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那批历史文献中描绘的夏朝核心区域在哪里?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近些年来夏文化探索的重要遗址,也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之后,第一座具有广域王权性质的大遗址。在前些年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首批入选的六大遗址,其中仰韶时代遗址一座、龙山文化遗址两座、二里头文化(新砦期)遗址三座。这六大遗址的年代横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黄帝、尧舜时代直至整个夏朝早中晚期,而二里头遗址正是夏文化探索的核心遗址,那么二里头遗址何以能成为夏文化重点遗址?它为夏都的可能性有多大?有何文献基础?

中国最早的那批历史文献中描绘的夏朝核心区域在哪里?

禹贡九州

今文《尚书》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历史文献中的夏朝是个什么样子,毕竟所有有关夏朝的内容,都来自于历史文献中。《尚书》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比较早的一部史书,现存今本《尚书》有28篇,其中夏书有2篇,分别为《禹贡》和《甘誓》,其中《禹贡》详细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物产和赋税等级,以及应该进贡的物品和路线。多数学者认为,《禹贡》出自三代史官之手,参考价值极高。从《禹贡》记载的九州进贡的路线,可以大致勾勒出夏朝初年的权力核心在哪里,如:

  • 冀州,位于河北山西一带,其进贡路线为“夹右碣石入于河”,也就是从位于河北昌黎境内的碣石一带沿黄河来进贡;
  • 兖州,位于济水与黄河之间,位于现在的山东一带,其进贡路线为“浮于济、漯,达于河”,即是从济水、漯河乘船顺流入黄河来进贡;
  • 位于黄淮平原的徐州以及南部的扬州,进贡路线是由长江进入淮水、泗水而后入菏泽,由济水进入黄河,即“浮于淮、泗达于河”、“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 荆州,位于江汉平原,其进贡路线是由长江顺流到其支流,再进入汉水,然后由陆路到达洛水,再由洛水进入黄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禹贡》特别标注了“逾于洛,至于南河”,南河是特指黄河洛阳到郑州一带的黄河,秦晋分界的黄河叫西河。
  • 豫州、梁州进贡路线分别是从洛水和渭水进入黄河,而雍州则是从西河一带进入黄河。

由《禹贡》的九州赋税进贡路线大致可以看出,进贡的去向正史河洛流域一带,而这也与史书中记载的夏朝的核心区域相符;

中国最早的那批历史文献中描绘的夏朝核心区域在哪里?

夏朝都城变迁图

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中的《夏书》也有2篇,其中一篇《五子之歌》,记录了夏朝早期“太康失国”事件,太康为大禹的孙子、启的儿子,其在位期间,贪图安逸,盘游无度,在洛水南岸打猎一百天(十旬)也不去,后裔趁机作乱阻止太康回朝,太康随行的五个弟弟没人作一首歌,批评太康的过失,所以称为五子之歌。古文《尚书》的这些记载表明,夏王朝的都城就在伊洛河流域一带;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中国最早的那批历史文献中描绘的夏朝核心区域在哪里?

二里头周边形势图

《竹书纪年》

除了《尚书》,史料参考价值比较高的一本书就是《竹书纪年》了,它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编年通史,同样记载了夏朝的相关历史。据《竹书纪年》记载,夏代的帝王太康,以及之后复国的仲康到夏末的桀,他们的都城都在斟鄩(zhen xun),而斟鄩的位置记载也很清楚“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显而易见就在伊洛河流域,也就是今天了洛阳一带。由此可见,伊洛河流域,的确是史书中记载的夏朝核心区域。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
中国最早的那批历史文献中描绘的夏朝核心区域在哪里?

河洛流域

《国语》《史记》

这两本书同时记载了一件周朝初年周武王在灭商后,要在先前夏朝人建都的地方建立新的都城的故事,由于《史记》的成书时间较晚,应该是司马迁参考了《国语》中的记载。《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国别体史书,在这本书中,记载了周人对“昔伊洛竭而夏亡”的记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要营建新的都城,周武王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武王认为,从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朝定都的地方(昔有夏之居),并且离天室山(嵩山)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成周城”,并将九鼎置于此。而之后的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引用了该记载,可见伊洛流域是有夏之居,是得到太史公的认可的,所以才有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写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中国最早的那批历史文献中描绘的夏朝核心区域在哪里?

二里头文化代表文物

由上面基本先秦历史文献可以得知,古人对夏朝的描述是位于河洛流域的中原王朝,无论是北方的草原还是江南一带,其与史书中记载的夏朝位置还是偏差比较大的。梳理史书中对夏朝频繁迁都的地点,从阳城、阳翟、安邑、斟鄩再到老丘等等,其都位于河洛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郑洛至晋南地区,这也是如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关于夏文化探索的的五大遗址的分布地(龙山时代两座,二里头文化遗址三座)。以史书记载按图索骥,虽然不见得正确,但至少是目前进行夏文化探索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了。

附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六大遗址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山西陶寺遗址

中原龙山文化王城岗类型:河南王城岗遗址

二里头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大师姑遗址、新砦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