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長子縣晉義村

晉義,一個讓人充滿猜想的名字,它是長子發鳩山下一個村莊,頗讓人有歷史穿越感的晉義街、晉義棧以及那曾象徵身份地位的青銅器,訴說著這裡曾有的輝煌。

揭秘:長子縣晉義村


圖為:晉義村出土的獸面三蹄足獸紋甗

一條古老的街

晉義街不是很長,正如晉義村原本不大一樣,不達上千人的規模,還分散在晉義、營坊、野集莊、虎嶺、照樂溝、東溝等地。但晉義街很古老,很熱鬧,有內涵,也有故事。長子縣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一個發鳩山下的小小山村,歷史上有過什麼事件?有過什麼人物?有過什麼傳說?如今留給我們都是一個個的謎。

晉義街古老,與村名很有關係,我們山西因古屬晉國轄地,簡稱為“晉”,一個村能與古代國家、省級簡稱、地市名稱同屬“晉”字輩,好是氣派,晉義村有人說又叫“盡義”“淨義”,名究竟緣何而來?不論晉,還是盡、淨,單憑一個“義”字,就顯得很有內涵了。

晉義街熱鬧,因為晉義村是主村,野集莊、營坊是其中的兩個自然村,且一個在北,一個在西,沿晉義古道遙相呼應,野集莊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一個正史上沒有記載過的農村大集市,有牲口交易,有農具地攤,有山貨流通,有服裝產品,有地方小吃,一個個露天大舞臺,一個個露天大超市,叫賣的、砍價的、評論的,本地的與沁水的、牙行的和說唱的,日出而作,日中為市,日落而歸,自產自銷,自給自足,人頭攢動,好不熱鬧。西頭營坊,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期,駐潞洲節度使叛亂,大將李克用命養子——十三太保李存孝為主力,大軍南下,過晉義街,在營坊自然村駐營,訓練兵馬,而後獲取情報,在晉義村西、村北隱蔽,採取伏擊戰方式,在此擒拿叛賊,戰鬥打得異常激烈。

晉義街有內涵,應該分晉義老街和晉義新街,新街緣於縣道古興到橫水、晉義到張家莊公路穿村而過,沿公路形成丁字形街道,人流、物流、信息流匯聚,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商鋪店肆依次排列,裝點著這個山區中心集鎮的色彩。說起老街,別是一番風情,大致呈S 形,從村東上了老陽坡,從東往西,曾依次有糧站、食品站、發電站、信用社、醫院、製藥廠、供銷社、木業社、村委會、紙廠、加工廠、郵電局、醋坊、月餅廠、獸醫站等,穿插著一些民居大院和散戶小買賣,彎彎曲曲、悠悠盪盪,有全省不多見的地下糧倉、有水力發電設備、有中藥製藥廠等。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晉義街廟會,於是有人猜測,晉義廟會是交流感情的節日,也有老人說晉義廟會是東溝山上的廟會搬到晉義街了,不論怎樣,但晉義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熱情厚道,晉義人重情,那倒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條遠去的棧道

在長子縣,有一個很獨特的地名,叫“晉義棧”。棧就是棧道的簡稱,這裡真的有過棧道嗎?

出長子縣城,一路向西,到古興老槐樹左拐,縣道古杜線花家坪村到晉義村段,就屬於晉義棧的路段。環顧周邊地勢,一邊是漳河之源的晉義河清水長流,一邊是南山白皮松玉樹臨風,不遠處就是刁黃嶺、風雪山,再遠處就是莽莽發鳩山,還有繞不過的一段文字:“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這段選自《山海經》的記載,描述了構造棧道的主要條件,有山、有水、有故事。考證晉義棧的來歷,太遠的不好說,但有棧道必有山岸,或是深淵,間或河水,如今這段地形應該是具備了。

晉義棧,從坑坑窪窪到重新翻修,從山崖險陡到建設護欄,從驢馱馬拉到車來車往,晉義棧,是長治市通過長子來往臨汾市安澤縣、晉城市沁水縣的必經之路,也就是當年潞商走平陽、下河東、到川陝的商道,無論颳風下雨,伴著晨曦一抹,走過鄉民,走過商幫,走過英雄,走過販夫,多少東貨西運,多少山貨出鄉,多少信息傳遞。就是在這條棧道上,走累了,有山裡調子加油;害怕了,有山裡調子解悶,這調子有原生態的曲子、有真實的內容,雖沒有《黃河號子》的高亢,但時間長了,晉義棧的過棧調子演變成的長子鼓書、兩都村蓮花落等地方曲藝種類,還是蠻有吸引力的。棧道變遷,已不是一個滿足通行之需了,而是時代發展、地域發展的記步器了。

