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漫談地方性氣候

唐代詩人李商隱早期因文采而深得牛黨令狐楚的賞識,後因李黨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因此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鬥爭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當幕僚,鬱郁而不得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漫談地方性氣候

詩人客居巴蜀時,抓住當地秋季多雨這一氣候特徵,寫下千古傳誦的名篇《夜雨寄北》,表達了他對遠方妻子的思念和急切思歸的心境。

夜雨寄北

[ 唐 ] 李 商 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是指大巴山脈。“巴山夜雨漲秋池”說明華西秋雨雨量大,積水漲滿了池塘。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漫談地方性氣候

李商隱這首《夜雨寄北》,是我最喜歡的愛情詩,那種隔空相思、長相守望的愛情,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一樣地纏綿悱惻,又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一樣地溫情脈脈。雖不能以我手牽你手,但卻能“以我心暖你心”!穿越千年時空,讀之依舊有暖暖的感動!

此外,我國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地方性氣候,如“雅安天漏”和“蜀犬吠日”以及南方的“回南天”等,只是影響和名氣不如梅雨和華西秋雨那麼大罷了。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漫談地方性氣候

雅安位於四川省西部,東鄰平疇千里的四川盆地,西接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為盆地到高原的過渡地帶。雅安的地形兼有“迎風波”和“喇叭口”特點,常受高原西來氣流和盆地暖溼氣流的交互影響,加之接受了太平洋偏南氣流輸送的水汽,不但雨日多、雨時長,而且雨量大。雅安的年均雨日高達218天,有時降水強度很大,所以歷來素有“雅安天漏”之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漫談地方性氣候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與韋中立論師道書》說:“蜀中山高霧重,見日時少;每至日出,則群犬疑而吠之也。”這便是“蜀犬吠日”這個成語的由來。意思是說,巴蜀之地山高霧大,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後覺得奇怪,便對著太陽叫。狗因為少見太陽而對著太陽叫,固然有點誇張,但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環繞,空氣潮溼,水汽不易散開,天空雲量多,日照時間少,卻是不爭的事實。“蜀犬吠日”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少見多怪的意思。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漫談地方性氣候

“回南天”是天氣返潮的現象,一般出現在春季,主要是因為冷空氣走後,暖溼氣流迅速反攻,致使氣溫回升,空氣溼度加大,溫度較低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溼氣流後,容易產生水珠。“回南天”的形成原理和露水是一樣的,只不過這種“露水”是結在了佳麗,結在了牆壁、地板和傢俱上。

“回南天”現象主要出現在南方,這與南方空氣溼度大有關。在“回南天”時,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進而黴變腐爛。因此,”回南天“堪稱南方的梅雨天氣。同時,濃霧也是“回南天”最具特色的天氣現象之一。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漫談地方性氣候

秦少游在郴州所作《踏莎行》中有“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兩句,遇到的可能就回南天時的大霧天氣。另外,“回南天”時,溼度大、霧氣重,人容易感到體倦力乏,身體不適,廣東人喜歡煲祛溼湯與“回南天”不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