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 是真是假居然這樣給辨別出來了

【千千千里馬原創-蘭亭序-真假】《蘭亭序》的真假問題,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

所謂是《蘭亭序》真假,不是真跡不真跡的問題,而是王羲之時代有沒有這種書法存在的問題。

當時提出這個問題的理由,是因為在南京出土了兩個東晉的墓誌。

一個是《郭琨夫婦墓誌》,一個是《王興之夫婦墓誌》,這兩個墓誌都是隸書書寫的。據考證,王興之就是王羲之的同輩人。這就引起郭沫若的學術敏感和重視。

《蘭亭序》 是真是假居然這樣給辨別出來了
《王興之夫婦墓誌》之一。隸書的體沒有改變過來,但是,已經與漢隸不同了。​​

郭沫若認為,《蘭亭序》為什麼一點隸書的筆意都沒有?這不可能是真的。

於是就產生了一次曠日持久的《蘭亭序》真偽大論戰。

由於當時政治背景特殊,討論並沒有就學術論學術。

郭沫若認為,《蘭亭序》的書法,根本不可能在王羲之時代產生,而應該在隋代產生。

於是,他就認為《蘭亭序》是智永偽造的。

郭沫若的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如果智永偽造了王羲之的書法,那麼,智永的書法來自何處? 難道智永創造了《蘭亭序》這種書法?

《蘭亭序》 是真是假居然這樣給辨別出來了
東魏《敬史君碑》。請看“杖”字的木字旁,已經是行書寫法的筆意。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書法憑空而來,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

如此成熟的《蘭亭序》行書寫法,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

那麼,王羲之到底有沒有可能寫出《蘭亭序》這種書法?

我們今天的回答是,肯定可以!

這不是我們要以自信代事實,而是事實證明就是這樣。

我們舉例兩個事實。

一個事實是1909年,日本探險家大谷光瑞派未滿20歲的弟子橘瑞超和野村榮二人在新疆樓蘭發現了一個西涼國時代的《李柏文書》,這個《李柏文書》的書法,基本上就是《蘭亭序》風格。當然,比不上《蘭亭序》這樣精彩。

《蘭亭序》 是真是假居然這樣給辨別出來了
《李柏文書》之一。

但是,我們可以推測的是,西晉時代,像李柏寫這種字體的人,應該不是隻有李柏一個人。

《蘭亭序》 是真是假居然這樣給辨別出來了
西涼國時代的《李柏文書》之二。書法已經是行書。大約寫於328年至346之間。

李柏比王羲之要大20多歲,大約就是王羲之的上一輩人。那麼,李柏以後的30年,王羲之才登上書法舞臺,我們完全可以肯定,王羲之是能夠寫出比李柏更好的行書的。

而且,同一時代書法家之間,書法差異較大,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第二個證據是大家比較陌生的《敬史君碑》。

這個碑立於東魏興和二年,是公元540年。

這個碑學者歸於魏碑書法。但是,這個碑不同凡響的地方是,有很多字是行書筆法,字體屬於王羲之這個體系。

《敬史君碑》距離王羲之去世80年左右,立碑的時候,應該智永還沒有出生。

所以,這些可靠信息證明,王羲之寫出《蘭亭序》是完全可能的。

《蘭亭序》 是真是假居然這樣給辨別出來了
東魏《敬史君碑》。“河”字的寫法,也是一個行書筆意。這樣的字,在《敬史君碑》中還有不少。

此外,如果《蘭亭序》是假的,那麼唐代初的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等,他們的行書怎麼產生?他們的書法為什麼與智永不是一模一樣?

好了,我們已經可以大膽自信,《蘭亭序》是王羲之寫的。

《蘭亭序》的真偽,絕對不是一個書法作品真偽的問題,而是一個書法體系真偽的問題。

行書早在漢末已經產生,但是,也不是很多人都寫行書。

從漢末到王羲之時代,絕大多數人還是寫隸書的。所以,才會有王羲之時代的《郭琨夫婦墓誌》和《王興之夫婦墓誌》是用隸書寫的事實。

《蘭亭序》 是真是假居然這樣給辨別出來了
《王興之夫婦墓誌》之二。

《蘭亭序》論戰雖然證明了郭沫若否定《蘭亭序》沒有道理。

但是,也糾正了中國書法歷史的一些錯誤。

比如,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王羲之時代已經是楷書、行書和草書流行的時代了。

事實上,像王羲之寫楷書、行書和草書的人還不是太多,王羲之時代,可以說還是一個隸書時代。

郭沫若當時說:天下的晉代沒有不是隸書的。這個論斷精神可嘉。但是,確實有王羲之這樣的楷書、行書和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