就在與晉義棧平行的方向,並不是很遠的地段,國家投巨資建設了重點建設項目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西起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港,是全國鐵路建設重點工程,是連接我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是一條按30 噸重載鐵路標準建設的鐵路,連接晉豫魯三省,西起黃河呂梁,穿越太嶽太行,直通出海大港。一邊是晉義古棧道遺址,一邊是重型物流暢通,往日的棧道旁,巍峨的鐵路如蛟龍探海,這頭連著大海,那頭連著晉義棧、發鳩山,長路如龍,古道熱腸;蒼山如玉,歲月當歌。晉義棧那幾株白皮松顯得多麼清純,生機無限。

揭秘:長子縣晉義村


圖為:晉義村(劉峰 攝)

一次考古發掘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一條罕見的文物考古消息橫空出世: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發鳩山山脈之中、濁漳河南源源頭的長子縣晉義村出土了一批青銅器。晉義村咋會有如此的稀罕寶貝呢?

行走在晉義這片悠久而厚重的土地上,你總能留下獨特的印象——山水風光無限、人文積澱深厚、神話故事悠久、語言風格獨特、民風淳樸向善、英雄人物輩出……這是一種巧合呢,還是一次偶然呢,今天的我們,只能從漫長而神秘的歷史文化信息密碼中去破譯。最有力的證據應該是那批出土文物了,晉義村出土的這些寶貝真正主人會是誰呢?史書上至今沒見到準確的記載,論形制,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粗細有別;論功能,盛放食物,用火蒸煮,擺放飲用;論價值,等級標誌,權力象徵,財富體現。這是籠統的,這是簡單的,這是淺層面的,最難得的是在一件鼎的腹內側,有一段銘文,那一個個特殊的符號,組合到一塊,像是一段文字,抑或是一首詩,還是一支歌,也許還可認為是一篇咒語,不論怎樣結論,這都是先人交給今天文明的種子。

世事更迭,斷古不易。現實裡也有幾個謎團,晉義村西有個村子叫“刁黃”,並且在歷史上一度有刁黃裡、刁黃鄉的建制,這裡曾經是一方土地的中心,可是刁黃是什麼意思?真是難以有幾個人能說清楚。晉義村南有個“兩都”村,曾有人說村名的來歷是因為有兩個都城,如果兩都是第二個都城,那第一個都城在哪裡呢?既然兩都是一個都城,那它又是哪方國家的都城呢?晉義往西有一個自然村叫“堡軒”,一聽這個名字,一方面有城堡的意思,應該是人員集中、地域較廣、影響較大;一方面是指軒的等次級別不屬一般,這等建築是園林中的精品,只可為王侯貴族的享受。且圍繞堡軒村,東邊有東溝自然村,現屬於刁黃村;南邊有南溝村,今改名為南溝河村;西邊有西溝村,現改名為向陽溝村;北邊有後溝自然村,屬向陽溝村。一處堡軒,名字高雅;附以方位,衍生四村。如今走進堡軒,村南的土嶺依然能探尋到作為古堡時,周邊用土築起城牆的歷史。村東那歇山頂的文昌閣雖說顯得蒼老、殘破,但還頗有大城門樓子的氣派。在堡軒之東北,有一條溝,人稱笛溝,笛子的笛,大概就是因為這裡是有吹笛子的人居住、或是有人在此練習吹奏笛子而得名了。堡軒之西有一處地名叫水澗窪,身臨其境,遠山近嶺流水,奇石怪樹芳草,嘰嘰喳喳那是鳥類的王國,或遠或近那是野豬、野兔等的樂園,一方幽雅,一方仙美。

《左傳》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晉義位處發鳩山山脈之東,西有發鳩山,西北有轎頂山,北有虎嶺,東有東山,東南有傘蓋山和高腦山,南有老嶺,地勢險惡,易守難攻,物產豐富,位置重要,在西邊有黑虎關,直達安澤、臨汾、陝西,西出陽關。在南邊有老嶺關,直達十里、沁水、晉城、河南,挺進中原。西進登上巍巍發鳩山,處處散落著一個天然大祭壇的遺蹟,從《山海經》走出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就發源於此,從古到今一直被人們視為一方寶地。古人利用方山、東方山、歪頭山、雙頭山,在此觀察天相,記錄天氣,記載時間,划算節令,指導農耕,祭祀天地,法天敬祖,總結經驗。如今留有一處處地名在和世人對話,南華門有古觀象臺的遺址,金星洞是記錄天上星宿而得名,起雲洞是記錄天氣變化而得名,避風臺是記載最佳祭祀時機和地點的,西華門是祭祀的出行之處。後來,祭祀的地點從山上轉移到山下晉義村村西的靈湫廟,大宋皇帝的賜額,千百年來官員政要、信男善女,初春三月,祭天求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一座發鳩山、一方晉義土,歷史上祭祀的場所、名稱、習俗一直未變,演變出的在天文、農業、醫藥、人文、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無與倫比。(來源:長治日報 王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