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者”樂課力

“入侵者”樂課力

多知網11月17日消息,15000人——這是樂課力上海在去年暑假開始招生到現在的一年半時間裡,交出的一份答卷。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極速發展的樂課力成為K12培訓行業頗為關注的話題,但要說到樂課力進入到培訓行業人們視野中的打開方式,卻有些非比尋常。

一場突如其來的官司

2016年1月,一則“天價索賠案”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上海學而思以虛假宣傳和抄襲等為由,請求法院判處樂課力以及六位老師共同賠償3800萬元人民幣。

事情的起因是,2016年寒春連報的關鍵節點,學而思上海分校幾十名老師出走加入樂課力,並且帶走了部分自己在學而思所帶的學生。據業內人士估計,此次事件給學而思上海分校帶來近5000萬元的損失。

之前,學而思名師出走創辦新機構的情況並非個例,鄭州平行線、合肥方田教育、石頭培優等機構均是學而思的名師或者高管創立。但這一次,學而思的反應迅速且激烈。

消息一出來,立刻在業界引起了一番爭議。不同的觀點大致分成兩個派別:一部分人認為“上市公司起訴幾個離職員工是以大欺小”,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教研內容是公司所有,剽竊知識產權應該承擔相應責任”。激烈討論之下,也將樂課力這個剛剛成立一年半的的新機構推上了風口浪尖。

為何樂課力對老師的吸引力如此大?主要原因在於分成方式的改變——老師獲得課程收入的70%。對比傳統機構的分成方式:學而思的老師分成比例大約佔課程收入的10%-30%不等,只有少數最優秀的老師才能拿到30%。

收入可以增長兩倍多,這使得一些老師離開學而思,轉投樂課力。

從“教育孵化器”到“教師合夥平臺”

在被反覆提及的故事中,樂課力被描述為“幾名學而思老師集體出走與一個房產老闆創立的機構”。

其實最開始,樂課力只是一個地產項目的名字。故事的緣起是“房產老闆”希望通過做教育孵化器,為中小機構提供上課場地,按月收取租金,目的是提高教室空置率,壓縮成本。

現在,樂課力的百度百科還保留最開始的樣子——推行校企合作的發展模式,實現投資企業專業提供教學平臺和設施,加盟學校專心招生教學管理的戰略合作聯盟。強化教育增值服務,提升加盟學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品牌。

本來事情的發展應該是沿著教育孵化器的路線繼續下去,但和“房產老闆”江光齊的相識改變了張宇、王科等6名老師的人生軌道。

與大家對“房產老闆”的認知不同的是,樂課力創始人江光齊並非徹頭徹尾的“門外漢”,他之前其實開過教育機構,但因種種原因最終轉型教育地產。從創立樂課力以來,他逐漸認識了一些租用場地的租戶,並和他們有了更加深度的交流。

在交流中,他發現,很多老師加入培訓行業時候,在同齡人的收入中排在前列,但漲薪慢,有幾年教學經驗的老師要麼從機構離職出來“單飛”,要麼乾脆離開了教育行業。這個行業似乎“留不住人”。

彼時,6名創始教師之一的張宇離開學而思創業三年,有500個學生。在那之前,他在上海學而思教了三年課。

不久,他結識了王科等人,他們中大多數人在樂課力租用過教室。雖然離職時間各不相同,但六個人的共同特點是——每個人都曾經在學而思任教過。

大家在數次交流之後決定,創立“樂課力培優”,以“教師合夥平臺”的方式進入市場。在學生和家長看來,樂課力和普通線下機構並沒有區別,統一的品牌名稱,相同的報名、繳費、上課的流程,老師課後的微信群答疑服務等等。

但是在分配方式上,樂課力做了一個對於老師來說極有吸引力的收入模型——收到的課酬由樂課力和老師按三七比例分成。這個分配方式相當於將老師的收入放大了近3倍。

除此之外,樂課力還為每個加入的老師分配所在校區的股權。每個校區相當於樂課力旗下的子公司,樂課力佔股約30%-40%,其餘的股份全部分給教師合夥人。據瞭解,樂課力的股權架構整體思路和華為類似,並在不斷優化調整中。

有知情人士透露,“樂課力正在設計新的股權模型,這個模型初步的打算是每個校區承載50名教師合夥人,若名額滿了就再新開校區,在新的校區股權中為加入的老師分配股權。”

在樂課力,除了極少量的專業崗(如財務)之外,管理和教研工作由“教師中心”的教師來負擔,這部分老師自願參加管理和教研工作,雖然這部分工作幾乎沒有收入,但樂課力對於教師中心的老師在股權分配比例上會有所傾斜。

