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绍兴,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这里人杰英才辈出,历史建筑众多,其中“名人+故居”的文化传承模式,更是双剑合璧,所向披靡,如鲁迅故居,书圣故里等,已成为绍兴的文旅圣地。

然而,主城中心区,有一处故居,虽然贵为“国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48亩,堪称绍兴第一豪宅!却门庭冷落,不为大众所知。

这个令人扼腕叹息的例外,就是:吕府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吕府鸟瞰图

1

豪气: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宅

东起万安桥,西至谢公桥,南临新河弄,北接大有仓,总占地面积约48亩,其气势之宏大,冠绝江南,因此,也被誉为“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式做法住宅群”

吕府坐北朝南,南、西、北三面环水,内设两条南北向“水弄”和一条东西向的“马弄”,可谓是水路、陆路,双管齐下,自成一城。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谢公桥实景图

建筑群整体呈“三纵五横”轴线布局,中纵轴排列轿厅、正厅、中厅、后厅、座楼五座,东、西纵轴分别排列前厅、中厅、后厅、座楼各四座,南向共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

据民间传说,这十三个厅堂是吕夲任会试主考和掌吏(礼)部尚书时,登第弟子或被命官者共13人,为感其恩,各赠建一厅而成。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永恩堂实景图

现保存最完整的是正厅永恩堂,面宽达36.50米进深17米,共分为7开间,是江南最大的厅堂。

永恩堂共享柱五十根,全部采用圆柱,上细下粗,收分明显。屋架采用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方式,总共形成了“三明四暗”的格局。

进入正厅,抬头即可看见两块匾额:“齿德并茂”和“永恩堂”。其中,“齿德并茂”匾额,落款为“万历十一年岁次癸未七月吉旦立”,乃是明万历十一年(1583)神宗皇帝在吕夲八十岁寿诞时所赐,这也是迄今为止,万历皇帝为数不多的遗留真迹。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永恩堂牌匾实景图

市中心的地段,48亩的规模,13厅的奢阔,皇帝御赐的匾额,吕府能有如此豪气的履历,当然要仰仗府邸的主人吕夲了。

2

运气:平步青云的仕途

吕夲(1503—1587),历史上亦有记载为“李本”、“吕本”。

姓氏的变更,要追溯到他的先祖吕贵义。当年迁居余姚后,适逢明洪武初年更定图籍,“吕”、“李”在余姚方言中同音,登记户籍者错听“吕”为“李”,待吕贵义发觉,已记录在册。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吕夲画像

鉴于明初法度严峻,“敢有更名易讳及两三名字,被人告发,家财给赏告人,本身处死”。于是,只有将错就错,错到“李夲”这一代的时候,已有两百年

直至“隆庆三年奏准,京堂官奏复本姓者,免行查勘,准复”,李夲于次年(1570)上疏请求复改原姓“吕”。时年,他已六十七岁。

而“夲”和“本”在字形上极其相似,誊录人员一不小心就又把“吕夲”写成了“吕本”,所以吕夲为自己正名,也可谓是一波三折。

虽然在名字上,吕夲比一般人多了一些波折,但是在仕途上却是一路顺风顺水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吕府实景图

嘉靖十一年(1532),登科进士三甲,获得为官的资格证书和入场券;

嘉靖十七年(1538),出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担当地方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

嘉靖二十五年(1546),任顺天乡试主考,试题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治以一统为盛势,以不移为尊”破题,帝“览而悦之”,从此得以重用;

嘉靖二十七年(1548),擢升为京城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局局长;

嘉靖二十九年(1550),在内阁与严嵩组CP,权势滔天,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严党”重要人员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严嵩画像

嘉靖三十三年(1554),官拜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从一品,也就是今天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

嘉靖四十年(1561),因母亲去世,辞官归乡,至此入阁13年。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数字,要知道明代内阁宰辅共有164人,平均在阁时间才5年而已,而吕夲能岿然不动十几年,可见其政治厚黑学绝对一流;

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六月,卒,年八十四,赠太傅,谥文安

至此,吕夲“绚烂”的一生达到了巅峰,暂时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

3

霉气:夺谥号,不入册

没想到故事的画风转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很快,在朝廷清理严氏党羽时,吕夲因为与严嵩有密切的关系,“物议嗤之,后夺谥”

这可谓是奇耻大辱。万历朝礼部侍郎郭正域在《严谥典以重公平疏》中说:“不得谥,辱也;而夺谥尤辱中之辱。”

据统计,明代的官员,被削夺谥号的加起来不超过10人,不到得谥总人数的1﹪,吕夲就是这少数中的少数。

另外还有一件蹊跷的事,按照吕夲的荣耀未能在《明史》立传,已实属稀奇,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他也没能在省级志书中单独出现。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明史》书籍

清雍正朝《浙江通志》人物志设名臣、忠臣、循吏、武功、儒林、文苑、孝友、义行、介节、隐逸等栏目,立传者凡5700余人,明代余姚籍有80余人,未见吕夲

但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绍兴府志》卷四十七《人物志十•乡贤四》中,吕夲出现了,具体事迹是“建议筑新城于姚江南,为乡里保障”。

一位生前轰轰烈烈、名利双收的朝廷重臣,死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想想也实属可悲可叹。


市中心48亩绍兴第一豪宅,为何不为人知?据说因为主人名声太差!

▲吕府实景图

由于吕夲本人,没有太多的史料记载,所以其是非功过,我们无法评定。唯一可知的黑料就是攀附严党“站错队”

但不论怎样,历史文化价值兼备的吕府,因有污点的吕夲而不被世人周知,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人物自身所带的超级IP光环,有时候可以超越建筑本身。不信,下次,小编带你认识一下与吕府一路之隔的伯府——王阳明的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