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從每年的六月開始,雲南的野生菌陸續上市,直到十一月份結束。

每到這個時節,雲南各大餐館陸續上演野生菌盛宴,而其他省市的很多餐飲人則開陸續奔赴雲南,採購野生菌,拿回酒店舉辦野生菌美食節。

雲南的野生菌有800多個品種,佔世界的43%,佔全國的91%,居全國首位,是世界野生菌種類最多、產量最高的地區。大家熟悉的松茸、雞、羊肚菌、牛肝菌、虎掌菌、竹蓀等,均產自雲南。另外,還有很多獨具個性的野生菌,比如冷菌、雞油菌、乾巴菌、塊菌、老人頭菌等也是雲南非常有代表性的野生菌品種。

野生菌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香味和鮮味,且營養價值又很高,所以越來越受到食客的青睞。但是對很多雲南以外省份的廚師來說,它們還帶著神秘的“面紗”。所以,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雲南野生菌家族的成員們,讓大家可以迅速瞭解這些野生菌的個性特點、適用烹調方法以及經典菜式。

純野生菌類

松茸、乾巴菌、虎掌菌、雞菌、牛肝菌、冷菌、羊肚菌、青頭菌、松露、老人頭菌、珊瑚菌

純養殖菌類

姬松茸、北風菌、黑皮雞、金耳、雞腿菇、茶樹菇、平菇、杏鮑菇、花菇、白靈菇、側耳、金針菇、珍珠菇、草菇、銀耳、口蘑、蟹味菇

01

松茸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松口蘑、松蕈、合菌、臺菌。

外形特色 鮮松茸形若傘狀,菌蓋呈褐色,菌柄為白色,均有纖維狀茸毛鱗片,菌肉白嫩肥厚,質地細密,有濃郁的特殊香氣。

性格烹調 市面常見的松茸分為三種形態:1.鮮品。每年7-9月中旬是鮮松茸上市的季節。鮮松茸最適合用來烤和燉湯,其次是炒、爆、煎,除此之外生吃、涼拌、製作刺身、“衝浪”都是目前最時髦的烹調方法。2.凍品。在眾多凍品中,急凍的品質最佳,最能完好地保存松茸本身的香味和質感。急凍松茸的用途相對較少,只能用來燉湯、炒制,或製作“衝浪”菜。3.幹品。幹松茸用途更窄,只適合用來燉湯。

經典菜例 松茸汽鍋雞、高湯松茸雞豆花、錫紙烤松茸、炭燒松茸、生煎松茸、芫爆松茸。

特別提示

姬松茸≠松茸 姬松茸是一種純人工養殖的菌類,原產於巴西,正式名稱是巴西蘑菇,屬於傘菌科,由於外形跟松茸有些相似,所以一些不法供貨商用姬松茸來冒充松茸。鑑別的方法很簡單:1.松茸由於是野生的,所以個頭都比較小,長度一般都在10釐米以下,而姬松茸明顯要大很多。2.松茸表面附著這一層黑色的膜,姬松茸是沒有的。3.松茸的鮮味是非常足的,而姬松茸的鮮味就非常弱,兩種菌類一聞便知。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02

虎掌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黑直覺虎掌菌、翹鱗肉齒菌、老鷹菌、獐子菌。

外形特色 無蓋無柄,在菌體上長滿一層纖細的茸毛,呈黃褐色,並有明顯的黑色花紋,形如虎爪。

性格烹調 它有兩個不同於其他野生菌的特點:第一,脆度特別高,所以炒制是最佳的烹調方法,也是最適合它的。燉湯、燒製也可以,但不是烹調虎掌菌的最佳方法。雲南人炒虎掌菌,一定要添加新鮮的皺皮椒,但是不一定非要用辣椒辣炒,也可以加入鱖魚肉絲烹調,製作虎掌菌炒鱖魚絲,或者搭配雞肉絲炒制。第二,只選用幹品進行烹調,而鮮品一般不用來烹調。因為鮮品本身的香味比較淡,只有經過乾製後,香味才能達到最高層次。

