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北京戶口 那年妻子義無反顧的隨軍到邊疆

我同愛人張鳳霞青梅竹馬,同生長在一個村裡,同上一所小學和中學,是“老鄉”加“學友”。

一九六八年三月,十九歲的我,由於熱愛部隊、渴望當兵,終於實現了夙願,開始了軍旅生活。在部隊革命大熔爐裡錘鍊,使我迅速成長。僅當兵兩年多時間,便先後入團、入黨、提幹。愛人張鳳霞,初中畢業後返鄉,暫短的生產隊集體勞動後,被組織上提升為管理區副主任。一九七三年又上“大連工學院”學習深造。完成三年學業,七六年被分配到首都北京。即:中國科學院北京科學儀器廠工作,單位在海淀區中關村。對於這優越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她並沒有留戀。也謝絕了許多同事“在北京找對象、安家,過舒服日子”的好心勸阻,憑著對部隊的熱愛和對解放軍的羨慕和崇敬,經家鄉親友的介紹,義無反顧地在一九七七年二月到部隊同我結了婚。

放棄北京戶口  那年妻子義無反顧的隨軍到邊疆

在隨軍前的三年中,她在首都北京,我在內蒙邊疆,雖兩地分居,但心心相印。除每年相互都休一次探親假外,更多的是書信傳遞。而表達更多的是對我的無私的支持和激勵!七九年我從連隊又被調回團政治機關,提升為宣傳股股長;進入了營職,已符合家屬隨軍條件了。是否讓愛人隨軍?當時,我內心充滿著矛盾:部隊地處內蒙邊疆,條件艱苦,到這來肯定要吃苦;隨軍,就意味著放棄北京的優越生活和工作條件,一旦離開,再也別想回去了。疑惑之際,我給愛人寫了封信,想試探她的意見和想法。我可以想象她是經過一場激烈思想鬥爭的。但最後給我回信中的態度又是那麼真誠、執著和堅定。同意隨軍到內蒙,放棄北京。她說:“祖國邊疆需要有軍人來守衛,作為軍人的妻子也義不容辭。如怕艱苦,都不隨軍,他們怎能安心守邊呢!”一次她來部隊探親,現狀對她促動很大。當時我在連隊任指導員,正值連長休探親假,連隊幹部少,又執行國防施工,任務重、安全危險性大、工期短,我作為連隊主官要對每個作業班組施工質量進度進行檢查驗收,從早忙到晚,還要親自帶班作業,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她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她覺得隨軍能減輕一些部隊幹部的負擔,少考慮一些家庭和個人的事,多一些精力放在工作和部隊建設上。也正是她的這種義無反顧地“北京不住,住山溝”、“不戀城市,愛邊疆”的思想和行為,對當時全團的幹部隊伍及幹部家屬們震動很大,對穩定部隊守衛邊疆起到了積極作用。這無疑是給隨軍幹部家屬們上了一堂“樣板”課。

放棄北京戶口  那年妻子義無反顧的隨軍到邊疆

愛人張鳳霞隨軍後,工作被調到部隊駐地索倫銀行任出納員。從此,我們組成了小家庭。有了孩子,家務瑣事纏身;一日三餐、洗衣做飯,飼養雞鴨和侍弄小菜園子。環境變了,困難多了,加之她從小沒幹過力氣活,吃的是現成飯;大學畢業後,過的是集體生活。所以,剛隨軍的時候,好多活都不會幹,連生爐子也生不好。壓水井家家都在院內,壓一會水就感到吃力,更談不上乾旱時澆菜園子了。環境鍛鍊改造人,後來她逐漸適應了。儘管困難多,但她從未因為困難而退縮,因困難給部隊領導添麻煩,默默地承擔著困難,支持我的工作。有一件事我記得很清楚,我任宣傳股長時,有一次團首長急需一份材料,我便在下班後在辦公室裡趕寫材料,從晚上寫到第二天早晨,材料寫完了,天也亮了才回到家。當我一進屋時,飯桌上擺著熱騰騰的飯菜,我心裡頓時湧進了一股暖流,嘴上默默地念叨“謝謝……。機關幹部每年要求三分之一時間下基層蹲點,家裡時常顧及不了。尤其是我們宣傳部門擔負著部隊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基層打基礎;抓典型,總結推廣經驗。這樣,近百分之五十時間在下面,家就全都託付給愛人了。

放棄北京戶口  那年妻子義無反顧的隨軍到邊疆


愛人帶著孩子,還要正常到銀行上班,她從不叫苦、不喊累。孩子小時不好帶,她就借鄰居(四川籍)家的小竹揹簍,揹著孩子幹活。家屬院裡有的家屬看見,風趣地說:“大學生來山溝,也背上竹簍了!”孩子長稍大一些時,愛人就同我商量把他送索倫駐地老鄉家看管。距離家兩裡來遠,每天她要上班送,下班接,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她身體並不太好,患有神經官能症。由於一天的勞累,晚上休息不好。一次,由於身體虛弱,兩天沒吃一口飯,照常堅持上班,硬是挺過來了。還有一次,她下班回家,剛進門,便昏倒在地。多虧臨居家屬看到,才把她摻扶進屋。這天正值我要去師裡開會,回家收拾東西趕坐火車要走,看到她這樣,我怎忍心走!她剛一清醒,就對我說:“我沒事,趕緊去開會吧!別擔誤工作。”我下營任教導員後,每週只能在週末在家住兩宿,成了甩手掌櫃了。我時常問她:“隨軍你不後悔嗎?”她微微一笑了之。

回想起她隨軍七年多時間,不僅全力支持我在部隊的工作,還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同時,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做出了不菲的業績。她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兩次被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評為“三八”紅旗手;在部隊中,先後被守備三師、白城警備區(軍級)授予部隊“家屬標兵”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