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人為什麼要回家?我們又為什麼要離家?

賈樟柯說“舌根上有最頑固的鄉愁”

無論走得多遠,舌根上總保留著家的味道,

這味道是對家鄉的執念。

無論漂泊多久,味道總能帶我們找到回家的路

找到我們的歸屬,記住我們來自何處。

歲末。一年中,最後的繁忙:

春運已進入高峰期,

擁擠的站臺上,人們都在奔往家的方向。

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所有的背井離鄉,都是希望有一天能榮歸故里。出門在外,只要賺了錢,回家就有面子,就能給父母更好的生活,讓他們不那麼累,不那麼省,直至驕傲地說出自己的名字。

可在我看來,這或許是最實誠的答案。而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來處,才能看清明日的方向。

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只有離家,才會回家

我們常常因為各種原因離家,比如求學、工作、愛情、夢想.....走得越遠,越容易產生不安、焦躁、迷茫、甚至失去方向。

家就像沙漠裡的胡楊木,天上的北斗星,就算走得再遠,只要看到它,我們就會知道哪裡是家的方向,也更加堅定哪裡是我們的去處。

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鄉愁,是我們的來處

大學室友來自新疆,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廣州上學。

廣州口味淡,她剛來的時候很不習慣,想吃家鄉菜的時候只能在宿舍生吃老乾媽。直到後來有一天,她興奮地跟我們說,她找到了一家很正宗的新疆菜館,非要拉著我們一塊去吃。

穿過好幾條小巷子才終於找到那家店。當時,她一口氣點了兩份大盤雞,菜一上桌,她一個人吃得津津有味。人在美食麵前最容易暴露脆弱,尤其是在家鄉的味道面前。吃到一半,她突然說,我想家了,我想回家。

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人們懷念故鄉,最先懷念的是故鄉的味道!

這種對故鄉味道的頑固依賴,源於每個人的成長記憶,只有離家的時候才會對家的味道尤其眷戀。

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父母,是我們的歸途

知乎上有個很煽情的話題:父母老去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網友@阮超的回答非常扎心。

碩士畢業那年,面臨畢業論文的壓力,每天夜以繼日的改論文,沒時間去想其他的事。

有次家裡打來電話,說父親生病了,因為太忙,他沒能回家一趟,好在後來父親病好出院了,也就沒放在心上。

畢業論文塵埃落定後,他直接進入了職場,這期間一年沒回家,也是他第一次離開父母這麼久,更沒在意一年裡父母都發生了什麼。

終於等到過年回家,出了車站,來接自己的不是父親,而是小叔,他很疑惑:“父親怎麼沒來?”小叔苦笑了一下沒回答。

回到家,見到父親時,他驚訝的不知該說什麼,父親像是變了一個人,已經蒼老的不像樣子。

上次見父親還面色紅潤,身強體壯,而這一次見已是半頭白髮,滿臉皺紋,身材也矮小了許多,從一個壯碩中年男人,變成了一個骨瘦嶙峋小老頭。

他很疑惑自己僅離家一年,父親怎會衰老成這樣,母親回答說:“上了年紀的人啊,年齡是一歲一歲的長,身體可不是,一病老十歲啊。”

那時他才明白,父母老的太快,根本經不起別離與等待,並暗自許諾,以後每年過年都要回家陪伴父母。

孟子曾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人走得太遠,就會忘記自己當時為什麼出發。未來走向何處,我們並不知曉;可是我們來自何方,卻始終明白。家,就是我們不變的來處。

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人為什麼要回家?我想說與其說是回家,倒不如說是在和過去的自己對話。更重要的是,那裡有我們深愛的父母和親人,在他們面前,我們不用假裝做大人,在別人關心你飛得高不高的時候,只有他們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中國人無法長久地離開家,所以總會隔一段時間就建立一個節日,給自己一個回家的正當理由。

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時光旅行,讓人從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中暫時解脫出來回到過去,讓曾經迷失的自己重新想起,當初是如何出發的。它讓我們重新找到歸屬,重新蓄滿力量。

然後,再出發。

人為什麼要回家?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