經典菜例 青椒炒虎掌菌、虎掌菌炒魚絲、虎掌菌炒火腿。

4種牛肝菌

市面常見的牛肝菌分為白、黃、黑、紅四種,不管是哪種牛肝菌,最佳的烹調方法都是炒,其次是涮、燉,其他方法都不能體現其質感,而幹牛肝菌則可以用來製作乾鍋菜、燒煨菜等。

03

白牛肝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又稱美味牛肝菌。白牛肝菌與黃、黑、紅相比,鮮味非常足,毒性也最小,所以鮮品非常適合用來涮火鍋和做湯、炒制。由於具有少量毒性,所以在涮火鍋和做湯時,加熱時間不得少於2分鐘。

04

黃牛肝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菌體肥大,蓋徑呈桔黃色或土黃色,多龜裂;菌管呈淡黃褐色。鮮黃牛肝菌一般都用於炒制,由於也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炒制時,一定要加入熟豬油和大蒜片。另外還要說明一點:白、黃牛肝比較適合用來燉湯,因為它們不會影響湯汁的色澤。

05

黑牛肝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菌蓋呈半球形至平弧形,直徑3-11.5釐米,呈灰褐色至煤煙色,不粘,邊緣完全、內卷,是核黃素含量較高的食用菌之一。黑牛肝菌的毒性較強,鮮品直接用來炒制比較少見,而且口感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油炸後再炒,口感非同凡響。

06

紅牛肝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菌蓋直徑4-17釐米,幼時粘,堅脆而軟,有細絨毛,初土黃色,後變為紅褐色或黃褐色,有橄欖色斑;菌肉呈黃色,受傷變為淡藍色;菌管呈黃色,後變為綠色。紅牛肝菌毒性最強,香味也最為濃郁,尤其適合炒制,但是稍有不留神,很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所以在處理時要注意五點:

一是切片一定要厚薄均勻,片不要切得太厚或者太薄,厚度在0.3釐米效果最佳。二是切好紅牛肝菌後,一定要清洗刀具和砧板,因為切後3-4秒內,刀具和砧板上就容易變成紫色,如果不清理,很容易導致其他原料“染”毒。三是滑油時一定要將紅牛肝菌片打散(油溫五六成熱時下鍋),滑油時間約為50秒。四是炒時一定要炒熟。五是翻炒一定要均勻,炒煳了食後也容易中毒。

07

雞土叢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雞土叢菌、雞腳麟菇、蟻土叢、傘把菇等。

外形特色 剛出土時雞土叢的菌蓋呈圓錐形,色黑褐或微黃,菌摺呈白色;老熟時色微黃,有獨朵生,大者可達幾兩,也有成片生的。

性格烹調 雞土叢肉質細嫩,切片後酷似雞肉,且有雞肉的清香,故而得名雞土叢。鮮雞味道鮮美,清香中透著甘甜,做法可以說多種多樣,但是總的來說,加熱時間太久的烹調方法並不適合。所以推薦大家採用刺身、爆、燉湯、炒、清蒸、高麗糊浸炸的方法烹調,儘可能地保持它的水分和鮮甜味。

品種 雞土叢分為很多個品種,市場上常見的雞土叢有:白皮雞土叢、火把雞土叢和筆桿雞土叢三種。相比較而言,白皮雞土叢的質地比較嫩,適合用來燉湯;筆桿雞土叢的鮮味雖然濃郁,但是纖維則比較多,口感相對來說比較脆,更適合用來做鐵板菜、燒菜或扣菜;火把雞土叢的質地相對來說有點綿軟,煎和炸最為適合。

08

奶漿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外形特色 外形跟谷熟菌非常相似,只不過比谷熟菌個頭更大一些。掰開後,有類似牛奶的液體流出,香味有但是不濃郁,口感有點甜。

性格烹調 香味比較足,一般都是剁炒、燴或者搭配五花肉燒製。

烹調關鍵 它的烹調時間不能太長,否則香味就容易散失掉。如果是剁碎炒,一般炒3-5分鐘;如果用來燴、燒,最好用四五成熱的色拉油快速滑油,然後起鍋前2-3分鐘放入即可。

