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苏局仙生于1882年农历正月初一,1991年12月30日去世,享年109岁,是苏东坡的第28世孙。苏局仙,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人,字裕国,清代末科(1906)秀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工诗及书法。早年写柳、颜楷书,后专攻王羲之《兰亭序》。1979年参加《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竞赛,以97岁高龄荣获一等奖。1982年,上海人民政府参事室和市文史馆联合为其举办百岁大庆书画展览。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长寿老人

苏局仙家住离上海市中心100多公里的南汇县牛桥村。这里仅五六户人家,户户都在翠竹清溪的环抱之中,村前木桥横卧,阡陌野花争放,颇有世外桃源的景象。1981年11月14日,这座小小村庄突然打破了平日的寂静,变得热闹非常。从上海开来的小轿车一辆接一辆,来的有市长代表、市委统战部部长、文史馆副馆长、书画界的名人。不一会儿,锦江饭店的车子来了,从车上抬下一个特大的蛋糕,直径一米多,比圆桌面还大,蛋糕上的图案五彩缤纷,中间还嵌有一个堆花大寿字,原来人们是提前来祝贺苏局仙百岁生日,那大蛋糕是锦江饭店高级厨师为苏老特制的寿礼。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生日蛋糕

苏局仙活了100岁,做梦也没有想勳自己会摊上这样一个热闹的生日场面,更没想到还另有一个更隆重、更热闹的场面在等待着他——上海锦江饭店那个接待国宾的地方,时任市长汪道涵正为他的寿诞摆下了酒宴。王个籍、朱屺瞻、沈迈士、谢稚柳等书画界的寿星们也在等待着和他同聚畅饮。此外,上海文史馆还为他举办了书法展览,书法界的不少名人赠字送画向他祝寿。事有凑巧,书展开幕之日,展厅上的那盆昙花正好开放,许多人对苏老说:“您真幸运啊!那仅能一现的昙花也赶来向你贺喜,向您献艳吐芳。”苏老高兴地点头说;“大家同喜!大家同喜!”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苏局仙

苏老和鲁迅、马寅初同生于1882年,和他同庚而如今健在的已是寥若晨星了。在同龄人中寿辰能过得那么体面的,也是少有,苏老算得上是他们中最荣幸的一个。苏老以诗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说:“盛世人难老,奚须九转丹。”没有盛世,苏老的百岁生日不可能那么荣耀,没有盛世,苏老这位寿星也不可能为世人所知。以往苏老没有担任过什么政府职务,也没有作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他出名靠的是书法。那是1979年全国群众书法评比,他写的,《王羲之兰亭集序》获得了一等奖,被赞为“人书俱老的难得佳作”。书画家谢稚柳当时感慨地说;“真不简单,百岁不简单,能写一手好字不简单。”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王羲之

苏老写的这幅《兰亭集序》,9个字一行,结构生动,用笔苍劲有力,用墨浓淡适宜。整幅气势连贯,一气呵成,大有书圣王羲之飘逸的笔姿和他那欢畅俊秀的风韵。苏老由此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中国书法家协会聘他为会员,上诲文史馆请他当馆员,向他求书索诗的人纷至沓来。苏老对来者全都热诚欢迎,即便是少先队员,也让他们满意而归。1985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

许多人问他的长寿秘诀,苏老为此写了一首七律作答,诗云:“谁人不愿体康强,百计追求长寿方。那料自身具条件,只须随在去思量。起居有节凭生理,心地光明务善良。岁月无情一任逝,三杯白酒梦羲黄。”起居有节,心地善良,从事书法,这就是苏局仙百年不老的秘诀。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练书法

长期从事书法可以延年益寿,苏老以他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点经验。我国书法界一向寿星多,有人对东汉到清末的152位书法家的年龄作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是78岁,其中隋唐的虞世南终年81岁,唐代柳公权88岁,颜真卿被叛军害死时也已79岁,明人文征明活到90岁,清代的俞樾晚年书写了他的名作——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碑,时已86岁。解放后,书画界名人的寿命又有了增长,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郭绍虞均享寿90以上,当今健在的90岁的已不稀奇。北京还有位孙墨佛,比苏局仙大一岁,人称“南仙北佛”,都是当时书坛上名符其实的“活神仙”。

