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李白寫過一首《獨坐敬亭山》。

詩云: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元和郡縣誌》載:“(敬亭山)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清代《江南通志》(卷一六寧國府)載:“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雲: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李白借敬亭山用詩來表達獨:獨處、孤獨、獨立。後來,在敬亭山,有個人用畫來表達這獨的三重境界。他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是明代皇族後裔。年幼時遭遇家國覆滅之災痛,遂隱姓埋名、出家為僧,法號有元濟(原濟),號石濤。他雲遊江湖、無以為念、寄情山水、以畫寫境。

清康熙六年(1667),年輕的石濤來到宣城,在敬亭山麓的廣教寺、金露庵和閒雲庵修行。不知他來敬亭山,是否受了李白古詩的誘惑,或者他有著與李白一樣的境遇。李白有《寄從弟宣州長史昭》詩云:

爾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閒。

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五落洞庭葉,三江遊未還。

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

年已蒼孫的李白,不改倔強情懷赤子之心,不媚俗、不得意,把敬亭山當做江湖歷遍後安放破碎心靈的慰藉之所,以期換一個能量儲備再現豪情。可惜啊可惜,浮雲掠過不留痕,少年壯志如浮雲。同樣有家國情懷而不得不隱忍,石濤出家而念家,他把自己寫作情非得已的偶像:羅漢。羅漢有十六,生而境遇不同,因一念而執著,執著所以不拘一格。此謂獨處。

【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十六羅漢圖卷》

【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十六羅漢圖卷》局部

十六羅漢圖卷

又名:十六阿羅應真圖

石濤(1642—1707)

繪於清康熙六年(1667)

紙本,水墨,46.4×598.8cm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十六羅漢圖卷》畫上有梅清題跋,曰:白描神手首善龍眠,生平所見多贗本,非真本也。石濤大士所制十六尊者,神采飛動,天趣縱橫,筆痕墨跡變化殆盡,自雲此卷閱歲始成。予嘗供之案前,展玩數十遍,終不能盡其萬一,真神物也。

梅清(1623—1697),字淵公,號瞿山,擅畫山水松石。他年長石濤約二十歲,是兩輩人,但他待石濤為兄弟,有詩云:“敬亭雙古塔,兄弟一空門。寒任穿蓮壁,飢常斷草根。”他們都畫過敬亭山,形似神肖。敬亭山是黃山餘脈,他們又敬亭山走向黃山,遂開一代畫風:黃山派。惺惺相惜、兩心相印,此謂孤獨。

【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敬亭霽色圖》

敬亭霽色圖

清康熙廿二年(1683)

梅清繪

紙本水墨,卷軸

縱171.7釐米、橫63.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松閣臨泉圖》

松閣臨泉圖

石濤繪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

南朝謝朓(464—499)有詩《遊敬亭山》。

詩云: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雲齊。

隱淪既已託,靈異俱然棲。

上幹蔽白日,下屬帶逥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

獨鶴方朝唳,飢鼯此夜啼。

渫雲已漫漫,多雨亦悽悽。

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

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茲理庶無睽。

這是敬亭山造化弄人、託付心靈的源頭。獨鶴方朝唳,飢鼯此夜啼。渫雲已漫漫,多雨亦悽悽。敬亭山的風景,如人的境遇,是一個寫意人生的地方。李白用詩、石濤用畫寫出了自己的詩意。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既已矣,茲理庶無睽。李白受唐明皇青睞而願望不稱意,石濤生在皇家而生平不得已。

李白有詩《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詩云: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聞此遊盤。

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

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

羽化騎日月,雲行翼鴛鸞。

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從之復何難?

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嘆。

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年已半百的李白,前途漫漫,一聲長嘆。世道之難,不如煉丹。

走出敬亭山,他回首間是無奈。

石濤走出敬亭山,曾接駕康熙,曾北上京城結交顯貴,但仕途無望,這是原生家庭導致的悲哀,慘淡歸咎於基因。此情此景此境,回望敬亭山,石濤最終做了一個畫家,出境入境、出畫入畫。年近六十,石濤畫《太白詩意山水圖》,自題雲:李白將進酒。此詩何可畫?雖似任達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詞耳。吾亦藉此詩,寫此畫,消吾之歲月雲。

【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石濤(款) 松鶴隱居圖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秋八月,石濤作畫題跋“天地渾溶一氣,再分風雨四時;明暗高低不同,不似之似似之。”此時他已年逾六十,看透炎涼、以畫抒情、不動如山、寫意人生。康熙四十六年(1707)春,作《梅花吟》,“何當遍繞梅花樹,頭白依然未有家。”秋冬,卒,葬於揚州蜀崗之麓。終點又回到起點,人世大體如此如梅花。

回到敬亭山,走遍天下山水,一生難以逾越的風景,一如初戀。

所有的人都離我而去

就像鳥兒般飛走

消失在天空的盡頭

這片雲

如此孤單、如此悠閒

飄來飄去、獨來獨往

如同現在的我一般

天空是永遠的家園

我和你默然對視

兩下無言

想把彼此看穿

又什麼都看不見

再回首,你略帶傷感的眼

讓我想起那年暮春的初戀

【夜品】李白絕句,石濤絕筆,人生越不過的敬亭山

牛憲鋒【夜品】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