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1,斜方肌的解剖

部位:項部及背上部皮下,一側為三角形,兩側相合為斜方形。

起點: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第7頸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韌帶。

止點:鎖骨外側1/3、肩峰和肩胛岡。

功能:近固定時,上部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後縮;中部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後縮;下部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和後縮。遠固定時,一側肌纖維收縮,使頭向同側屈和對側旋轉;兩側收縮,使脊柱伸。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2,背闊肌的解剖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後外側皮下。

起點: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後部和第10~12肋外側面。

止點:肱骨小結節嵴。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伸、內收和內旋。遠固定時,拉軀幹向上臂靠攏,並可輔助吸氣。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3,菱形肌的解剖

部位:斜方肌深層。

起點:第6、7頸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點:肩胛骨內側緣。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胛骨上提、後縮和下回旋。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脊柱胸段伸。

4,豎脊肌

部位:脊柱兩側,由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組成。

起點:骶骨背面、髂嵴後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點:頸、胸椎的棘突與橫突、顳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兩側收縮,使頭和脊柱伸。上固定時,使骨盆前傾。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5,胸大肌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點:鎖骨內側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軟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點:肱骨大結節嵴。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屈、水平屈、內收和內旋。遠固定時,拉軀幹向上臂靠攏,提肋助吸氣。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6,胸小肌

部位:胸大肌深層。

起點:第3~5肋骨前面。

止點: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遠固定時,提肋助吸氣。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7,前鋸肌

部位:胸廓側面淺層。

起點:上位8~9肋骨外側面。

止點:肩胛骨內側緣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纖維收縮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遠固定時,可提肋助吸氣。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8,腹直肌

部位:腹前壁正中線兩側。

起點:恥骨上緣。

止點:胸骨劍突及第5~7肋軟骨前面。

功能:上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下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兩側收縮,使脊柱屈。還可降肋助呼氣。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9,腹外斜肌

部位:腹前外側壁淺層。肌纖維由外上向前內下斜行。

起點:第5~12肋骨外側面。

止點:髂嵴、恥骨結節及白線。其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前壁

功能:上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下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側屈和向對側迴旋;兩側收縮可使脊柱屈以及降肋助呼氣。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10,三角肌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點:鎖骨外側半、肩峰和肩胛岡。

止點:肱骨體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時,前部纖維收縮使肩關節屈、水平屈和內旋;中部纖維收縮使肩關節外展;後部纖維收縮使肩關節伸、水平伸和外旋;整體收縮,可使肩關節外展。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11,岡上肌

部位:肩胛骨岡上窩內。

起點:肩胛骨岡上窩。

止點:肱骨大結節。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外展。

12,岡下肌

部位:肩胛骨岡下窩內。

起點:肩胛骨岡下窩。

止點:肱骨大結節。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外旋、內收和伸。

13,小圓肌

部位:岡下肌下方。

起點:肩胛骨外側緣背面。

止點:肱骨大結節。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外旋、內收和伸。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14,肩胛下肌

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窩內。

起點:肩胛下窩。

止點:肱骨小結節。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內旋、內收。

15,大圓肌

部位:岡下肌、小圓肌下方。

起點: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點:肱骨小結節嵴。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內旋、內收和伸。

16,肱二頭肌

部位:上臂前面淺層,有長、短兩頭。

起點:長頭起自肩胛骨盂上結節,短頭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點: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屈、肘關節屈和外旋。遠固定時,使上臂向前臂靠攏。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17,肱肌

部位:肱二頭肌下半部分深層。

起點:肱骨前面下半部分。

止點: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時,使肘關節屈。遠固定時,使上臂向前臂靠攏。

18,喙肱肌

部位:位於肱二頭肌上半部內側,為長梭形肌。

起點:起於肩胛骨喙突。

止點:止於肱骨中部內側(與三角肌粗隆相對應)。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屈、內收和外旋。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19,尺側腕伸肌

起點: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關節囊。

止點: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時,使橈腕關節伸,參與手關節內收。

20,橈側腕長伸肌

起點:肱骨外上髁。

止點: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時,使手關節伸,參與橈腕關節外展及肘關節伸。

21,橈側腕短伸肌

起點:肱骨外上髁。

止點: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與橈側腕長伸肌相同。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22,梨狀肌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後壁。

起點:第2~5骶椎前側面。

止點:股骨大轉子。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外展和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

