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公司都死在股權分配上?好的股權分配,都滿足這7大原則!


80%的公司都死在股權分配上?好的股權分配,都滿足這7大原則!


業內有種說法,投資=投人=投股權架構。

可見,股權結構對一家公司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根據相關數據,中國的企業數量超過2000萬戶。中國每天有1 萬多家企業註冊,平均每分鐘誕生7家企業。但是,中國企業的存活率卻很低,近一半企業的存活期不到4年。

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根源當然很多,但大多數的問題都出在了股權上面!企業的死亡不是死於外部的競爭,而是死於企業內耗。

即便是拿到融資的企業,也很難說都能存活。很多企業會走上“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之路。我們不去逐一分析每家創業企業具體的死因。

但是,影響創業企業生死存亡的,肯定包括合夥人股權分配不合理的因素。

那麼,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初創團隊中創始人之間的股份如何分配。

先說很典型的兩個故事:

能同苦不能同甘

A、B、C三個好朋友, 在討論了好多次之後,決定說幹就幹, A牽頭,出錢多佔大股,B稍年長有資源,股份比C稍多,C年輕有衝勁,佔股稍少。

中間經歷了種種磨難, 各種不容易,A、B、C也相互扶持和信任。

終於迎來了公司飛速發展期,一下也有了很大的現金流和利潤,各種投資和各種資本上的暢想也撲面而來。

問題也隨之而來,B和C心裡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憑什麼我付出這麼多資源,才比小毛孩多這麼一點”,“為什麼XXX沒怎麼幹活,也和我差不多?”。

各種矛盾隨之爆發,經典的一個結局就是分家各起一攤。剩下的就是懷念了。



股份平分


A、B、C、D四個好哥們,或同事或同學,在相互的欣賞和多次的研討後,也決定不浪費自己的年輕,開公司好好燃燒下青春。哥幾個也沒有經驗,就平方股份,平分利益。公司發展速度很快,態勢也很好。

問題就來了, 有的兄弟覺的差不多了,該歇歇了,就更多的開始關注生活,自身的進步也放緩。

有的兄弟覺得事業剛起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自己也非常拼命努力。

矛盾也隨之而來,有人希望坐享其成,有人希望更加拼命努力,互相指責和不理解在所難免,經典的結局也很可能是努力的人帶一幫兄弟出走,原來的公司一落千丈。

這兩個故事的共同點就是結局不應該是這樣,很大的原因是由於開始股份分配的問題, 很多問題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會發生,結局也基本上註定。

那麼一般有哪些主要原則呢?

關於合夥人

在考慮股份問題的前提,確定合夥人,判斷是否能長期做合夥人,是否能一起共同進步,這個比股份問題更重要。

確定合夥人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但如果找了靠譜的合夥人,股份問題相對會簡單和輕鬆,而且出問題的概率也小。

關於大股東

是一股獨大還是多人平分, 土匪意見在早期還是需要創始人有一定獨裁,也就是需要有單一大股東。

雖然股分平分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是僅限於有經驗的創業者。

關於出資額

在分股份的時候,所有股東都得出錢,合夥人之間不要有乾股。

關於資源入股、技術入股

所謂資源入股、技術入股等最好避免,解決辦法就是公司打欠條欠錢,等公司有錢了再補償。

這樣的好處是,不會因為開始的技術或者資源損害了公司未來發展的利益。

關於留人

留人不能單靠股份,對於人才激勵形式可以多樣些,而且對於不同需求的人可能不同的激勵效果不一樣。

例如對於銷售型人才,現金激勵比股份更有意義。

關於期權

在股份之外,期權也是一種考慮形式。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 是未來某個時間某個價格購買股票的權利。

最後還是公平

80%的公司都死在股權分配上?好的股權分配,都滿足這7大原則!


知乎的黃衛新也提過,共同創始人之間,影響股權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

經驗和資歷的豐富度

設想:十年從業經驗、有過創業背景的 A 和在大公司工作了四年的 B 共同創業。

對公司未來成長的貢獻

設想:一個偏渠道運營、技術門檻不高的互聯網公司,有商務推廣背景的 A 和有技術背景的 B 共同創業。

獲取資源的能力

設想:與大量業內優秀人才交好、熟悉產業上下游各環節,容易獲得風投機構信任的 A ,和一直埋頭苦幹、鮮少抬頭看路的 B 共同創業。

對產品 /用戶 / 市場的精通和了解

設想:一個做互聯網消費級產品的公司,有在騰訊四年的負責核心產品運營經驗的 A ,和有在外包公司六年的項目管理經驗的 B 共同創業。

熱情、專注、堅定的程度

設想:瘋狂地花時間去思考 /研究 /打磨 /優化產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懷疑他也能堅持下去的 A ,和想法不多、但容易被鼓動、執行力超強的 B 共同創業。

人格魅力、領導力

設想: A 和 B 共同創業,誰更能吸引人才加入、鼓動團隊的士氣、給大家持續注入願景和理想、即使在最艱苦的時候也能保持團隊的凝聚力。

對民營企業而言

股權意味著什麼

對創業者而言,股權代表著夢想和分享,創始團隊股權架構設計非常重要。對守業者而言,股權代表著公司的控制與事業,一旦失去,努力白費。對員工而言,股權代表著打拼與希望,從打工者到“老闆”的華麗轉變。對投資人而言,股權代表著信任與回報,股權投資是新時代的風口。對公司而言,股權背後鏈接著公司的資源配置、利益分配與公司治理,也代表著共創共擔共享的創業文化。

股權問題處理不好,股東們打架,再好的產品、技術與運營,都會功虧一簣。

股權,是老闆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一項知識,一種智慧。

1

股權結構事關企業生死

在“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社群經濟”盛行的大環境下,老闆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者,最關鍵的是要知道“怎麼分粥”,即會玩股權。會玩股權,融資、團隊建設、資源整合、市場渠道等方面的問題或將迎刃而解,並源源不斷地為自己創造盈利,實現共創共贏。

股權結構對企業有多重要?

