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要了解一個人,需要聽其言,觀其行,彼此深交,處久不厭,才可以稱得上真正的瞭解。要了解一個地方,則需要慢慢看,細細品,縱覽全局,知古見今,才有底氣說:這裡我熟!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曾經數次,從我常居的北方,一路往南,抵達國境之南的這個地方,沿著無數先人踽踽行過的西南絲綢古道,翻過巍峨起伏的高黎貢山,走進這個隱藏在南方里的小南方——騰衝。機緣巧合,似乎我到騰衝以冬日居多,但騰衝即使在三九天,午後的陽光依舊明媚如初夏,如果不是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大,幾乎要讓人以為這裡常夏無冬了。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提起騰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古意盎然的和順古鎮和舒適宜人的熱海溫泉,誠然,這兩處也是到騰衝旅遊的人遊覽的最多的地方。但到這裡來的遊客,更多的也只是匆匆一瞥,在古鎮裡跟著導遊走馬觀花走過,朋友圈裡曬上幾張著名景點的標準打卡照,也就算到此一遊了。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我來騰衝十年了!” 作為一個愛上騰衝的媒體人——梅朵笑意盈盈的說到。“我是北方人,在雲南從事媒體工作,記得十年前剛到雲南的時候,對哪裡都很好奇,分在旅遊頻道,不停的參加各地的活動,可以說走遍了雲南。十年以前,騰衝還沒有高速公路和機場,我從昆明到騰衝,如今飛行時間只要一個多小時的旅程,當年需要坐車經歷十幾個小時的顛簸。雖然那時候每次到騰衝都要先經歷一番磨難,但騰衝的自然風光確實讓人驚豔,即便每一次旅途都風塵僕僕且耗時持久,因為喜歡,所以也就甘之如飴了。”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每一次抵達和離開,重逢和思念,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日俱增。得知梅朵也是北方人之後,我們之間的關係又親近了些,不僅僅是因為北方這個我們共享的地理空間,更多的是相較於南方,我們有共同時空裡的共同感知,比如讓人瑟瑟發抖的冬天,比如氣溫多變的二、八月,比如天高氣爽的秋日……這些共同的感知讓我們有了共同通的話題。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生與北方,成長於北方的梅朵,在雲南參加工作以後,因為經常從昆明到騰衝跑活動而瞭解了騰衝,後來因為熟悉而留在了騰衝。“我對騰衝瞭解的越來越多,就越是被騰衝的人文、歷史、以及自然風光深深地吸引。我老家是北方的一個城市,沒來騰衝以前,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中堂文化,因為我的家鄉早已在該擺放祖宗牌位的地方擺上了電視櫃。來到騰衝以後,中堂文化的盛行,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同時騰衝還保留了其他的傳統工藝,這更讓我對騰衝留戀不捨,索性就留下來了。”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一晃我和騰衝就積累了十幾年的感情了,在騰衝,像和順古鎮這樣保留了很多傳統文化、習俗和建築的古村落很多,而且都有中堂文化,他們也很尊重傳統和習俗,這一點讓我這個北方人很汗顏。當然,騰衝不僅僅有這些傳承了上百年的傳統文化,還有騰衝的抗戰文化,也讓我感動,感動那個歲月的奮勇精神,更感動戰爭結束後騰衝人民的感恩之舉,我堅信騰衝是一個有文化,有信仰的地方。”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梅朵口中的和順古鎮,就是位於騰衝縣城西南4公里,乘車大約20分鐘左右,始建於明朝距今約有六百多年曆史的古鎮。如今在和順堪稱大姓的:寸、李、尹、劉、賈五姓,最初是五姓的祖上奉命隨傅有德、藍玉、沐英徵金齒、騰越南來的,他們的祖籍原是四川重慶府巴縣。據史書《明史•太祖本紀》記載,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藍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鶴慶、麗江、金齒,俱下。” 事平之後,駐軍騰越,均以軍功得封。