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据记载,唐代的卢楞伽和王维都曾画过十六罗汉,但没有实物遗存;不仅书画,即使是雕刻,还没有发现唐代的单尊的十六或十八罗汉群。十六罗汉是唐未五代才开始流行的,著名的禅月大师贯休(832~912年)以画罗汉著名,传世的十六罗汉有线刻石雕。十六罗汉增加为十八罗汉也大致在这个时期,苏轼有“十八大阿罗汉颂”,记其谪居海南岛时,从民间得到前蜀简州金水张氏所作的“十八罗汉图”。

笔者在收藏过程中有幸得到了一组彩绘雕刻木版画十六罗汉图,经对木料的材质,使用绘画染料的材质,雕刻的内容与风格,老化、风化等自然痕迹上看,应为: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珍品。

现将此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图展示给各位学者,供大家鉴赏:每幅木板画长52厘米,宽51厘米。

1,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2,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3,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4,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5,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6,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7,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8,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9,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10,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11,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12,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13,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14,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15,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16,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从木料的材质,使用绘画染料的材质,雕刻的内容与风格,老化、风化自然痕迹来看:

1,木料材质使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千年香柏木料,使木料能够保持不虫蛀,不变形。

2,所用绘画染料有红、黄、绿、蓝、黑、紫、白等天然染料,并使用先进的调和技术,使彩料、粘度调和均匀,色彩鲜艳如初,永不褪色。

3,从所雕刻的云纹图案、罗汉的造型与服饰、坐于磐石之上看,符合唐末五代辽代早期风格。并且对于某些罗汉手持物件和形体的雕刻画法,是史料上没有记载过的,填补了史料的空白。

4,从木料的老化、气味、土沁、水浸、染料的自然风化与脱落痕迹来看,符合其应有的时代特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此组十六罗汉木质雕刻版画应为:唐末五代辽代早期珍品。

经参考以下资料: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位於第23至38頁,每頁各畫一尊羅漢。畫幅 上標注的羅漢名號,典出玄奘(600-664)翻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以下簡稱《法住記》)。

2,炳灵寺第126石窟十八罗汉像探析。

3,《十六罗汉礼贡》

4,贯休的《十六罗汉图》——与唐代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胡人形象是一致的。但唐时的佛像已渐趋世俗化,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贯休一改这种风格,他笔下的十六罗汉大幅度变形,变得怪异,富有神秘感和威慑力。十六罗汉,均为佛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是受佛敕、永住此世而济度众生者。

按照7世纪,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尊者的顺序:

第一尊者名宾度罗跋啰惰阇。第二尊者名迦诺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诺迦跋厘堕阇。第四尊者名苏频陀。第五尊者名诺距罗。第六尊者名跋陀罗。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阇罗弗多罗。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罗。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

对应整理出各图所对应相应罗汉的名字:

一:「賓度羅跋羅墮闍尊者」:罗汉跏跌坐于褐色磐石之上,一双棕色僧履规矩地放在身下磐石上。方面大耳,目光矍铄,但肋骨依稀可见;左手持钵,右手握拳;上身着天蓝绿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宽松式黄色内衣,宽松蓝色长裤;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1,第38頁的羅漢手結定印結跏趺坐於磐 石之上,身前有一方桌,左側有一侍童手持竹杖而立。畫幅右上方的題名 云:「賓度羅跋羅墮闍尊者」,是為第一羅漢。

2,【 宾 度 罗 跋 罗 堕 尊 者 】:《礼供》记载:“手持經卷與持缽”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坐鹿罗汉)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亲身向后世之人表明:一个人无论是出生在高贵的种姓之家、富豪之门,或者说是出生在父辈高官厚禄的家庭、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转瞬即失的奢华毫无意义。修行时,经常骑头鹿,所以也叫坐鹿罗汉。

