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起初,收集到一張匾額上寫著“海天清晏”的老明信片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後來,又收集到一張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還是“海天清晏”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這一張“海天清晏”的匾額更加清晰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這個地方究竟在哪裡,一直困擾著我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幾個道長吃飯的地方,看環境也是“海天清晏”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搜索了網絡,找到一張當時德國人拍的照片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偶然間翻看照片,看到道長身後的桌布上有“天后聖母”四個字。。。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沿著思緒,便來到有著五百多年曆史的天后宮。。。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一百多年前的天后宮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印刷出版的1900年從青島寄出的一張彩色明信片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進門一直走,回身見戲臺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一百多年前的老戲臺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神明默佑”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一百多年前是“澤被海國”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院子裡的兩個大旗杆已經沒有了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門口孤獨等待的道士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正殿院門側立的石碑,“大清同治十三年”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看紋路相同,位置應從正面移走的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穿過“神明默佑”看見。。。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匾額已經換了。。。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穿過“澤被海國”,看見“海天清晏”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這棵大樹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見證了這裡的一切風雨滄桑。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海天清晏,源自五代吳國的歐陽熙碑名"海天清晏"句,其意為"滄海波平、黃河水清、國內安定、天下太平"。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天后宮。。。

以上圖文由網友“救火候”2016年5月13日發表於青島城市檔案論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strong>

天后宮,始建於1467年(明成化三年),初建時稱“天妃宮”,修建了3間正殿聖母殿,2間配殿(龍王殿和財神殿),由胡善士捐地建成。1644年,天后宮進行了整修和擴建。1733年,新天后宮大殿建成。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1865年6月,天后宮進行修繕並重建戲樓,胡存約的《海雲堂隨記》對戲樓有如下描述:坐南朝北,與正殿相靠連為一體,中間有過路臺,屋頂為重簷歇山頂,履以琉璃瓦。重修之後的天后宮,“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階級,節梲耀彩,金碧輝煌,可威震四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1897年,德佔青島後,對青島進行規劃。位於青島區的天后宮成了“歐美人雜居區”,最初想把天后宮拆除,但遭到了民眾的強烈抵制。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1936年,青島商民集資對天后宮進行大規模擴建和整修。重修之後的戲樓,建築面積增加到1100多平方米,殿宇增加到16棟,樓頂的琉璃瓦選用黃綠色。1937年,又在原有戲樓舊址上重建了一座戲樓,並將戲臺由室外移至屋內,前後與茶樓結合為一體,今天看到的天后宮戲樓就是在此基礎上整修而成。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文革期間,天后宮遭遇天災人禍。殿內神像被砸毀,戲樓雙層飛簷琉璃瓦被砸掉,兩側小門上“海不揚波”、“威武顯靈”的匾額不翼而飛,門口旗杆遭到雷擊,廟會被禁止,天后宮面目全非。

改革開放後,天后宮逐步得到恢復和保護,1982年,天后宮被列為青島市市級保護單位,1996年,被闢為青島民俗博物館。1997年,天后宮對外開放。1998年,天后宮進行大規模整修, 並從福建複製了丟失的雍正皇帝御賜的匾額,並引進名貴樹種。1999年,天后宮廟會恢復。2000年,鐘鼓樓恢復。2009年底至2010年初,民俗博物館對天后宮戲樓進行了修繕。(來源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整理:何良慶)


青島城市記憶:舊影尋蹤,老照片見證天后宮的歷史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