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shan亦作鱔或觶),

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滕薛大夫、

中洋氏、墨磨人、苦李、木頭老李等。

揚州興化縣人(今江蘇省興化市)。

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

卒於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757-1760)之間。

李鱓出身於一個世代為官的詩禮之家。

他父輩以上連續九世有人官至一品,

多人中進士、舉人,累世工詩擅畫,

是名副其實的詩畫世家。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 《石畔秋英圖》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李鱓自幼有一種丹青情結。

在習四書五經之餘,

年少的李鱓開始習元代黃公望山水畫。

黃公望為“元四家”之首,

作品蒼茫簡遠,氣勢雄秀,

又善於將草籀之法運用到作畫中來。

李鱓的這一學畫過程為後來的繪畫道路,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李鱓經常回憶這段經歷,

例如上海博物館藏李鱓《花鳥屏》題跋雲:

“餘幼學子久山水。”

他的好友鄭板橋也提到這段經歷,說:

“初從裡中魏蒼凌先生學山水,

便爾明秀蒼雄,過於所師”。

“揚州八怪”之李鱓

左圖:李鱓畫 右圖:黃公望畫


李鱓早年仕途異常順利,

康熙五十年(1711),他考中了舉人

不過,在這裡有一個小小的插曲,

因為康熙五十年的“江南科場案”

李鱓的舉人科名曾被暫時取消,

這就是他所謂的“兩革科名”中的一次。

案情大白後,李鱓又恢復了科名,

但是錯過了馬上參加會試進士的機會。

此後兩年,李鱓遊於帝王之都,

吟詩作畫,周旋於父祖輩的公卿之間。

▼這個月亮是拿盆扣上去的吧!

還有這魚確定不是在翻白眼嗎!

“揚州八怪”之李鱓

清 李鱓 雜畫冊十二開之一


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

他終於有機會向在熱河行宮避署的康熙皇帝,

獻上了自己精心創作的詩和畫。

康熙見李鱓作品確有可造之處,

又出身江淮大族,為籠絡士人,

便任其為內廷供奉,並下旨:

“李鱓花卉去得,交常熟蔣相公教習徐熙、黃筌一派。”

不久又正式任命為南書房行走。

(南書房本是康熙讀書處,

一度成為清廷發佈政令的所在,

雍正成立軍機處後,

南書房各官即專司文字書畫,

不再參與機務。)

▼飛上枝頭的不一定是鳳凰哦,還有可能是隻鳥兒~

“揚州八怪”之李鱓

清 李鱓 雜畫冊十二開之一


李鱓在任南書房行走其間,

具體做了些什麼事情已經無從可考,

但是他的詩畫才能得以進一步彰顯,

當時就有人記載說他“以詩畫名動公卿。”

李鱓畫的《四季花卉卷》,

被清宮《石渠寶笈》收錄,

這在“八怪”中也是僅有的。

可見當時他的繪畫聲譽之高。

《石渠寶笈》是乾隆皇帝新手勘定的,

官方著錄歷代法書名畫的專著,

審核甚嚴,李鱓能入選,

說明他的作品已經得到清朝最高統治者首肯。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 花卉卷

據《清史稿·藝術傳》記載:

“清制,畫史供御者無官秼,

設如意館於啟祥宮南,

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

裝潢帖軸皆在焉。

初類工匠,後漸用士流,

由大臣引薦,或獻璑稱旨召入,皆出特賞。

高宗(乾隆)萬幾之暇,

嘗幸館中,每親指授,時以為榮。

其畫之精美者,一體編入《石渠寶笈》、

《秘殿珠要》二書。

嘉慶中,編修胡敬撰《國朝院畫錄》,

凡載八十餘人,其尤卓著可傳者十餘人。”

而李鱓是其中之一,

可見當時他的繪畫聲譽之高。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作品(這是辣椒,蒜和芹菜吧!)


後來李鱓曾多次回憶自己在宮廷的光榮歷史:

癸巳獻畫口外,蒙聖祖仁皇帝御試,

交常熟蔣相公教習,以此繪事得名。

咸豐《重修興華縣誌》也記載:

五十二年獻詩行在,

欽取入南書房行走,年少才長,

兼工繪事,特旨交常熟蔣相公教習。

李鱓還有兩方印:

“李供奉書畫記”、“金門承旨”,

也都是對這段經歷的深深銘刻。

“揚州八怪”之李鱓

左圖:李鱓畫(局部) 右圖:蔣廷錫畫


李鱓繪畫的第一階段是他幼年到三十歲前後,

這是他在繪畫上學習古人技法的階段,

個人面貌還不明顯。

從傳世作品來看,

在這一階段中受蔣廷錫的影響甚大。

康熙任命李鱓為南書房行走的同時,

要他拜內閣學士蔣廷錫學畫。

(蔣廷錫(1669-1732),江蘇常熟人,

字南沙,又字揚孫,號西谷,

康熙四十二年進士,對教育、水利頗有建樹,

兼擅詩畫。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宮廷畫家之一。)