經典菜例 蔥油奶漿菌、奶漿菌燴五花肉、青椒剁炒奶漿菌、奶漿菌燉雞。

09

羊肚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羊肚蘑、編笠菌、羊肚菜。

外形特色 其菇蓋表面凹凸不平且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

性格烹調 香味濃郁,而且久煮都不會造成質感上的改變,所以可以用來炒、燉、煲湯、燜、燒等,不過搭配高檔食材製作隔水燉湯是最好的方法。用鮑汁燒製羊肚菌,口味也不錯,當然也可以用來製作其他高檔菜。鮮的羊肚菌可以用來炒,也可以燒,乾的主要用來燉、煲湯、燜、燒。

烹調關鍵 1.泡發的時候,水溫控制在70℃左右比較好,泡好後一定要用小刀將根蒂去掉。2.發過的羊肚菌是不能直接用來烹調的,一定要加入雞油、雞湯煨制10分鐘左右,才可以用來烹調,這樣做好的羊肚菌口感好,而且鮮香味更加濃郁。

經典菜例 羊肚菌爆蝦球、羊肚菌炒帶子、羊肚菌燒鮑魚、羊肚菌燒牛排、山珍湯。

10

雞油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雞蛋黃菌、杏菌。

外形特色 呈喇叭形,為杏黃色或淡黃色。

性格烹調 雞油菌在烹製時菇體很吸油,吃的時候一口咬下去,油水就會被擠壓流出來,如雞油一般。雞油菌質地比一般的蘑菇要韌,有點彈性,聞起來有明顯的杏香味。由於它特殊的質感,決定了它的烹調時間可以略微長一點,否則韌性難以消失,口感自然不好。它的最佳烹調方法是:燴、燒,烹調時間一般控制10分鐘。

烹調關鍵 雞油菌性寒,吃鮮菌最好用開水焯2-3分鐘。

經典菜例 雞油菌燉雞、雞油菌燉乳鴿、素燒雞油菌、鮮桃仁爆炒雞油菌、果仁拌雞油菌。

採購鑑別 野生和養殖的雞油菌鑑別起來也很簡單。野生的雞油菌呈現深黃色,手捏菌柄,感覺非常緊實。而養殖的雞油菌呈現淺黃色,手捏菌柄感覺有些鬆軟。

11

谷熟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學名松乳菇,又稱谷黃菌、黃谷熟、早谷菌。

外形特色 它的外形跟銅綠菌有些相似,但是用手觸摸,不會發生變色。

性格烹調 它的香味和鮮味相對於其他菌類都顯得有些平淡,但卻是非常耐熱的一種菌類,所以烹調時可以加入大蒜、火腿(火腿可以增加其香味)來燴制,也可以用來青椒炒。

烹調關鍵 炒的時候可以滑油,滑油時時間可以略長一點,時間控制在10秒;油溫控制在四五成熱。

經典菜例 青椒火腿燴谷熟菌。

12

青頭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變綠紅菇、青岡菌、綠豆菌。

外形特色 菇帽好似盛開的花,呈現淺綠色至灰綠色,表皮往往有斑狀龜裂,邊緣有條紋。

性格烹調 口感比較脆,適合用爆炒的技法來烹調。香味尚可,但烹調時間不能太長。最流行的方法是烤青頭菌,第一種方法是將小青頭菌直接放在烤盤上,加入少許生抽和鹽烤制。第二種方法就是用錫紙包裹烤制。除此之外,採用青椒燴的方法烹調,口味也不錯。還可以將青頭菌的柄去掉,將肉餡釀入菌帽內烹調。

烹調關鍵 加熱時間一定要短,控制在3分鐘以內,長時間烹調一來菌帽容易發散,影響菜餚成形,二來口感會變綿軟。

經典菜例 皺皮椒炒青頭菌、青頭菌炒雞蛋、炭烤青頭菌。

13

塊菌(松露)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豬拱菌。

外形特色 呈塊狀,小者如核桃,大者如拳頭。有白色和黑色兩種。黑色的松露切開後,密佈大理石狀紋理。

性格烹調 它帶有乾果一樣的濃郁香味,這也是它區別於其他菌類最大的特色。它質感非常結實、緊湊,入手感很重。白色的比黑色的松露香味更濃郁,口感也更好。由於松露的價格比較高,所以多在中高檔酒店使用。烹調方法有兩種,一種可以切成非常薄的片,作為高檔菜餚的配料用,另一種則是切成蓉,做魚膠或者獅子頭。在國外,生食是最佳的烹調方法。