業內有種說法,投資=投人=投股權結構。

可見,股權結構對一家公司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根據相關數據,中國的企業數量超過2000萬戶。中國每天有1 萬多家企業註冊,平均每分鐘誕生7家企業。

但是,中國企業的存活率卻很低,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為3.7年。

即便是拿到融資的企業,也很難說都能存活。很多企業會走上“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之路。我們不去逐一分析每家創業企業具體的死因。但是,影響創業企業生死存亡的,肯定包括合夥人股權分配不合理的因素

萬科股權之爭——極度分散的股權佈局,正式吸引野蠻人入侵的致命原因!也導致創始人王石含恨出局!

真功夫夫妻奪權——創業時期55均分的股權結構,到了後期引爆內訌,公司規模下滑,創始人被判14年!

一號店融資之劫——盲目融資讓出80%的股權,股權架構設計出現問題,控制權無法回收,最後成為曾經對手的腳下之臣!

雷士照明糾紛——創始人吳長江輕信賽富基金,公司陷入控制權爭奪戰,老闆控制權不保,退出歷史舞臺!

細數目前股權紛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80%以上的合夥創業都犯了這些錯誤:

常見錯誤


出多少錢,就分多少股權——出錢但不出力的股東拿了分紅大頭。

因為情誼,均分股權——企業沒有話事人,很容易引起股東紛爭。

股權分散,股東間差距不大——股東抱團,小團體出現。

大股東吃獨食,獨佔90%以上股權——小股東沒動力,特別是創業期股權不值錢的時候。

合理的股權設計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來設計的:

股權架構生死線


80%的公司都死在股權分配上?好的股權分配,都滿足這7大原則!


合夥創業如何選擇合夥人?比例如何設計?

技術股東、資源股東、資金股東、核心噶偶按應該給多少股權?用什麼標準去給他們分股權?

股權分出去之後,如何牢牢把握公司控制權?

股權架構如何設計不合理,如何進行調整?

股權結構關係到公司的團隊搭建、利益分配和公司管控,股權結構缺陷的調整成本巨大,可能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或融資!

股權——是老闆最重要的一堂課!

2

股權激勵是企業騰飛發動機


如果是股權架構決定了企業能不能長久地走下去,那股權激勵,便決定了,企業如何更好地走下去,做大做強!

當年馬雲導入股權激勵,從最早的18個人創業,到今日不斷引進空降兵,引進風投,每一步都與股權激勵密切相關。要想讓員工與老闆永結同心,必須制定一個讓員工覺得是為自己乾的機制。

因為只有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讓他們覺得是在為自己打拼的時候,企業才能得以持續的發展。

80%的公司都死在股權分配上?好的股權分配,都滿足這7大原則!


那麼,好的股權激勵應該是什麼樣的?

1.股權激勵服從企業戰略

戰略——組織架構——崗位——人員——激勵對象。

2.持續性股權激勵

企業不能將股權激勵當成一時之舉,臨時之策,而是應該把他當成一個長期之舉,當成公司的基本制度,像對待工資獎金那樣對待股權激勵制度,將股權激勵制度做成一項長期基本管理制度。

3.建立競爭性股權激勵制度

例如:每年綜合評分前10名者方可稱為激勵對象。

每一家企業的模式都是獨特的,股權激勵的普遍規則與企業特殊情況相結合,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採取不同的股權激勵制度,具體企業具體方案,忌照抄照搬。

建議中小企業可以從分紅權做起。

4.建立自主人才培育體系原則

中小企業的難題——激勵對象難找!

建立和完善自助培育激勵對象的人才培育體系。

我們看到別人創業失敗血的教訓,應該從中學到經驗和教訓,避免自己在創業中再走同樣的錯路;

同樣,看到成功的案例,也應該從中學習經驗,讓自己的創業之路少走彎路。

那麼,如何做好創業中的股權分配和股權激勵問題,實現整個團隊的高度協作呢?

當您遇到這些問題


合夥創業,必須知道的股權問題?

選擇合夥人有哪些原則 ?

合夥人的股權如何分配 ?

如何設計考核機制?

股權代持風險管控?

股權眾籌如何規避風險?

股權眾籌和股權融資有什麼不同?

常見的對賭機制有哪些陷阱?

股權已經平分該如何處理?

技術型人員如何入股?

哪些企業適合做股權眾籌?

按照出資比例分配股權合理嗎?

如何在公司剛成立就做好股權佈局?

合夥人或員工沒錢怎麼辦?


股權激勵,如何實現內外部自動化運轉系統?

財務不規範,團隊不相信利潤,如何做股權激勵?

如何設計股權激勵進入條件、選擇激勵對象?

股權激勵退出機制如何設定?

股權激勵如何作價?

想做股權激勵員工不感興趣怎麼辦?

股權激勵9條生死線詳解

員工不想花錢買股份怎麼辦?

股權激勵十二定

如何做企業上下游激勵?

如何設定股權激勵的目標?

如何在股權激勵中保證公司控制權?

家族企業如何做股權激勵?

做股權激勵方案之前要做哪些準備?

股權激勵的6大雷區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找誰解決?

如何實際操作解決這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