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竟有一座歷史上與五嶽齊名的山峰,如今知曉的人幾乎少之又少

重慶,全國聞名的旅遊城市和網紅城市,2018年接待遊客數量以5.5億人次高居榜首,幾乎是北京與上海之和,無論是以大足石刻為代表的文化遺產;還是以長江三峽、武隆天坑為代表的自然景觀;或者以洪崖洞、穿樓而過的輕軌為代表的網紅景點,或者以重慶夜景為代表的特殊地貌;又或者以重慶火鍋、重慶小面為代表的美食文化……這些都是令遊客紛至沓來的理由。

重慶竟有一座歷史上與五嶽齊名的山峰,如今知曉的人幾乎少之又少

在歷史的煙雲中,龍多山上的城池、山寨、廟宇多已失修,唯有那些精緻的雕像、碑碣、題詠更能證明龍多山的悠久歷史。龍多山石刻年代古遠,最早的為東晉,多為唐宋,且品種齊全,造像、石坊、碑碣等應有盡有。碑碣題詠、詩詞書畫等石刻,更是比比皆是,其隸、楷、行、草等書法,無所不有。閒暇之時,輕鬆一遊,或賞景遊玩,或吟詩作畫、或登高憑遠,盡情享受這天賜的美景,豈不快哉!

重慶很大,重慶很美,重慶的景點也很多,除了那些已經聞名於世的地方以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好地方,比如渝帆這裡要給大家介紹的龍多山,明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甚至與三五五嶽齊名,但知之者卻甚少。

重慶竟有一座歷史上與五嶽齊名的山峰,如今知曉的人幾乎少之又少

龍多山位於重慶潼南區龍形鎮與合川區龍鳳鎮的接壤處,距潼南城區30千米,主峰在合川,海拔619米,相對高度242米,是潼南區境內最高點海拔達583米,為潼南地勢最高處。其山勢挺拔峻秀,峰巒起伏,逶迤飛騰,宛若龍蟠,故名龍多山。

龍多山景點可分歷史遺址傳說和自然風光兩類,歷史遺址傳說景點有:巴蜀分界石,在山北面,一巨石中部斷裂,傳為古巴、蜀兩國分界線。一個景點一個故事的有:靜老崖、飛仙泉、飛仙洞、飛仙石、靈隱崖、仙台、癩蛤蟆石等。自然風光景點有龍多八景,其名曰:鷲臺獻瑞,飛仙流泉,怪石銜松,晴巖繞翠,黃龍吐霧,赤城舊跡,橫江白練,群峰聳翠。

究其歷史,據說在兩漢時代,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隨著政權的更迭和統治者的不斷易位,逐漸由“非主流文化”演變為“熱門學派”。西晉永嘉三年(309年),當時名字是“紫徵山”的龍多山裡來了位異人——馮蓋羅

重慶竟有一座歷史上與五嶽齊名的山峰,如今知曉的人幾乎少之又少

戰亂年代,龍多山則是兵家攻防的堡壘。據羅書記載,南宋末年元軍入侵,合川軍民在山上建了龍多山寨屯兵積糧,居高臨下抵抗外敵。而明朝末年,這裡則成為明軍與張獻忠激戰的戰場。崇禎十年,懷遠將軍都司僉書張應禮召集親族百餘人,援助援四川總兵侯良柱,攻打入川的農民軍領袖張獻忠。龍多山上死傷千餘人,亂石林立的山巔有山風呼嘯、金戈嘶鳴,卻再沒有上古時期天降巨石的奇蹟。

馮蓋羅其實並不本地人,他是四川廣漢人,估計是發現這裡的山靈水秀,特地選中了這個跟自己老家不搭邊界的深山,與家人來此結廬而居,專心煉丹,一意修仙。經過幾十年的修練,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全家十七口人成功飛昇仙去,震驚了大山內外的凡夫俗子,龍多山的宗教文化也就此開始發韌。

重慶竟有一座歷史上與五嶽齊名的山峰,如今知曉的人幾乎少之又少

後來到了唐代,佛教慢慢在國內的地位飛昇,當時叫龍多山的紫徵山也成為盆地內著名的佛教名山,乃至武則天還敕令山僧在紫徵山上建放生池,即供信徒放養水生動物積攢功德的池塘,同時將其更名為龍多山。天寶年間,山僧“奉旨醮祭”,李隆基欽定龍多山為佛教聖山,頒詔曰:“五嶽外別有它山,尊龍多山足以當之。”於是,龍多山與泰山、華山、嵩山、恆山、衡山等五嶽,齊名天下。人們紛紛前往龍多山修廟築壇,龍多山香火旺盛起來,達到了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寺廟尼庵,隱隱閃現,晨鐘暮鼓,不絕於耳。

晚唐時期,儘管狼煙四起,龍多山作為一方淨土,依然為人們提供了精神的歸宿。由黃巢起義佔領長安導致的唐僖宗奔蜀,讓一批官員墨客同赴西南。著名文學家孫樵被召往屬地任職方郎中時,曾遍游龍多山。他在遊覽龍多山的兩日內,浮想聯翩,下筆滔滔,撰寫了五千餘字的《龍多山記》,將龍多山作為佛山的歷史沿革考察盡細,備受時人推崇,還被收入《蜀中名勝記》。

現在的龍多山,遠沒有恢復它在歷史中的地位,前些年更是成為一座連本地人都無人知曉的山峰,後來隨著當地政府對旅遊業的重視,才慢慢重修了上山的道路,修整了山上的一些建築,現在山上有數千畝的森林面積,柏樹、柚樹、松樹、雜木、竹、果樹等植被遍佈,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山下水田、塘堰波光粼粼;樹林戴帽的淺丘,星羅棋佈地鑲嵌在水田、塘堰之間,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勝似江南水鄉。

朋友位,這座山你們有聽說過嗎?有沒有想要一遊的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