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制度規範需要注意的三點事項

規章制度的由來在很早的時候已經出現,目的是用來規範人們的言行讓整個團隊更有執行力和團隊精神,這種廣義上的規章制度在豬場更應該被重視,原因很簡單,養殖戶心裡也清楚,但是總是落不到實處,

形成了一紙空文高高掛,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場景。

豬場制度規範需要注意的三點事項

在現如今疫情蔓延各種豬病高發的態勢下,除了喊口號和做好消殺工作之外,養殖戶更應該對以往這些豬場的規章制度進行嚴格的執行。筆者在豬場走訪的時候發現,但凡是規模化現代化的大型豬場,這種規章制度制定的不但完善,相關的考核標準執行的也很到位。反而是一些中豬場,(年出欄在2萬頭以上的,需要僱傭人員進行管理的場)這方面做的不太好,原因大概有三點供大家參考。

豬場制度規範需要注意的三點事項

1.傳統模式:老帶新,大帶小

上面我們講的中型豬場不像大豬場或者豬企一樣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在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都有很大的缺口,大豬場的一套規範制度是早於建廠的,而且這套制度是可以複製的,通過老帶新,大帶小,這種優良的傳統得以延續下來,但是中型豬場多半是從小豬場摸爬滾打一路走上來的,其間的汗水淚水我們不必多說,想必養過豬的都應該清楚,單就用人這一塊,中型豬場用的親戚朋友居多或者就是自己周邊的一些鄰里,這些人可能養豬實戰的技術比較多,但技術落後而且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對很多養豬知識十分的欠缺,豬場學歷最高的可能就是老闆請的技術員,很多是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下過豬場沒咱另說,單就這經驗就值得考量。

豬場制度規範需要注意的三點事項

2. 從無到有

沒有制度沒關係,我們可建立,這裡需要做的首先是豬場的老闆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整年也不去豬場,這樣的場是不會長久的,我們常說一個豬場管理的好壞是由豬場常駐領導決定的,這個常駐領導可能是副廠長,可能是分管某一塊的,所以制度的建立需要自上而下,從前到後的進行,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不可怕,可怕的是願意走出舒適區,不願意改變,喜歡搞一言堂喜歡獨斷專行,這樣的豬場不會長久。

豬場制度規範需要注意的三點事項

3. 制度上牆

說到豬場的規章制度,每個部門的規章制度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常見的豬場財務室應該有哪些制度,員工的活動區域和休息室應該有哪些制度,上工的時間(考勤制度),飼料車進出廠區,安保人員,門衛門崗,機動車行駛豬場的行為規範,哪些可以哪些嚴禁行駛,水電管道工的操作規範和行為準則,這些都是需要豬場管理人員考慮的。

一旦制度上牆為了不讓豬場的管理混亂,豬場廠長的職責和分管領導的職責一定要明確,定時定期進行例會交流,做的好的表揚獎勵,做的不好的批評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