如劉繼宗授總旗官;尹圖功授指揮,贈武略將軍;寸慶領衛指揮職兼隨軍參贊;李波、賈受春亦授指揮。後因雲南距京城遠,邊境多戰亂,於是明朝設立了鎮守雲南總兵官一職,在此次征戰中立下大功的沐氏就此世襲此職。作為沐氏部下之和順五姓祖人,亦得襲官授田,世代留守邊地,後居“陽溫敦村”。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自此,這些當年隨軍征戰的四川人、江南人以及中原人就在當地開始或軍屯或民屯,六百餘年來,雖然他們遠離中原王朝的統治中心,但因為當年隨軍的都是受中原文化影響,又因為騰衝的地理位置,反而使得這裡更為完整的保留了當年的傳統文化。如今的和順,在傳承以中原文化為主的傳統文化中,兼收幷蓄,成為了中華文明與南亞、西方交融的窗口。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要走進和順,古樸典雅的“和順順和”牌坊是每個來和順的人首先看到的,進入景區以後,可以看到“和順順和”牌坊背面是“里仁”二字,想必是取自《論語·里仁》篇:“里仁為美、和美與共”之意。穿過牌坊之後,就可以看到圍繞著和順古鎮日夜奔流不息的小河,誰也說不清這條河的歷史,但在河裡常年有青翠的河草順河水流的方向搖曳不定,要進入和順古鎮,還要穿過兩座跨河而建的石拱橋,當地人因為這兩座橋形似雙虹臥波,也稱它們為雙虹橋。如今要經過這兩座橋必得小心翼翼才行,因為這兩座橋不僅自身造型精美,而且因為和順氣候溫和,橋兩畔常年綠柳成蔭、花開成海,引得遊人時常停留下來拍照,甚至還會因此引發“交通擁堵”。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穿過雙虹橋以後,和順圖書館位於整個古鎮最顯眼的地方。在這個全鎮現有人口6000餘人,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綿延兩三公里的小鎮,圖書館位居其中就可以看出這裡對知識的尊重,對讀書的尊崇。如今看到的和順圖書館,前身是清末和順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鹹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古書館的建築依舊保留著傳統民居白牆黛瓦的傳統和木刻雕窗、斗拱飛簷的造型,我們去的時候雖然是寒冬時節,但圖書管理的梅花和其他綠植依舊開的濃烈鮮豔。現在圖書館內保存的資料,是,於1928年擴建,1938年新建的,後來經海外華僑和鄉人捐資贈書,迄今館內有藏書7書萬多冊,古籍、珍本1萬多冊,內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李石曾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無愧於“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的美譽。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在和順,傳統民居、民間工藝、原始風貌隨處可見,處處在在無不浸潤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精髓;在和順,傳統民居多達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和順也因此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在和順,600多年的歷史文化,起起落落的滄桑鉅變,在時光深處沉澱著,不疾不徐的講述著過往的歷史;在和順,栩栩如生的門窗木雕,古拙淳樸的青石小徑,“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徽派建築粉牆黛瓦的神韻,西方建築的元素形式在這裡融會貫通,讓人歎為觀止。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初到和順,很多人都驚歎於在這個小小古鎮,竟然隱藏著眾多的古剎、祠堂、明清古建,其中沿巷道的曲線修砌的“彎樓子”最吸引人,“彎樓子”民居為三進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組合式建築群,現被闢為“民居博物館”。“彎樓子”不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號“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稱。