苏老中等个子,不胖不瘦,满头银发,须眉灰白,脸色红润,精神矍铄。说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有条不紊。只是耳朵有点欠聪,与人对谈时得用笔相助,有时则靠他儿子苏健候在旁传话。他的眼睛患有白内障,看书写字,都得戴上高度的花镜。他的左腿几年前跌伤骨折过,现在行路得有人搀扶或拄拐杖。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练书法

苏健侯是苏老的长子,1985年时也已年过七旬,原是上海钢铁机修总厂的职工。体格还健壮,有他夫妇在苏老身边照料日常生活,苏老才得以无忧无虑地从事书法艺术活动。苏老住的是旧式砖木平房,一排四间,坐北朝南。房前庭院种着黄瓜、青椒、西红柿。院前还有一排草房,作厨房和杂物堆放处。从外表上看,这里和同村的农家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当中那间书房兼客厅显出了诗书之家的特点。客厅上四壁挂满了字画,其中有一幅写着:“床上常堆几幅画,案头时有数行诗。”表明了屋主人的志趣。室内陈设简单朴素,中间是铺着毛毡的大书案。迎窗有一张写字台,还有几把老式木椅分放在客厅的两侧。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百岁老人

苏老特意从书桌上拿起一支毛笔,蘸满了墨,即席挥毫。他写字对手腕平悬,笔端在纸上不颤不抖,一点一划稳稳健健,没有一点高龄人的衰老味道。谈到书法和健康长寿的关系,苏局仙说:“书法也是一种运动,不过比较和缓而已。”他还把书法和气功中的静桩功作了比较说:“气功要求正确的姿势,全身要放松,呼吸要自然,大脑入静,意守丹田。写字也是人要坐直,头要端正,拿起笔来心平气和,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笔端上,悬腕、平肘、展臂徐徐而动。写字看来不费劲,实际上那一点、一横、一竖,都要用全身之力。书写这项运动既要把全身的气力调到笔端上来,这就贯通了周身的气血,使身体内的各部分机能都得到了调整,大脑神经的兴奋或抑制也得到平衡。就连手臂以及腰部的肌肉也得到了锻炼,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苏老说到这里,还站起身来摆出写大字的姿势说:“写大字动作大,更能舒筋活血。两腿平衡立地,悬臂运腕,肩、背、腰、腿跟着动,写得顺心应手的时候伸展自如,就同打太极拳一样,能达到一种超然忘世的境地。天天练字,就同练气功一样对健康有益哩!”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五禽戏

老人坐下来继续说:“写字不仅仅是运动,还是艰苦的艺术创作。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来的,本身就带有画的因素,书画同源嘛!沈尹默先生说,中国书法是最高的艺术,是无色的画图,无声的音乐,能引起人的美感,能使人心旷神恰。这种借助于笔墨线条变化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运动,不是机械刻板的运动,而是艺术创作。它要有多方面的修养,特别要有深厚的运笔基础。要坚持天天写,身体的健康和笔力的功底才会同时增长。”

苏老小时家境贫穷,他父亲原是商店的小职员,收入仅能维持家人的温饱。苏老是靠舅父的帮助才能念书的。他9岁进学馆就用心练习毛笔字,但那时候把字写好,是为了应付科举的。所以,他24岁那年(公元1906年)中了秀才,练字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后来在县城中学当教师,工作一忙就把书法搁了下来。真正从事书法研究是在芦沟桥事变,南汇县被日军占领后开始的。日伪曾想委任苏老当中学校长,他拒不接受,敌人一再到他家纠缠,逼得苏老吃斋念佛,进入空门,才摆脱了麻烦。从此他一家只能靠耕种几亩薄田为生,苏老有一个贤内助,还有4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子女们承担了全部农活,让年已半百的父亲习书作诗,苏老这才专心从事他的书法探讨。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卢沟桥

