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著急上火?本文總結了這18個古方,從未如此全面!

中醫常說,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生命活動及生理運動之原動力,腎虛則五臟六腑皆虛,五臟六腑虛弱又可致腎之更虛。

腎虛著急上火?本文總結了這18個古方,從未如此全面!

什麼是腎虛?

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現代科學證明,當人發生腎虛時,無論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腎虛發生時,腎臟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腎臟的微循環系統亦會發生阻塞,腎絡呈現不通。所以對於腎虛的治療應防治結合。

腎虛著急上火?本文總結了這18個古方,從未如此全面!

為大家總結了用於腎虛的中成藥:

1、金匱腎氣丸

金匱腎氣丸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該藥是治療腎陽虛的千年名方,後世的“地黃丸”系列方劑都是在此方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金匱腎氣丸用於有腰痛、腳軟、小腹拘急、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等症狀的腎陽不足證。

2、右歸丸

右歸丸在中醫臨床應用上歷史悠久,其有溫補腎陽,填精止遺之功效,用於腎陽虛導致的腰膝酸冷,陽痿遺精等症

3、桂附地黃丸

桂附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肉桂、附子組成。對腎陽虛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陽痿、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較為適用。應注意的是,方中肉桂屬溫熱藥,不適用於治療有口乾舌燥、煩躁氣急、便幹尿黃症狀的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

4、七味都氣丸

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五味子而成。五味子有補益固澀之功,故七味都氣丸適用於治療腎陽不足所致的虛咳、氣喘、遺精等。

5、濟生腎氣丸

濟生腎氣丸具有溫腎化氣、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飲喘咳等症狀的腎陽虛水腫證患者服用。

6、至寶三鞭丸

至寶三鞭丸,補血生精,健腦補腎。用於腎虛所致體質虛弱,腰背痠痛,頭暈,心悸健忘,虛汗,畏寒失眠,面色蒼白,氣虛食減。

腎虛著急上火?本文總結了這18個古方,從未如此全面!

7、四神丸

四神丸具有溫腎暖脾、澀腸止瀉的功效,適合有五更洩瀉、便溏、腹痛、腰痠、肢冷等症狀的腎陽虛衰、脾腎虛寒證患者服用。四神丸是治療五更洩瀉的名方,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因腎陽虛衰(命門火衰)而經常在凌晨出現的腹瀉。該藥的用法是:每次服用9克,每日服1~2次。

8、青娥丸

青娥丸具有補腎強腰的功效,適合有腰部疼痛、起坐不利、膝軟無力等症狀的腎虧而偏陽虛的患者服用。青娥丸的用法是:水蜜丸每次服6~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9、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丸具有補腎、益精、收澀的功效,適合有腰痛、尿後餘瀝、遺精、早洩、陽痿、不育等症狀的腎中精氣陰陽不足患者服用。其用法同金匱腎氣丸。

10、龜鹿補腎丸

鹿補腎丸具有壯筋骨、益氣血、補腎壯陽的功效,適合有身體虛弱、精神不振、腰腿痠軟、頭暈目眩、性慾減退、夜尿頻多、健忘失眠等症狀的腎陽虛患者服用。鹿補腎丸的用法是:小蜜丸每次服4.5~9克,大蜜丸每次服6~12克,每日服2次。

11、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是治療腎陰虛經常使用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有熟地黃,淮山藥,山茱萸,丹皮等組成。用於陰性腎虛虧損所致的眩暈,陰虛潮熱,虛火牙痛,小兒發育不良等病症。

腎虛著急上火?本文總結了這18個古方,從未如此全面!

12、左歸丸

左歸丸,主要有熟地黃,山藥,鹿角膠,龜板膠,枸杞子等組成,用於陰性腎虛不足,腰膝痠軟,盜汗,神疲口燥等病症。

13、麥味地黃丸

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五味子、麥冬而成,以增強六味地黃丸的養陰生津、斂肺澀精之效,用於肺腎陰虛所致的肺癆、喘咳、遺精等。

14、河車大造丸

河車大造丸具有滋陰清熱、補腎益肺的功效,用於虛勞咳嗽、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腰膝痠軟等症狀的肺腎陰虧證患者服用。

15、杞菊地黃丸

枸杞地黃丸是由六味地黃丸、枸杞、菊花等重要方劑所製成的。其中枸杞可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菊花可清利頭目。枸杞地黃丸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改善肝臟脂肪代謝功能等。

16、二至丸

二至丸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的功效,適合有眩暈耳鳴、咽乾鼻燥、腰膝痠痛等症狀的肝腎陰虛證患者服用。在臨床上,二至丸還常用於治療屬於血虛證的各種婦科病。

17、大補陰丸

大補陰丸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該藥是針對陰虛火旺證患者而配製的,其方劑中同時使用了滋陰藥和降火藥,但以滋陰藥為主。

18、歸芍地黃丸

歸芍地黃丸具有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的功效,用於頭暈目眩、咽乾、耳鳴、月經不調等症狀的肝腎兩虧、陰虛血少證。

腎虛著急上火?本文總結了這18個古方,從未如此全面!

現代人亂吃人參,鎖陽,瑪咖等,民間一直都認為這些補品有很強大的補氣補腎功效,其實不然。對於氣血虧空的人來說,身體虛弱,無法全面吸收這些營養,導致虛不受補。而且血液匱乏跟不上氣的運行,反而讓人更加虛弱!

腎虛著急上火?本文總結了這18個古方,從未如此全面!

腎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心主血脈主行血。脾主統血,又是氣血生化之源。肺主氣司呼吸,助心行血。腎藏精,精血互化。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症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