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2个人的小村落,村长管着唯一村民,看二人世界如何生活


各位朋友,今天头条号“身边百姓事摄影”又和各位见面了,今天小编带大家去晋南的一个大山里去转转看:近日,小编一行人在山西省晋南农村的大山中发现了一户人家,这里住着一对7旬老人,茫茫的黄土大山中他们是如何生存的,他们为何没有搬出大山,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用手里的镜头走进他们的生活。

这位是院子里的男主人董铁牛大爷,我们在大门外见他的时候,正坐在大门外给自家的小推车做着防腐处理,老人家说原来这了住着20多户人家,改革开放后这些年农民的收入高了,政府也帮着山区农民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山下建了移民新村,所以大家都陆续迁了出去。

这位正在喂鸡的老人是董大爷的老伴叫刘胡玲,他们同岁,今年都是70岁的老人了,二位老人生有一个儿子,现在已经成家,已经搬到山下的新居了,目前小夫妻在外打工为生。

说起他们一直留守在这大山里的原因,刘大娘是这样说的,自己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已经习惯了大山里的农耕生活,大山里清净,生活也随意,无拘无束,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喂喂鸡鹅,给老伴做点饭,如果要搬下山和孩子一起生活,自己觉得不自由,山下种地还要往山上跑,腿脚也不好了太不方便,其次老伴在山上帮人看水库也离不开。

董大爷说自己在山上帮人看水库,能赚点零花钱,山里种的是双季槐也有收入,还有小麦和蔬菜,加上国家给农村老人发的养老金,在这里生活已经足够了。


两位老人在家里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种庄稼的同时在家里养着20只土鸡,2只大鹅,还有一条看家的小狗狗。土鸡蛋和鹅蛋可以卖零花钱,黄河对岸的河南城里人开着车子都来这里买,每个周六和周日都要来。这是一只土鸡在废弃的锅灶里下蛋。

董大爷每天的生活就是巡视水库,然后在地里干一会农活,刘大娘在家做饭喂鸡鹅忙家务,虽说是整个村子只有他们一家人,但是他们认为还是生活了一辈子的老环境非常熟悉,两个人在一起也不寂寞。

刘大娘说山里空气好,住在这里鸡鸣犬吠环境美,听着看着都舒服,睡觉自然醒,吃菜自己种,馒头自己蒸,没有污染不怕添加剂,住的是土窑洞,冬暖夏凉不花钱。图为老人在窑洞里蒸馒头。

刘大妈的馒头放在土炕上发酵,她说农村人就是非常随意,土炕暖和接地气,在土炕上让馒头发酵都是老辈上流传下来的。

刘大娘的老伴喜欢开玩笑,他总说现在他老了当了官了,这个村子就他和老伴他就是村长,他说了算,不用选举,还不用换届能一直干到老,就是管的人少,就老伴一个,老了老了还当官了,说完自己都哈哈大笑。

这是老人养的土鸡下蛋的地方,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这样鸡下蛋的窝,每个框子里都放有一个鸡蛋,谁知道这是干啥用的?不知道的话小编告诉你吧:这是引蛋,是用两半个空蛋壳对上去的,就是为了让母鸡不去别处,来这里下蛋。

刘大娘非常勤劳,一早上手脚不停,用她的话说,农村人就是要干活,这些家务活也不重,权当锻炼身体了。

铁锅里的水烧开了,刘大妈将发酵好的馒头搭上了锅,想必这样的画面在每个人脑海里都不陌生,甚至能勾起许多人童年的记忆。这样的传统农耕生活将随着老人们的渐渐老去而消失,渐行渐远的农耕生活将成为历史。

两位老人的儿子就在当地的县城打工,家里需要什么生活用品,老人就会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儿媳就会买好送上山来,现在山里都修了公路,开车回家很方便。两位老人目前身体健康,他们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要继续在这里待下去,如果那天实在动不了就下山和儿子一家去生活。黄河乡土老师授权【更多百姓故事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