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第一大墓——衡王墓财宝富可知国,牵动多少人的心?

有很多外地的朋友问:青州怎么有个地方叫王坟?谁给起了这么个名字,多晦气啊!还有细心一点的人会询问:那里是不是有座墓?于是,小编给您讲,在青州西南方向山水相间的地方有个王坟镇,提起王坟这个地名,还真与一座大墓有关。

这座墓座落在王坟村北200米路北,为“衡恭王”墓。墓中葬主为朱祐楎,是明代七个衡王中的第一个,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七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受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就藩青州,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八月初病逝,谥号恭王、时年61岁。衡王爵位世袭,共传七人,其中有两个是兄弟相袭,故在青州被称“六代七王”。第一代衡王谥号为“恭”,所以称衡恭王,王坟这个地名指的就是衡恭王之墓。

青州第一大墓——衡王墓财宝富可知国,牵动多少人的心?


衡恭墓最初的规模有封土高4米、底径18米。陵寝外原有三层围墙,外层最为高大坚固,是厚实的城砖砌成,然五六十年代被拆毁。第二层城墙据称用了古老的“黄米灌浆”技术,即用米汤和石灰,干透了异常坚固。在没遭破坏前,它高大的围墙内,在甬路两边殿宇重重,金碧辉煌,陵前有被称作东西宫的两座大殿,牌坊高大巍峨,石人石马分列两边,整齐威严。每有祭祀、修葺、册封、旌表,都刻碑以记,所以碑碣如林。

青州第一大墓——衡王墓财宝富可知国,牵动多少人的心?


(衡王府的牌坊彰显当年的辉煌)

那个年代的人习惯活着就给自己准备好坟墓,提前选个风水好的地方,希望给家族带来兴旺给后代人带来好运。明朝第一代衡王朱祐楎活着的时候就在寻找好的风水,风水大师讲这个地方左青龙右白虎,头顶三阳山,足踏月牙河,上空有紫气萦绕。为了建造这座陵寝,王府的人还曾迫使南边张家庄的人全体搬迁了。

在衡恭王陵的山后有前黄马村和后黄马村,黄马实为皇马。王陵西有马庄、王家庄,西北有侯王庄,此皆为光大王陵之气也。

这座大坟是王坟村的坐标。村西头被称作西门外,这里曾是外层城墙的西门;村西北角的一条小街巷,被称为二门;村子西北角的一片,被称作“城里”,也就是城墙以里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城里”的住户大都姓朱,传说他们就是守墓人的后裔。

青州第一大墓——衡王墓财宝富可知国,牵动多少人的心?


(清明节前有人来到衡王墓前祭奠)

当初朱姓的守墓人曾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然而时过境迁,几百年间朝代更迭,大多的后辈渐渐事不关已,恍若那只是一个传说的故事。

在衡王墓高大的围墙内,曾有部队当作战时指挥部,据说目的是为了墓中随葬的宝物。破四旧运动的时候,这些封建余孽首当其冲要被破坏,于是巨大的牌坊被狂热的人们拉倒砸碎,地面建筑全部夷为平地,只剩下石头基座上巨大的封土堆。八十年代初,一些村民为了省钱省事,扒城墙的石头盖房子,从此城墙被拆得七零八落,现在踪迹全无。

青州第一大墓——衡王墓财宝富可知国,牵动多少人的心?


您现在从路边经过时,看到的高大城墙是近几年刚刚修建的。

传闻,五、六十年代修路时挖出一碑,一种说法为挖出一块铸铁做的碑,碑上写着:“此后六百年,陵前一条路,路前一学堂。刘基题”。另一种说法为挖出一石碑,写着“坟前一条路,自有后人修”。刘基为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据说他有洞彻天机、未卜先知之功能。后来这条公路成为镇里的主干线,陵墓南边原为青州第七中学,现在是王坟小学。可惜那块神秘有预言的碑却不知所踪。

谁有那块神秘的预言碑,请联系小编发个图片,证实这个江湖传说。

因多年来民间一直有传说:“打开衡王墓,富了青州府”(另一说是富了山东省,还有一说是墓底直通海眼,打开后淹了山东省)。传说中巨大的财富引发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秋风起玉米杆子长成屏障的时候,墓地里发现了挖有盗洞,只是盗墓者的选址能否直达墓室,他们有没有盗走陪葬品,一直是未解之谜,所以墓室内结构不详。还有人说,其实墓里早就空了,现在只是个大壳子

有村民说当初建造镇政府斜对面的加油站时挖出不少宝贝,就是“衡恭王”墓葬品。如果有人见过这些宝贝,请给小编讲一讲这个故事。

青州第一大墓——衡王墓财宝富可知国,牵动多少人的心?


国家恢复高考后,临近的村子陆续有人考上大学,只有陵前的王坟村一直无人进入高等学府,老人们说,这是村后的王爷官太大,压住了风水。后来坟墓被破坏了,国家也修改了高考制度,现在村里的大学生已数不胜数。

衡恭王之后的衡王则葬于青州西北的尧王山麓,那个地方有十二个小村落名字里带车马,村里的人也有姓朱的,有可能也是守陵人的后裔。等小编有时间去尧王山麓采访另一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