“對於老師來說,他們基本是週末上課,週中的時間都相對空閒,利用這個時間來做一點管理或教研,有這類意願的老師還是很多的,畢竟人們的自我管理其實並沒有想象那麼好,還是需要一些外力來助推的。” 北京樂課力負責人肖京園表示。

極速發展,披著傳統機構外衣的互聯網思維入侵者

2015年暑期報名時,樂課力培優開始正式對外招生,張宇將自己機構的學生直接併入樂課力,加上王科的機構裡近200人以及其他4名老師本身有200多學生的續報,上海樂課力的起點是900名學生。

接下來樂課力的發展速度如同坐火箭,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從2015年暑假學期開始到寒假招生前的1.5個學年裡,學生數迅速增長到15000人。

今年暑假開始,北京樂課力開始招生,在短短4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報進了近2000名學生。

“一般來說,傳統的機構做到120-150人就會遇到一個坎,再接下去發展,招生到了300-500人會遇到另一個坎。很多小機構基本都被攔在這個門檻之外,再也做不大了。”肖京園說。

教師分成比例70%,老師自帶招生流量——這些打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起於2014年底、盛於2015年、衰於2015年末的教育O2O。

彼時的O2O拿著資本的熱錢,用補貼的方式收割成熟老師,將成熟老師已有學生帶上平臺進行交易。這一打法曾經在傳統培訓行業中頗受關注,同時也給機構的負責人們帶來了恐慌——老師們為了更高的收入,從機構出走,甚至帶走學生,怎麼辦?

在某種程度上看,樂課力模式是教育O2O的進化體。雖然沒有補貼,但是自身憑藉挖成熟機構的成熟老師,用名師效應聚集起第一撥學生後,利用教師服務等方式積累口碑,保證了現有學生的續報率。

另一方面,小班的模式天然具有傳播性,家長之前就有的攢班需求被激發出來,“某老師要開課了”這類消息總能在家長群體裡迅速傳播,保證了招新。

另一方面,70%的分成比例激發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無論是前期的招生還是後期的教學服務,老師們都十分積極。有老師自發給本班孩子免費開課後的習題課,有老師夜裡兩點還在幫孩子答疑……此種現象間接表明了樂課力不需要投入成本在招生和學生服務上,樂課力大部分老師會從70%的收入中拿出一些用來招聘助教人員,提升服務。

確切地說,雖然70%的課程收入給到的是教師,但教師會再發一部分發給他的助教或團隊。

利潤困境&教研缺失,樂課力如何解決?

在天價索賠、給教師70%高額分成、現有教學點招生人數數倍增長的關注點之外,樂課力也在遭受著種種質疑。

質疑主要來自兩方面——教研體系和利潤。

在公司只分30%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成體系的教研,從而保證教學效果?30%能支撐公司的各項運轉嗎?公司本身怎麼贏利?

目前樂課力的老師基本均為教齡2年以上的成熟老師,對基礎教研的依賴較小,另外,樂課力已有基礎教研體系,可以作為助教和新老師的培訓資料。以北京樂課力為例,每週中有一天時間為集體教研時間,老師自願參與。

“老師手上有教研的講義,他們也可以不參與,只是這個教研會上講每個部分應該怎麼講,不參與就聽不到。”一位內部老師表示。

“經營得好有5%的利潤,經營得不好甚至得虧5%。”聊到樂課力的盈利問題時,某位在K12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

老師分成70%固然很多,但是公司長期沒有利潤,如何維持其長期穩定運轉?

高速發展下,必然伴隨資本的助推。今年6月8日,樂課力召開融資發佈會,宣佈完成平安創投領投的2500萬元融資。參與了此次投資的還有曹允東的基因資本。

在融資之外,樂課力也在尋求在業務方面多線突圍。前不久,上海樂課力啟動名為“創師紀”的教師招聘活動,對外招聘大學畢業生。這些新老師的成長路徑大致為助教——新老師——教師合夥人。

畢業生先從助教做起,為老師維護好教學服務的同時大量聽課,並通過習題課等方式磨練上課水平。助教與新教師的薪酬與現在的傳統機構類似,是固定薪資或固定課時費模式。創師紀的週期一般在1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通過考核後,該老師晉升為教師合夥人,並開始按70%課程收入的方式獲得報酬。

這種方式一方面為樂課力的人才梯隊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樂課力平攤掉一些成本甚至創造了一些利潤空間。

先用高分成挖老師,通過老師原有學生的口碑傳播招新,再通過高分成催生老師在課程交付環節的教學服務積極性,為品牌積累新的口碑,然後繼續招新……通過這個“套路”的循環往復,樂課力實現了學生數數倍增長。也有人猜測,樂課力希望等學生數到達一定規模之後,開闢新產品線盈利。

可以說,樂課力是一個披著傳統機構外衣的互聯網思維入侵者。

除此之外,樂課力也在加緊開發底層系統。不久前,基於微信的樂課力老師、家長服務號上線,老師可以即時查看自己的班級情況、課程表等。家長則可以通過系統,看到孩子的上課信息等。

有一種聲音質疑:體量變大之後,樂課力是否會面臨成本上升問題,現有高分成的模式能否持續?

