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執業時代,醫生該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導言

隨著國家醫改以及《意見》等政策落地,醫生自由執業正成為趨勢,伴隨而來的問題是,隨著大量醫生的自由執業,如何塑造個人品牌成為未來的關鍵點。

隨著國家醫改以及《意見》等政策落地,醫生自由執業正成為趨勢,伴隨而來的問題是,隨著大量醫生的自由執業,如何塑造個人品牌成為未來的關鍵點。

換句話說,醫生多點執業後,將從傳統的患者到醫院被分配醫生,轉變到以後的患者到某個平臺去指定找某個醫生。區別在於,前者是醫院作為匯流點分配患者,而後者是靠醫生自己的口碑吸引患者。

自由執業時代,醫生該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就是提到相關話題第一個想到的是你

打個比方說,張強醫生,國內著名血管外科專家,患者在提到靜脈曲張話題時候,就會想到張強醫生,這就是醫生在患者心目中的認知,也是其個人品牌的體現。

個人品牌,就是提到相關話題第一個想到的是你

打個比方說,張強醫生,國內著名血管外科專家,患者在提到靜脈曲張話題時候,就會想到張強醫生,這就是醫生在患者心目中的認知,也是其個人品牌的體現。

當醫生開始走出體制,到移動醫療等平臺上多點執業時,如何讓患者知道你是誰?提到你擅長的領域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會不會是你?

這個問題很關鍵,直接決定了未來患者的選擇權,比如說醫生甲、乙兩人,患者小張身邊的人對甲醫生知道得不多,而對於乙醫生卻都讚不絕口,同平臺下肯定是優先選擇乙醫生。

打造個人品牌先找準自身的定位

與商業品牌一樣,個人品牌的塑造也是需要找準自身的位置,即自己所擅長的,對於自身來說最有競爭力的地方在哪裡?或者是說你想成為什麼,又可以與自己擅長領域相結合的。

比如說,你是呼吸科的醫生,你想成為該領域的權威或者前十大類似榮譽,那麼,如何將自己“呼吸科權威專家”的形象移植到患者心目中,就是接下來的關鍵點,這就需要做好職業規劃,找準優勢,並將這種優勢樹立並逐步加深加強。

自由執業時代,醫生該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打造醫生的品牌以信任為核心

醫生的品牌的核心是什麼?是信任。患者之所以絡繹不絕地湧入三甲醫院,是因為他們充分信任三甲醫院,這種信任是根深蒂固的。

老百姓看病往往只認醫院,醫院只要名聲大,就備受病人青睞。於是乎,三甲醫院每天“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好醫院的醫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名不經傳的小醫院的醫生“無人問津”。老百姓信任大醫院,醫院名聲是醫生獲客的品牌,依附於大醫院,醫生看病應接不暇。但莆田系或一些醫生的市場意識體認為,品牌就是做宣傳,因為從表面上看,缺的是客流,覺得加大宣傳力度,客流就多了。但消費者心理真是這樣嗎?事實上,宣傳不是品牌。

縱觀我們中國人生病了無非兩個措施:小病小痛直接去醫院(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基本上都會選擇去三甲醫院);如果生大病的話就找熟人,找人就是基於他對這個人的信任,然後再由信任的人再介紹信任的人,直達找到醫生。整個過程就是信任的傳導。

而為什麼當今醫鬧事件層出不窮?源於醫患信任危機。沒有信任就沒有患者,沒有未來。唯有建立起信任方能打造醫生品牌,否則一切無從談起。

自由執業時代,醫生該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傳播分享科普知識,給醫生賦能

在當前信任缺乏的情況下,醫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去做科普,科普就是發聲。醫生想要獲得患者的信任,需要持續的輸出。俗話說得好,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光掛個“血管外科專家”名頭是不夠的,需要內容來支撐。最好的內容就是科普。分享科普知識的好處在於,一來可以獲得移動醫療或其他平臺流量支持,讓更多人認識你;二來可以梳理與鞏固自身專業,加深專業度,為持續優勢的塑造奠定基礎。

