益肺氣、腎氣的食物,如枸杞子、木耳、山藥、桂圓等;肺腎氣陰兩虛證者宜食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蓮子、百合、銀耳等。

護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排痰是第一關鍵要素,應鼓勵患者有痰儘量咳出來。無力咳痰者,可使用排痰技巧,助其排痰:採取坐位或俯臥位,家屬或其他操作者將手指併攏,手掌蜷曲,自患者胸廓邊緣向中間、由下向上有節奏地拍擊,與此同時讓患者自動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時,用雙手用力壓迫其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力量 , 促使痰液咳出。

強健肺臟,拒絕“肺阻”,盡享自由呼吸

對於慢阻肺臨床常見的症狀,還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

咳嗽、咳痰

臥床者可定時翻身拍背,痰液無力咳出者,可用上述排痰技巧助其排痰。有些食物也可促進排痰,如蘿蔔、百合、白木耳、竹筍、梨、木瓜、橘皮、杏仁。

喘息、氣短

根據喘息、氣短的程度,以及有無紫紺,可給予低濃度氧療,並觀察吸氧效果。有效氧療的指徵為:呼吸困難減輕、呼吸頻率減慢、發紺減輕、心率減慢、活動耐力增加。出現喘息、氣短者,應取合適體位,如高枕臥位、半臥位或端坐位,緩慢呼吸、放鬆全身肌肉、聽聽音樂,以放鬆全身,也可進行呼吸功能鍛鍊,或循手部外側的手太陰肺經進行拍打,自上而下,每天 3 次,每次 10~20 分鐘,以增強肺功能。

自汗、盜汗

慢阻肺患者穿衣應柔軟、透氣,便於穿脫,汗出時及時擦乾汗液並更衣,避免汗出當風。可按摩足三里穴以改善症狀,每天早晚各點揉足三里穴1次(晚上以 7~9 點為最宜),用力以感到酸脹為度,點揉 1 分鐘後停頓一下,再繼續點揉,連續點揉 5 次。

腹脹、納呆

應保持臥室整潔,避免刺激性氣味,咳痰後及時用溫水漱口。護理時順時針按摩腹部 10 ~ 20 分鐘,鼓勵患者適當運動,以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也可艾灸神闕穴、足三里穴等。

來源:《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9年1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