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華:山旮旯裡的“致富帶頭人”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俗話說

火車跑得快 全靠車頭帶

在農村

一名好的村幹部

一名能幹的致富帶頭人

往往決定一個村子發展的快慢

更能反映當地群眾的精神面貌

山旮旯裡的村幹部吳永華

就是這樣一名踏實為民的好乾部

……

廣南縣楊柳井鄉海子村四面環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區。這裡石漠化嚴重,沒有水田,坡耕地少,可謂名副其實的山旮旯。居住在這裡的1222戶4748名村民,要麼外出打工、要麼盤著本就稀少的耕地討生活。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1974年出生、只有初中文化的吳永華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莊稼漢,也是這個“山旮旯”村委會的主任。海子村缺水現象突出、道路泥濘不堪,群眾收入來源少,沒有產業支撐……在這個窮山溝裡,除了群眾吃喝、道路出行、孩子上學、老人養老等等的問題之外,怎樣才能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是他作為村幹部想得最多的事,他說這是海子之所以貧困的根,必須在這上邊有所突破,群眾的日子才會慢慢好起來。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4年,吳永華積極籌集資金,成立了廣南縣中草藥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岜巷村小組種植黃精、白芨等中草藥100多畝,並積極動員周邊的群眾,特別是貧困戶,通過自主發展和入股合作社的方式,發展中草藥種植產業,先後帶動20多戶檔卡戶入股合作社,也讓當地群眾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廣南縣楊柳井鄉海子村委會玉屏村村民 田維祿:“承包這片白芨一年3萬元來這點做,出去打工年齡也大了,給他們管理白芨一年3萬元,拿1萬元請工,自己有2萬元。”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單一的產業,不僅市場抗風險能力弱,而且帶動效應也不強。於是,吳永華又利用海子村得天獨後的氣候優勢和遠近聞名的海子、石筍臘豬腳,發展臘豬腳加工,並組織成立了海扣石種養殖合作社,聯合當地貧困戶,建立聯合體,發展臘豬腳的收購、加工等,促進海子、石筍、扣萊等幾個村子的臘豬腳遠銷文山、昆明、上海等地。目前,入社的群眾達60多戶,並且聯合群眾養殖生豬200餘頭,通過合作社帶領群眾實現了增收致富。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廣南縣楊柳井鄉海子村委會主任 吳永華:“我們海子天氣和氣候,都比較適應醃臘豬腳,2018年起步己經做了3萬多斤,現在整體效果還可以。現在已有很多飯館他們想跟我們簽訂協議,訂購臘豬腳和三線肉。目前,廠房加豬腳和基礎建設總的是80多萬元,將近100萬元,收的豬腳和三線肉總的是3萬多斤。”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如今,在吳永華的帶領下,海子村形成了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以中草藥種植、海子臘豬腳、生豬養殖等初具規模的產業,讓海子村群眾逐步跑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村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突破”,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吳永華的帶領下,海子村委會下轄的116戶43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今已脫貧66戶282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了1.72%。他因此被當地群眾親切的稱呼為山旮旯裡的“致富帶頭人”。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廣南縣楊柳井鄉海子村村民 陳治國:“群眾信任他,我們有事情可以找他,到我們陶家坡的農耕路他整出來了,垃圾填埋池他也想辦法整,老百姓都比較相信他。”

吴永华:山旮旯里的“致富带头人”

廣南臺:周來 秦文揚

製作:農錦莊 馮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