醫生做科普,未必科普的內容有多好、能治療疾病,而是通過網絡發聲,讓患者知道,原來這個人就是那個在三甲醫院給我看病的醫生,這樣的話就把這個他原先對醫院的信任轉移到醫生身上。

其實,醫生做科普是醫生和大眾雙向的一個認知提升。一個事實是,中國老百姓的醫療或相關的科普常識非常匱乏,而且沒有官方的獲取途徑。平常說的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老百姓未必病得有多嚴重要看醫生,只是他不瞭解這個疾病,特別想找醫生諮詢一下病情,醫生給他講一講他就安心了。

只是醫生從業幾十年,同樣的東西一直在講,講到後來都失去耐心了,不愛講了,然而這些東西卻是患者特別愛聽的。另外,醫生平時在講的時候並沒有系統化地梳理它,讓它更加清晰易懂。當醫生開始真正地去在意患者的感受,把患者特別愛聽的東西以科普的形式呈現給他時,哪怕是碎片化,他就不擔心了並感激涕零。

事實上,做科普其實很簡單,沒必要煞費苦心地搞成各種形式,例如做成漫畫什麼的,特別在醫生本身特別忙的情況下。患者生病時,迫切地想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科普以他能理解的文字表達即可,而不必刻意地把它變得特別易懂。

醫生把這些東西通過科普傳達出去了,讓患者看到,之後就會關注到其背後的那個體系、那個能量——發現你就是那個原來那個醫院裡的醫生,他就對醫生產生信任,這個信任不用講就可心領神會,所以說當醫生開始發聲的時候,並把過去幾十年沉澱下來的患者對體制的依賴轉移過來,是醫生在給自己賦能。

自由執業時代,醫生該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網絡放大效能

人的認知能力就是建立在重複的基礎上。比如我們小學兩千漢字學了六年。兩千漢字兩個小時看完足夠了,但兩個小時能學會嗎?學不會。同樣,患者對他的病的不瞭解,對於醫生來講,因為太熟悉了,覺得幾句話就可以打發了。但實際上對於不懂的人來說,醫學很複雜,他需要反覆地去認知。人的認知借力就是建立在這重複的基礎上。你為了學會兩千漢字,重複了六年,這也是幾千倍的放大,前面幾千倍、後面幾千倍乘起來就是幾百萬倍,甚至更大的一個數量級。而通過網絡,醫生並沒有花特別大的代價,但是形成的效應的超乎想象。

此外,通過網絡,讓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形成一個乘數效應。在網上,醫生可以形成一個類似於其從業立場、畢業院校、就職醫院、職稱經驗、同事和患者的評價的信用體系,這個對於老百姓來講,就是信任,將會形成口碑在患者之間口口相傳。就是類似於銀行之間的信用擔保一樣。這樣,利用科普的手段支撐為醫生形成一套新的信用體系。

自由執業時代,醫生該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醫生走向自由職業,最缺的是客流。客流的背後,其實缺的是品牌,品牌的背後,缺的是手段——怎麼能把原來的三甲醫院的體系給轉移過來,而不是重新打造一個。對醫生來講,重新打造一個醫院的品牌太難了,要知道,重新打造一個金牌醫院要多久?很久很久。醫生要是能把三甲醫院那個金字招牌轉移過來,賺的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紅利。

實際上,中國不缺醫院,也不缺診所,真正缺的是醫生——好的、能看病的醫生。就像我們中國不缺高校一樣,我們的教育缺的是好老師。判斷設備的標準就是看它生產的成本就行。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一個設備生產是按小時計算的,而一個好醫生的培養要幾十年。

另外,醫生沒必要刻意地去做一些迎合大眾的事,比如做成視頻、專門寫公眾號、花大代價去做精品。醫生在過往從業中已經形成了他的技術,他只需做的,就是利用好醫院這張金字招牌即可。

後語

醫生圍繞自身的定位,充分利用三甲醫院這張金字招牌和互聯網工具,用心做好科普,服務好患者,充分建立信任,打造好個人品牌志在必得。非凡醫品,全力協助醫生打造好個人品牌,讓醫生在自由執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順、更穩、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