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人,地獄都不敢留!

這類人,地獄都不敢留!

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裡面有很多故事,一念之善得福報,一念之惡遭惡報,有棄惡從善得福報的故事,也有地獄不敢留人的故事。那什麼人地獄不敢留呢?

積了大德 該做天人

有個大官死後到地獄,閻王對他並不尊敬,卻對一個農家婦女無比尊敬,又是拱手相迎,又是賜座,他很不解,就問閻王是怎麼回事。閻王說:她雖然不識字,但在世間忠厚為人,勤懇做事,本本分分,積了大德,該到天上享福,等一會有人來接她上天。而那個大官作惡很多,有的是自認為很隱秘的壞事,但在閻王面前,沒有任何隱秘可言,清清楚楚展現在面前,最後這個大官低頭認罪,甘願接受地獄的懲罰。

負有使命 還陽勸善

南宋時期,一位八十五歲的老翁陰差陽錯來到地府,親眼目睹很多景象。他還陽後口述親身經歷,由縣裡的文官詳細記錄在《夷堅丙志・卷八》中。

浦城的黃大言寄居在廣德軍(隸屬江南東路,治建康府)。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十一月四日這天,黃大言因為長久患病,停止心跳,昏昏沉沉中,他聽到黃衣童子喚他出門。

他們一起走在大道上,只見道路的兩旁都是垂柳,池塘的水格外清澈。雖然現實生活中已是寒冬時節,他卻能在這裡看到盛夏才會盛開的荷花。奇怪的是,走了十多里,都看不到一個居民。

黃大言遠遠地看到巍峨的殿宇樓臺,一派輝煌氣象。黃衣童子帶著黃大言走進大門,看到上萬的人站在殿堂下。再看大殿上,有四人戴著通天冠,身著金色衣袍,分別坐在不同的席位上。這時,一位身穿紫衣的差吏問黃大言:“你生前有做過哪些善事?”

黃大言說:“往年兵亂時,曾經被二個賊寇掠奪了財物,但是不久他們就被捕了。同鄉的人想殺他,但我心生憐憫,就拿出二萬錢以贖他們的死罪。”接著還講了平生戒殺、誦唸佛經、修造神像等幾十件事。紫衣差吏讓他站在巨大的鏡子下面,照出他生前之事,發現他沒有冤債。

總管司長下令放黃大言回去。副官王珣殷切地叮囑黃大言:“你會再次返回人間,見到世人,你一定要勸他們修善重德、敬畏天地、孝養父母。不要殺害生命、不要貪佔不屬於自己的財物、不要貪戀女色、不要心懷妒嫉、不要誹謗善良、不要傷害他人。微信搜索公眾號華人傳統文化看更多好文。一旦造惡在身,等到壽數一盡,就會墮入地獄,永無出頭之日。直到惡業還完之後才能轉生於餓鬼、畜生道,佛經中有上百種勸人行善的戒言都不是虛言。”

在總管司,很多相識的人紛紛囑託黃大言,要叮囑子孫多做功德。黃大言接受了這些熟人的囑託,接著就有一童子來帶黃大言回去。

返回的途中,路過一座山洞,旁邊有一條臭氣熏天的河。領路的童子說:“世人將剩飯、剩酒、剩茶丟在這溝裡,土地神全都為他們收藏著。等到他們命終時再拿給他們吃。”

童子帶著黃大言又走了數里路,又來到一處王所。大王吩咐道:“你返回人間,能再活五年,一定要將我的話傳給世人,行善的人即生人世,享受幸福安樂;作惡的人將墮入萬劫之地,永受無間之苦。而且要讓聽到這些話的人口口相傳。”說罷,就命青衣童子帶黃大言走出長春門,這時又看到了他來時所看到的荷花。

待過橋時,他不慎失足墜橋,就此驚醒,這天是初八,他已經昏迷四天了。當年黃大言八十五歲。

天上有天國世界,地下有地獄的存在。人在世間一生行善積了大德,死後可做天人享福,後世兒孫有無窮福報;如果人在世間做盡了壞事,死後要下地獄受罪,後世兒孫有很大惡報,甚至會斷子絕孫。

天理是宇宙的規律,怎麼可能隨著人世間的什麼意志而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