“沒有這個問題。反而是人多能夠節省一些人力,比如教務的對接,現在是一個教務十幾個老師,但是並不意味著老師數量線性增加之後,教務的數量也需要線性增加。通過系統輔助,效率可以很快提升起來。”肖京園表示。

不僅如此,續報等工作也已經在線化。這一期的寒假班,家長就是通過線上的方式完成了續班。

科技or教研體系,傳統培訓機構打響保衛戰

在樂課力來勢洶洶的情況下,也有人表達了對學而思的擔憂。學而思是否會一直籠罩在老師短時間頻繁出走的陰霾之中?又將如何應對接下來此類事件的發生?

在知乎問題“你為什麼從學而思離職?”的回答裡,工資基本無提升或認為提升空間有限的回答佔據了大半。而對於傳統機構來說,似乎無法避免幾年以後老師的離開,而且大中小機構都面臨著此類問題。但相比老師離職帶來的傷害,學生被帶走對機構造成的是營收減少等更為直接的損失。

有消息稱,在挖人事件之後,學而思在內部迅速展開了包括簽署更嚴格競業協議、提升老師薪酬、加快IPS系統研發和雙師課堂探索的步伐等一系列動作,希望從制度、激勵方式等方面改善老師出走的問題。

好未來以其特有的“小前臺大後臺”的打法著稱,不僅以“中央廚房”的方式做教研,也已建立IPS、ICS、ERP、學而思APP的產品矩陣。產品功能上,ICS提供課堂教學標準化、IPS提供家長反饋標準化,ERP提供運營管理標準化、學而思APP提供家長報班標準化。

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曾在集團年會上分享過自己對於“數據”與教育培訓關係的理解:未來十年,數據和服務是未來教育的核心,因為數據可以實現教育的個性化。

學生在課堂之外使用IPS做練習。目前IPS已經開始在部分城市試點,據瞭解,在小低階段的反響不錯。由於同輩壓力、成就和激勵系統等設置,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提升。

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學習數據被記錄在系統中。可以說,一個學生在學而思的週期越久,學而思基於數據為他推送的學習內容越適合他個人的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用戶的遷移成本就會大幅增加。

就好像用跑步APP的人,如果最開始用的是咕咚,那麼他就很難更換。因為產品和系統內已經沉澱了包括總距離、平均配速、心率等等各項數據,得到的定製內容也更精準。

除此之外,好未來正在探索的雙師課堂或可破除老師收入增長魔咒。用網絡的方式放大學員的基數,同樣一節課,學員數增長會使得課程營收增加,也就意味著,即使分成方式不改變,老師獲得的薪酬也可以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無論是領跑者好未來還是入侵者樂課力,要想在K12這個大戰場搶佔先機,離不開優質的課程質量和服務。那個知乎問題下面有一句話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而思的老師應該比其它課外機構的人更懂得口碑的威力。”

曾有多位樂課力老師表示,上海樂課力的極速發展和市場的狀態有關——那裡更像是5年前的北京市場,現在並未有一家機構超過10萬人,還沒有達到充分競爭的狀態。

“需求是旺盛的,供給是有限的。”有很多上海家長反映,報不進學而思。於是,當有人發現有個機構的老師、教研體系全部來自學而思時,似乎一切問題都有了解決的方式。

這背後折射出的,是經濟發展下家長對於孩子教育需求的爆發。近幾年來,K12教育培訓行業經歷了題庫、搜題、O2O等幾波洗禮,在資本熱錢和媒體關注湧入之時,也引來了如互聯網、房地產等其他行業的廣泛關注。

“撬動產業升級的往往是行業外的人。”也正是在他們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跨界玩法的倒逼下,傳統培訓機構自身也在進行著一次次的升級。

在上一波互聯網入侵者進入培訓行業之時,學生的作業、練習、提問、答疑,老師的改卷、反饋、評價各個環節效率提升的方式已經被初步接受和使用,生產力的提升帶來的教育培訓行業升級正在進行中。

那麼,這一波以改變生產關係為目的的入侵者,又會助推教育培訓行業實現怎樣的升級?(多知網 初驪禹)

☞《培訓行業這一年2016》將於12月底正式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