烹調關鍵 儲藏松露應先用紙巾包裹,然後用錫紙再裹一層,再放入冰箱低溫冷藏。有些資料介紹,要將松露放在大米里儲存,這種方法是錯誤的,因為大米會將松露特有的味道吸收掉。現在,市面上有急凍的和乾製的松露銷售,香味和口感都會略遜一籌。

14

冷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雞足山冷菌。

外形特色 似一朵朵盛開的小花,色偏棕黃。

性格烹調 質地比較脆爽,可以用來燉湯或者炒制,有種獨特的清香味。燉土雞是最佳方法,也是廣受好評的做法。由於冷菌的香味非常濃郁,所以不適合搭配複雜的配料烹調。

經典菜例 冷菌燉土雞。

15

老人頭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仙人頭、植物鮑魚。

外形特色 菇帽非常肥大。

性格烹調 老人頭菌是和牛肝菌屬於同一科的菌類,它的質感比較脆,肉質肥厚且很有彈性,而且耐加熱,缺點是香味相對平庸。除了適合炒制外,它還可以搭配富含膠原蛋白的葷料一起紅燒或者做扣菜。

烹調關鍵 老人頭菌和牛肝菌一樣,本身會帶有一點毒性。所以在烹調時,一定要格外注意。最佳的烹調方法是用熟豬油和蒜片烹炒,熟豬油可以增加菌菇的潤口感,而蒜片則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需要特別留心的是:如果經過炒制,發現蒜片發黑,那麼這款菜餚就不能再食用了。

另外,老人頭菌的加熱時間一定要在3分鐘以上,初加工時最好進行滑油處理,時間要控制在30-40秒(油溫四成熱)。如果用來涮、燉,加熱時間最少要15分鐘以上。

經典菜例 雙椒炒老人頭、鵝肝醬炒老人頭。

16

銅綠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外形特色 菌蓋呈扁半球形,邊緣最初內卷,後平展,呈現胡蘿蔔黃色或深橙色。在存放過程中它會自己氧化,手摸的時候也會發綠。

性格烹調

它的香味和鮮味相對於其他菌類都顯得有些平淡,而且是非常不耐熱的一種菌類,所以烹調時間一定要短。適宜的烹調方法為炒和炸,也可以搭配脂肪含量高的畜肉一起燒、煨。

烹調關鍵 1.若是採用滑油處理,銅綠菌的滑油時間多控制在10秒;滑油溫度控制在四五成熱。2.炒制過程中,儘量減少它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不然會變色。

經典菜例 青椒炒銅綠菌、銅綠菌燒紅燒肉。

17

珊瑚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掃把菌。

外形特色 珊瑚菌有很多個品種,顏色豔麗,有紅、黃、白等色,外形好像珊瑚一樣。

性格烹調 它的口感非常脆,但是略帶酸味,多搭配肉類原料燴制。

烹調關鍵 烹調時,最好選擇帶有濃郁風味的配料來遮蓋其酸。

經典菜例 燴珊瑚菌、什錦燴雜菌。

18

乾巴菌

經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紹(值得收藏一生!)

別名 繡球菌、對花菌、馬牙菌。

外形特色 沒有菌蓋和菌褶,為牙黃色,好似一朵盛開的繡球花。

性格烹調 質地較脆,彈性非常好,唯有快炒最適宜。它本身有很濃的香味,有種類似牛肉乾的香味,與青辣椒和瘦肉共炒,可以起到香味互相融合的作用。乾巴菌經過乾製後,香味會更加持久,並帶有一定的嚼勁。經過泡發後,再與乾紅辣椒一起炒,口味更勝一籌。

烹調關鍵 乾巴菌不能進行滑油處理,否則它的香味會快速流失掉。烹調時,加入熟雞油和熟豬油來炒制,都能激發乾巴菌的香味。

經典菜例 乾巴菌炒牛肉、辣椒炒乾巴菌、韭菜花乾巴菌蒸鱖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