“永茂和”是清道光年間商號主人到緬甸經商謀生,逐漸發展成為跨國商號,總號設在緬甸曼德勒,國內上海、拉薩、昆明、下關、保山、騰衝等地設有分號,商號歷經五代人,有100多年的輝煌歷史。在騰衝,“永茂和”商號經商致富的代表,也因其名聲在外,在騰衝商界有“東董西董彎樓子”之稱譽。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和順作為歷史古鎮,傳統文化也保留的相當完好。被譽為“和順文化搖籃”的文昌宮,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由大殿、後殿、魁星閣、朱衣閣、過廳、兩廂、大門及最前面的大月臺組成,殿閣雄偉、雕樑畫棟、石欄迴環,氣勢軒昂。如今的文昌閣,每當節假日的時候,這裡還會進行文化演出,年逾古稀、耄耋的老人家依舊在這裡唱洞經,表演傳統節目。在文昌閣左右樓閣下鑲嵌的《和順兩朝科甲題名碑》記錄了和順歷史上出了8個舉人,403個秀才。文昌閣還曾是1940年由華僑捐資創辦的益群中學舊址,現被闢為騰衝神馬藝術館、魅力名鎮展廳。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在和順古鎮,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近百棵,除了魁閣的兩棵禿杉,我最喜歡的是位於和順張家坡的千手觀音古樹群,古樹群由七棵拔地參天的百年古樟樹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線而列,近觀如綠色華蓋,擎天巨傘,遠望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開,神似傳說中的千手觀音。兩棵古樟站立兩旁,恰似觀音菩薩的文殊、普賢弟子。從西往東看五棵古樹分而列之,與遠處的魁星閣相望,故又被稱為“五子登科”。寄託了古代人們功名仕途的追求。古樹群下,一條歷經數百年滄桑的火山石古驛道蜿蜒西去,與村前的捷報橋相連。一輩輩的和順人先到千手觀音古樹群下許下祈福求財的願望,然後從這條古驛道上懷揣著有朝一日能從村口的捷報橋上衣錦還鄉的夢想,開始“走夷方”。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當然,在和順除了這些,和順人家象徵長壽的百歲坊,我國第一個民間出資建設、民間收藏、以抗戰為主題的博物館——滇緬博物館,始建於明代崇禎八年的騰衝著名的寺廟之一中天寺,現代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紀念館,構思奇巧,結構緊湊,背靠青山,面臨綠水,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觀元龍閣……都是和順引人入勝的所在。和順展現在每一個人眼前的,都是一派如詩如畫的風光,春日垂柳拂岸,夏天荷花映日,金秋桂花飄香,暖冬梅香撲鼻,都讓人留連忘返。走進和順,就走進了“南方小江南”,走進了歷史深處和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我們在騰衝有一個小院子,是很傳統的騰衝式建築,它就隱藏在當地居民之中,要去小院,首先要經過曲折的巷道,小院的佈局結構是騰衝本地樣式的,老式的木構架房屋,有前後兩個院子,前院有玉蘭花,茶花,蘭花,後院有石榴樹,柿子樹,小竹林……在這裡,陽光永遠珍貴而讓人珍惜,我們常常在院子裡喝茶、烤火、聊天或者就是發呆,感受著陽光照在肌膚上的暖,感受騰衝當地人的生活節奏。”問道在騰衝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時候,梅朵滿臉憧憬地說著小院的生活,那種怡然自得讓任何一個聽到生活原來還可以這樣的人都會豔羨不已。“如果真的要來形容這種生活,我想說,騰衝是值得來這裡的人慢慢地用心去體會,用情去體驗的生活!”梅朵依舊微笑,一如冬日裡騰衝午後的陽光,溫暖、舒適、宜人。

騰衝:用十年讓一個媒體人留下來 的地方

交通:

【外部交通】

1、騰衝縣城至和順4公里,有面包車直達,票價3元/人;

2、縣城乘坐6路公交車可直達古鎮,票價1元;

3、乘坐出租車從騰衝縣城到和順古鎮,車費20元左右。

【景區內交通】

和順景區內提供旅遊電瓶車服務,路線:和順圖書館—大月臺,車費5元/人,途經劉氏宗祠(宗祠文化博物館、和順茶館)、水上人家、元龍閣。

門票

普通票:55人民幣。

門票包括和順圖書館、元龍閣、艾思奇故居、文昌宮、彎樓子民居博物館、滇緬抗戰博物館、和順小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