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馬常青醫生“不是你水平高,病人才認可你,而是……”

馬常青,是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整形美容科的副主任,經歷了所有醫生都會走過的成長路徑——醫學院校畢業、住院醫師規培和一線臨床工作。今年是馬常青從醫的第20個年頭。醫生品牌、醫生集團、醫生工作室成為醫療行業的主流話題。醫生作為這場輿論風暴的主角,已經走到了舞臺中心來。

剛接觸互聯網

2009年,對於馬常青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這一年,新浪推出微博社交平臺,他註冊了自己的個人微博@千里馬常有,並開始深度接觸互聯網。

人物|馬常青醫生“不是你水平高,病人才認可你,而是……”

馬醫生與國外患者的合影

傳播醫學知識、發表時事觀點、分享工作照片和熱心公益活動成了主要的網絡活動。由於長時間工作在臨床一線,為基層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積累了屬於自己的患者口碑。經過治癒的患者都會積極幫馬常青醫生傳播品牌。互聯網不僅帶來了品牌,也為他的工作提高了效率。隨著患者數量的增多,如何高效率地對患者進行管理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人物|馬常青醫生“不是你水平高,病人才認可你,而是……”

患者為馬醫生送來的錦旗

北上進修路

2014年是馬常青的職業轉折年。這一年,他從一名骨科醫生轉型為整形美容科醫生,並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美容科進修一年。

除了練就專業技能外,馬常青更深切地感知了互聯網的魅力。2014年正是北京移動醫療創業最兇猛的時候,各種公司像雨後春筍一般湧出。馬常青也接觸了大大小小的移動醫療產品無數。

在馬常青看來,平臺補貼與患者付費諮詢並不是最在意的,加強醫生個人品牌形象才是他最看重的。馬常青曾對媒體坦言:“沒有這些互聯網醫療平臺,就沒有現在的我。”

在《北漂醫生,2014我收穫了什麼?》這篇文章中,馬常青寫到,“只有敢於做千里馬,跟上互聯網思維,通過各種互聯網平臺學習交流,與患者做好溝通,併發出自己的聲音,才能贏得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

醫病還要醫心

“醫療服務,定位是服務,是第三產業,醫療只是手段。” 從醫多年,對於醫療,馬常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非常重視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也樂於和患者拉家常。在他看來,醫生除了治病,還要給予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

“哪有病人過來看病,是開開心心的呀?心裡都是不痛快的,所以我們除了看他的病以外,還要努力解決他的心理問題。”在平時空閒的時間裡,他特別願意和自己的患者聊聊天,盡力解決患者的“心病”。

馬常青說,一次他在二線值夜班,有個患者因為情感挫折十分想不開,自己花了一個晚上總算是開導安撫好了。“那時候還用QQ呢,開導到深夜患者才想通,一直道謝。可困死我啦!”雖是抱怨的言語,可他眉間的神色滿是欣慰。

“不是你水平高,病人才認可你,而是因為認可你,才覺得你水平高”,這是馬常青在採訪中一直強調的。而如何讓患者認可、與患者相處,他頗有心得。“建立信任關係,是醫患關係的第一步。很多醫生都知道,但卻難以真正做到。”除了救命的急診外,當患者不接受你這個醫生、不認可的時候,不要急忙看診,儘量先讓他認可你。第一次過來看診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有些牴觸,帶著這樣的情緒,會讓醫生的工作效果打折扣。

“網紅”醫生的品牌路

馬常青的微博粉絲數高達6萬,對於時下熱門的“醫生建立個人品牌”這件事兒,他有著自己的理解。

“我經常和別人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論過時了,不要做個‘單純’的醫生。”他解釋道,作為醫生不只要做醫療,還要學會與社會打交道。醫生,是社會的人,要承擔人際交往的責任。醫生可以是任何角色,當然,也有可能是病人。

在週末,馬常青一有時間就去基層義診、做公益活動。

一次去義診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名“爬行男孩”,14歲還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馬常青詳細描述症狀,並配以小視頻、照片發到朋友圈、微博上,立即得到世界著名醫學專家肖傳國教授的回覆,可以治癒這個病。他不僅替男孩聯繫安排好到肖教授那裡治療,還通過微博等手段發起了捐款。現在,這名男孩已能成功站立、步行,而且恢復了大小便功能。

看似順遂的品牌醫生之路,其實也遇到過許多不解。“包括我自己的岳父,都質疑過,好好的醫生髮微博,是不是‘不務正業’啊?”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根本離不開互聯網。”他介紹道,市面上許多互聯網醫療App能夠方便醫生的工作,同時也是擴大醫生個人品牌知名度的好方式。

馬教授說:如何藉助自媒體打造品牌醫生——第一,要藉助網絡學習,並學以致用。第二,要在網絡上展示最真實的自己,要讓你的患者覺得可靠、覺得信賴。第三,要線上線下充分與患者交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認為一定要積極地整理好這些信息,發佈到自媒體上。

醫生的品牌怎麼來的?

在馬常青醫生看來,那是真誠地服務病人所得到的回報。

在做醫生這條路上,他和別人不一樣;在建立自己品牌的道路上,他自成一格!

人物|馬常青醫生“不是你水平高,病人才認可你,而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