“揚州八怪”之李鱓

左一:李鱓畫 右二:蔣廷錫畫


從康熙末年離開宮廷起到乾隆初年,

李鱓的畫風進入了其自由發揮的第二個階段。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秋葵圖》、《蔬果花卉圖》、

《土牆蝶花圖》、《映雪圖》等。

《土牆蝶花圖》是已知李鱓最早的大寫意作品,

該圖以三分之二的篇幅,

描寫春季江淮雨後的農家景色:

衰敝的土牆飽含水分,

牆頭簇簇蝴蝶花競相開放,

滿園春色齊集牆頭,有如一片紫雲掩映;

牆下叢生的春草與遠處的雲情雨意連成一體。

土牆以大筆潑墨畫成,

蝴蝶花亦以花青作沒骨點簇後略事勾勒,

極盡筆酣墨飽興會淋漓之至。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土牆蝶花圖》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 《蔬果花卉圖》


直接影響李鱓中期繪畫的有兩位人物,

高其佩和石濤。

高其佩(1672-1734),字韋之,號且園,又號南村,是清代最著名的指頭畫家。)

石濤(1636-1710),原名朱若極,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老人等,是一個絕不依傍古人而獨出手眼的大家)

正如鄭板橋所稱:

“後經崎嶇患難,入都得侍高司冠其佩,

又在揚州見石濤和尚畫,

因作破筆潑墨,畫益奇。”

李鱓在高其佩的指導下,

畫的鵝、鴨花卉都非常傳神,

顯得簡練蒼勁,奇趣橫生。

李鱓深受其影響,

同時也更加自覺地以“破筆”、

“潑墨”打破陳規和強化表現,

於是一種“縱橫馳騁、不拘繩墨而獨得天趣”

的大寫意風格開始出現於他的筆下,

並終於走向了成熟。



“揚州八怪”之李鱓

左圖:高其佩畫 右圖:李鱓畫


“揚州八怪”之李鱓

左圖:李鱓畫 右圖:石濤畫


清末民初葛金烺評論他這一時期的《花卉蔬果冊》:

“一開卷如見筆酣墨飽,興高采烈時也。

其花容葉態,魚鳥蟲豕,潔納入活潑之地,

以發其精華。有時銀鉤鐵畫,

有時墨點淋漓,雖隔數百年而紙墨未乾焉。

畫不足而題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

互相為用,開後人無數法門。

誰雲怪哉?斯誠仙矣。”生動精闢。

從乾隆九年(1744),

李鱓從山東返回故鄉興化直至去世,

是李鱓畫風發生又一變化的晚期,

這便是鄭板橋所說“六十以外又一變也”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畫 花卉蔬果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畫 花卉蔬果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畫 花卉蔬果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畫 花卉蔬果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畫 花卉蔬果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畫 花卉蔬果

李鱓六十歲以後的作品是很多的,

從留存於世的一些作品來看,

也未必完全如板橋所說。

乾隆十六年所作《秋柳鳴禽圖》、

乾隆十九年的《玉蘭春色圖》和

乾隆十九年客吳陵繆公祠所作《城南春色圖》等,

皆屬大結構的上乘作品。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秋柳鳴禽圖》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城南春色圖》



“揚州八怪”之李鱓

泰州博物館所藏李鱓《玉蘭海棠圖》



李鱓許多題畫詩文還具有曲牌的味道。

比如他在《姜蔥細鱗圖》中題句雲:

大官蔥,嫩芽姜,巨口細鱗新鮮嘗,

誰與畫者李復堂。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姜蔥細鱗圖》


李鱓是清中期“揚州八怪”中的代表畫家,

李鱓進過皇家畫苑,做過七品縣官,

但他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文人畫家

他的繪畫具備著文人畫的四個基本條件

第一學問,第二人品,

第三才情,第四思想。

正如俞劍華先生在《揚州八怪的承先啟後》文中雲:

“八怪畫風總的根源,一句話就是文人畫,

八怪的畫是歷代最典型的文人畫。”

他博學多能,詩書畫皆有建樹。

其詩文直抒胸臆,幽默雋永;

其書法破貼追碑,大氣磅礴;

其繪畫雅俗共賞,縱橫馳騁,多得天趣,

對後來的“海派”、齊白石影響深遠。

“揚州八怪”之李鱓

李鱓 《花鳥十二屏》選四


李鱓擅畫花卉蟲鳥,初師蔣廷錫,畫法工緻;

又師高其佩,進而趨向粗筆寫意,

並取法林良、徐渭、朱耷,落筆勁健,

水氣淋漓,不拘繩墨而有氣勢,

使用重色或彩墨結合,

為康乾盛世增添了無數光彩,

也為後世人留下了足供借鑑的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