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祕、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十個人五個虛”,說的就是脾虛。脾和胃是機體對飲食進行消化、吸收並輸布其精微的主要臟器。

人出生後,身體生命活動的延續和氣血津液的生化,都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因此稱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

脾有消化飲食,生化、吸收和轉輸水谷精微的功能,而水谷精微又是人自出生以後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營養物質的來源,也是生成氣血的主要物質基礎。所以說脾虛百病生。

《醫宗必讀》說:“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至,和調於五髒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也,故曰後天之本在脾”

脾虛也分陰陽、寒熱等,症狀和治療方法卻是不同。在調理之前,需要先清楚自己的脾虛到底屬於哪一種類型,這樣才能對症治療調理。

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脾氣虛

脾氣虛就是 “脾氣”不足,導致脾胃運化功能減退。脾運化功能減退,則飲食得不到很好地消化,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吸收和輸布,就會出現腹脹、便溏或完谷不化、食慾不振,以至倦怠、消瘦等。

脾氣虛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也可能是因為久病耗傷脾氣。

主要表現是面色萎黃、肌肉消瘦、倦怠無力、少氣懶言、脘腹脹痛,尤其是吃過東西以後,大便溏薄或者腹瀉。

這些症狀看起來很輕微,很容易被人忽視,難引起重視。於是,脾氣虛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出現“脾氣下陷”或者“脾不統血”。

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脾氣下陷

脾主升清,是指脾氣上升,並將其運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轉輸至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然後營養全身,所以說:“脾宜升則健”。

脾不升清,水谷精微與糟粕濁物就會混雜,會導致完谷不化飧洩的症狀。如《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洩”。

脾氣不上升,中氣會下陷(又稱脾氣下陷),就會出現久瀉脫肛,甚至會出現內臟下垂如腹部墜脹、久瀉不止、脫肛、女性子宮脫垂等症。

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脾不統血

《金匱要略》中說,“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脾統血的作用是通過氣攝來實現的。

脾之所以能統攝血液,是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則氣的固攝血液功能能正常發揮,血液不會逸出脈外而發生出血。

如果脾氣虧虛嚴重,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吸收,氣血生化就會不足,氣的固攝血液功能減退,就會使血逸出脈外,出現各種出血,也就是“脾不統血”的症狀。

這是一種嚴重的脾氣虛,主要表現為鼻子、牙齒、皮膚出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經過多、崩漏等血不循經的症狀。

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脾陽虛

脾陽虛是著名的“脾胃虛寒”,它是脾氣虛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脾陰脾陽以腎陰陽為根本,對脾的代謝和生理活動都有調節作用。其中脾陽促進脾氣的推動、上升、四散和溫煦作用。

脾陽虛,運化無力,就會出現洩瀉,納少,甚至會下利清谷、浮腫、四肢冰冷,胃脘冷痛,喜歡溫暖和熱食,吃了寒冷的食物就難受。

當然,除了腸胃怕冷,還會有腹瀉、感覺腹部脹滿、渾身乏力、消瘦、四肢冰冷、舌苔白等症狀,這都是脾胃“虛”和“寒”的表現。

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脾陰虛

有陽虛就有陰虛,脾陰促進脾的寧靜、濡養、收攝和制約陽熱的作用。脾陰和脾陽相互制約,維持脾臟陰陽的相對平衡,則脾的運化、升清,統血功能得以正常進行。

脾陰虛就是陰液不足,陰液不夠的結果就是體內有熱。

中醫學家蒲輔周曾經總結道:“脾陰虛,手足煩熱,口乾不欲飲,煩滿,不思食。”這就是脾陰虛的典型表現。

另外,由於陰不足使得陽相對過剩,於是,身體就會表現出咽乾、口燥、顴紅、潮熱、盜汗、消瘦、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紅少津少苔等症狀。

其中一部分看起來跟上火很像,但是另一部分則是虛的症狀,所以是虛熱證候。

脾陰與脾陽,既相反,又相成;既互相制約,又互相協作。如陽欲溫,陰欲涼;陽主動,陰主靜,是相反制約的一面。

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脾虛溼困

人體所攝入的水液需經過脾的吸收和轉化以佈散全身而發揮滋養、濡潤作用;同時,脾又把各組織器官利用後的多餘水液,及時地轉輸給肺和腎,通過肺和腎的氣化,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

脾氣虛了,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水液不能佈散而停滯體內,就會產生溼、痰、飲等病理產物,或發為水腫。水溼的停滯,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妨礙脾的運化功能。

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厭食油膩,大便不成形,苔薄膩或舌質淡胖。

所以《素問 至真要大論》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這也就是脾虛生溼,脾為生痰之源,和脾虛水腫的根本所在。

中醫說脾虛,肥胖腹脹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這一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