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民間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清明節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三大祭祀節日之一,在我國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原本每年春分後的十五天都屬於清明節,後來在1935年,國民政府將每年的4月5日定為國家法定節日——清明節,一直沿襲到現在。清明節雖然是以祭祀為主題活動,但在全國來說,還有很多其他民間習俗,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

清明節的民間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一,掃墓祭祖

清明節作為傳統祭祀節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掃墓。古往今來,我們中國人都有在清明節掃墓的習慣,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總會趕在清明節前回到家鄉故土,為祖宗先人掃墓祭祀。在祭祀掃墓時,一般都是先給墳墓剷除雜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後擺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比如磕頭、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說一說這一年來家裡發生的大事小情,後來又是如何妥善處理的,讓先人不必惦念牽掛等等,表示對先人的關心和憶念。

清明節的民間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根據所在場所的不同,清明祭祖一般分為墓祭和祠堂祭兩種。古代皇帝一般都會建立自己的祖祠,也稱太廟;富貴人家大多也為祖先修築祠堂,可以在祠堂裡祭祀;但大多數老百姓還都是以墓祭為主,所以清明祭祀一般被稱為掃墓。

清明節的民間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清明祭祖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有些家庭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無法到墓地祭祀,所以就產生了一種因地制宜的辦法——燒包袱。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實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擺設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門口、路邊、河邊“燒包袱”,包袱裡面大多也是一些紙錢、冥幣、金銀箔紙疊成的元寶等等。

清明節的民間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三,拜“城隍爺”

在明、清、民國時期,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很盛,城隍廟裡供的就是“城隍爺”,大家在清明節的時候去城隍廟燒香、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等等。

清明節的民間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四,踏青

踏青也叫春遊,古時候稱探春、迎春。清明時節,正是萬物復甦、春光明媚,四處生機勃勃的時候,是郊遊的大好時機。傳說踏青的習俗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每年春天,大家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到唐宋時期,這個習俗尤為興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