苏老说:“作书和绘画相似,不仅要有理论,更重要的是从事书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靠勤,靠下功夫。古人有学字用掉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的故事,说明以往的书法家都是勤学苦练而后有成就的。”他还说:“我这个没有名师指导的人更得下功夫了,好在我有充足的时间,学了篆书再学隶书,再学楷书。历代名家的字帖我一本本临摹,凡该学的我都学。一年四季,每天写2500字,夏天一边擦汗一边写,冬天室内温度只有五度的时候,我也不搁笔。有人不信写字可以驱寒,我却真的写得全身就发热不觉得冷了。我看这和做气功一样,长期写字,也能增强御寒的能力呵!”为了阐明写字对健康的好处,苏老还补充说:“当时我是闭门自学,愈练愈入迷。除写字之外我还作诗读诗。外边的事听其自然,不去过问。这样我的心境很平静,笔墨耕耘不断的有收获,精神上也就乐悠悠了。乐则益寿,这也使我的健康得益很多。”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练书法

写字并不是苏老唯一的长寿术,他还另有修养健身之道。据苏老说,他的书斋原先叫“蓼莪居”,是为表示生物中的一种高大形象而取的名字,日伪统治时期改名“水石居”,意思是“置石案头坚晚节,心清如水敢盟天。”以如水那样清白,像石头那样坚硬来自勉。他拒绝了敌人聘请,隐居乡间,常在村前村后散散步,绿竹思晚节,清溪照丹心,生活很有规律,东方破晓就起床,打打太极拳,舞舞棍棒,既锻炼了身体,也从中吸取了一些书法艺术可借鉴的造型。近年一条腿受伤,不能打太极拳了,每天还是在室内扶着大书案绕行两千步。饮食方面以素食为主,不过酒还是喝的,一日一顿2两。其他什么补品、保健品也不吃。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婺源风光

苏老学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下了27年的苦功。他很早就喜欢二王的字,尤其喜欢《兰亭集序》,这是书圣的顶峰之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临摹它难度很大,不仅要求笔力方面有深厚的功底,还要有感情和气质方面的修养。战乱年代,生活在水火中是难以写好的。1953年,苏老的家庭境况大为好转,子女们有的有了工作,有的进了大学。不仅饥饿的阴云消失殆尽,苏老还被选为南汇县人代会代表,县政协委员。他想以写字作诗来发点光和热,这才决心临摹《兰亭集序》。他深信“工夫若到惟吾欲”,规定每天临写四遍。他刻意揣摩王羲之的笔法、笔风。并且从王羲之所处环境和胸襟等方面去寻求书圣的“落笔生情”的奥妙。1985年时,苏老已105岁,据悉他每日还作书作诗。他曾在一首《叹老》中写道:“人生何快遇明时,老去光阴更美好。”看来他的“老去光阴”,真不愧神仙生活了。

寿星苏局仙提醒老人们:不必吃啥保健品,坚持长期练书法就可长寿

图注:远离保健品

从苏局仙的长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若要长寿,一味地借助保健品肯定是不行的。很多保健品徒有虚名,只是白白地浪费了我们的钱财。很多老人为了购买保健品,花掉了毕生的大部分积蓄。当子女劝他们不要买保健品时,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多活一天,就多领一天退休费,难道你们不希望我也活到百岁么?只要我没有去把钱打牌输掉,你们年轻人就少管这些闲事吧!”老人说得轻松,似乎保健品花不了两个钱,可是那些保健品动辄成千上万,这可都是老人们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与其把退休费拿来买保健品,还不如趁着自己身体健康,全国各地多走走,增长见识。其实,长寿很简单,像苏局仙这样,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每天练练毛笔字,不也是可以享寿百年么?(彭忠富/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