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生于中国葬于中国的美国人,影响了半个世纪的中国


“在20世纪,没有其他同类美国人像他一样,深深卷入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在中国有着如此不可思议的影响力。”这是一位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

1876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她的父亲是美国派往中国最早的传教士,在来到中国的第八个年头,儿子司徒雷登出生。

司徒雷登的母亲也是一位自命不凡的人物,在她的传教生涯中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杭州女子学校

1886年,10岁的司徒雷登跟随母亲回到美国生活。在美国的日子里,他专心学习,在六年后考入了弗吉尼亚大学。因为从小生活在中国,他在学校简直就是一个异类。旧式的中国服装,一口不太流利的美国话,顿时成了同学眼中的笑柄,但这些依然没有阻挡他对学习的热情。

1904年,28岁的司徒雷登与艾琳·罗德结为夫妻,结婚一个月后他便带着妻子来到了中国。他曾表示:“中国是他的第一故乡”,本着这样夙愿他再一次踏上了他心念的故土。

回国后的第二个月,他加入了杭州高等学堂的建设中,在此地作出了他为中国的第一份贡献。

图为在金陵大学的司徒雷登和教授WB·Pettus

与此同时,他加入了南京金陵神学院,专心研究宗教学术以及传教工作,并且出版了众多的书籍,最著名的有《新约希腊汉英词典》,成为了当时中国了解基督教的重要参考书。

图为宋美龄与司徒雷登合影

1919年,他受邀任命为“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此后的二十年,他从教育、财务、管理等方面入手,一步步把燕京大学建设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并且在1928年他亲自去往哈佛大学,极力劝说哈佛大学的领导,最终在哈佛创办了哈佛燕京学院。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光鲜的一笔。

图为燕京大学成立时司徒雷登与其他校内成员合影

图为出席毕业典礼的司徒雷登

1946年,他受美国政府任命,成为了美国驻华大使。在任期间,他成为中美关系友好的一道桥梁,为中美的共同发展无私的奉献着。

图为司徒雷登、蒋介石夫妇与美国众议院成员合影

1962年,司徒雷登在美国因病去世,他曾在自己的遗嘱中表示:自己去世后,希望家人把自己的骨灰送往中国,同自己的父母葬在一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到46年后的2008年,他的骨灰才有幸从华盛顿被送往杭州。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美国血统的“中国人”,用他的毕生精力为他心爱的“故乡”无私奉献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