使骨盆轉向對側;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23,髂腰肌

部位:腰椎兩側和髂窩內,由腰大肌、髂肌組成。

起點: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體側面和橫突;髂肌起

自髂窩。

止點:股骨小轉子。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屈和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兩側收縮,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傾。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24,股四頭肌

部位:大腿前面,有四個頭。

起點: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體前面;股外側肌

起自股骨粗線外側唇;股內側肌起自股骨粗線內側唇。

止點:四個頭合併成一條肌腱,包繞髕骨,向下形成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時,股直肌可使髖關節屈,整體收縮使膝關節伸。遠固定時,使大腿在膝關節處伸,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25,股二頭肌

部位:大腿後外側淺層,有長、短兩個頭。

起點:長頭起自坐骨結節,短頭起自股骨粗線外側唇下半部。

止點:腓骨頭。

功能:近固定時,使膝關節屈和外旋,長頭還可使髖關節伸。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屈;當小腿伸直時,使骨盆後傾。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26,半腱肌和半膜肌

部位:大腿後內側,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層。半腱肌下半為腱,半膜肌上半為腱膜。

起點:坐骨結節。

止點:半腱肌止於脛骨上端內側,半膜肌止於脛骨內側髁後面。

功能:近固定時,使膝關節屈和內旋,還可使髖關節伸。遠固定時,與股二頭肌相同。

27,恥骨肌

部位:大腿內側上部淺層。

起點:恥骨上支。

止點:股骨粗線內側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內收、外旋和屈。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前傾。

28,長收肌和短收肌

部位:長收肌位於恥骨肌內側。短收肌位於恥骨肌和長收肌深層。

起點:長收肌起自恥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恥骨下支外面。

止點:長收肌止於股骨粗線內側唇中部,短收肌止於股骨粗線上部。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內收、外旋和屈。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前傾。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29,大收肌

部位:大腿內側深層。

起點:坐骨結節、坐骨支和恥骨下支。

止點:股骨粗線內側唇上2/3及股骨內上髁。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內收、伸和外旋。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30,脛骨前肌

部位:小腿前外側淺層。

起點:脛骨體外側的上2/3。

止點:內側楔骨內和第1蹠骨底。

功能:近固定時,使踝關節伸(背屈)、內翻。遠固定時,使小腿在踝關節處伸,維持足弓。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31,小腿三頭肌

部位:小腿後部。包括淺層的腓腸肌和深層的比目魚肌。

起點:腓腸肌內、外側頭分別起自股骨內、外上髁。比目魚肌起自脛骨和腓骨後上部

止點:跟結節。

功能:近固定時,使踝關節屈(蹠屈),腓腸肌還可使膝關節屈。遠固定時,可使小腿在踝關節處屈,協助膝關節伸,維持人體直立。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32,肱三頭肌

人體的主要肌肉

人體的肌肉按部位可分為軀幹肌、上肢肌、下肢肌和頭頸肌。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最全人體肌肉解剖套圖,值得收藏!

●軀幹肌

軀幹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會陰肌。

背肌分為淺、深兩層。背淺層肌包括斜方肌、背闊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層肌分為背長肌和背短肌。背長肌包括豎脊肌和夾肌。背短肌包括橫突棘肌、棘間肌和橫突間肌(包括半棘肌、迴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間外肌、肋間內肌和胸橫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和腹後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帶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帶肌起自鎖骨和肩胛骨,止於肱骨。包括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和大圓肌。其中,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構成一種叫做“肌腱袖”(又稱“肩袖”)的結構,有加固和保護肩關節的作用

上臂肌包繞肱骨周圍,分前、後兩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頭肌、喙肱肌、肱肌。後群(伸肌群)包括肱三頭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較高,多為具有長腱的長肌,分為前後兩群,每群又分為淺深兩層。前群肌位於前臂前面及內側,後群肌位於前臂後面及外側。前群肌的淺層主要有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尺側腕屈肌等。後群肌的淺層主要有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尺側腕伸肌等。

●下肢肌

肢肌包括盆帶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帶肌分前後兩群。前群起自骨盆內面,後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內側群)有髂腰肌、梨狀肌。後群(外側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為前外側群、後群和內側群。前外側群有股四頭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後群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塊肌合在一起稱為膕繩肌或股後肌群。內側群有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後群和外側群。前群有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後群有小腿三頭肌、趾長屈肌、跚長屈肌、脛骨後肌。外側群有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

●頭頸肌

頭頸肌中,頭肌可分為表情肌和咀嚼肌;頸肌分淺、中、深三群,頸淺肌群有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