二:「迦諾迦伐蹉尊 者」:罗汉右腿跌坐于褐色磐石之上,右脚穿黑色圆口鞋置于左腿膝盖下,左腿下垂,左脚穿黑色圆口鞋置于磐石之上;光头大耳,双目有神,下颚上扬,似笑容可掬的在说法;左手说法印,右手抚摸念珠;身挂大串珠宝念珠,上身着天蓝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宽松式黄色内衣,宽松黄色长裤;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2,。第35頁的羅漢雙手合什趺坐於磐 石座上,座前有兩位身著漢裝的供養人,一立一跪。由於這尊羅漢和跪著的 供養人的嘴微張,似乎正在交談。畫幅右上方的題名稱:「迦諾迦伐蹉尊 者」,是為第二羅漢。

2,【 迦 罗 加 伐 蹉 尊 者 】:《礼供》记载:“手持珍寶之絹索”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喜庆罗汉)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古印度论师之一,双眉垂至颊下,似正在和人辩论。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天下,故名喜庆罗汉。

三:「迦諾迦跋釐墮闍尊者」:罗汉双足垂下,坐于褐色磐石座上,双足穿天蓝色翘尖扇形头鞋置于磐石台阶之上;光头大耳,脸部禅定印表情;双手结禅定印;身着宽袖、宽领开襟长衫,胸部有一花结,下摆抵足面;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此画由外界原因褪色严重,基本无法辨认色彩,雕工清晰可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3,第34頁的羅漢趺坐於磐石座上,座前有一侍者持棒搗物。座 前的供台由蓮台、獅座和方形几面組合而成,十分華美。右上方的題名云: 「迦諾迦跋釐墮闍尊者」,是為第三羅漢

2.【 迦 诺 迦 跋 黎 堕 阇 尊 者 】:《礼供》记载:“雙手手結禪定印”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举钵罗汉)3

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原是个很容易冲动的人,佛陀特地为他讲了长生童子的故事,使他不再和其它的人争吵,由于他化缘的时候每次都是举起铁钵向人化缘,修成罗汉后,被世人称为举钵罗汉。

四:「蘇頻陁尊者」:罗汉双足垂下,坐于褐色磐石座上,双足穿天蓝色翘尖挤脸圆口鞋置于磐石台阶之上;光头大耳,双目有神,表情凝重,呈微低头状;左手托佛塔,右手呈呵护状;身着蓝绿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衫长于足背,腰系天蓝色丝带,宽松式黄色内衣;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 4,。第33頁的羅漢 趺坐於古木枯窠中,前有兩位供養人,一為雙手合什的漢僧,另一為兩手捧鏡的天竺童子。這尊羅漢的題名出現於第34頁左上方,曰:「蘇頻陁尊者」, 是為第四羅漢。

2,炳灵寺第126石窟第十六尊者:阿秘特,长眉,面向佛,内着红色交领衫,外着绿袈裟,跏趺坐,右手持物不清,左臂弯曲托塔。《礼供》记载:“菩提宝塔手中托。”

阿秘特出生于古印度王舍城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从小接受婆罗门教育,精通吠陀经典,听了世尊的说法后皈依佛门,精研佛法,取得了阿罗汉果。阿秘特为人慈善,常帮助别人,释迦称他为最具慈悲的弟子。关于他手托佛塔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阿秘特去须弥山罗刹处说法,被罗刹拒之门外,他无法战胜罗刹,释迦得知后,送他一座佛塔,他手托佛塔降服了罗刹,并为众罗刹说法,众罗刹及其子女受感化皈依佛门。因此,他的造型常以手托佛塔。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四尊者,苏频陀,(托塔罗汉)4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是佛陀的关门弟子。他常常手扥一塔,因塔是为葬佛舍利的,所以此塔便成为佛的象征。他为表示怀念和追随佛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所以又称托塔罗汉。

五:「諾 距羅尊者」:罗汉左腿跌坐于褐色磐石之上,左脚穿天蓝色圆头挤脸圆口鞋置于右腿根部,右腿下垂,右脚穿天蓝色圆头挤脸圆口鞋置于磐石之上;光头大耳,双目有神,身体前倾,表情凝重;两手结触地印,左手置于左腿根部,右手置于左脚裸部和脚背上;上身着红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宽松式天蓝色内衣,宽松红色长裤;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画面颜色已经由外界原因轻微褪色。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5,。第31頁的羅漢趺坐於磐石之上,左手 撫獅,身後有一侍童,身前有一獅子仰首而望。這尊羅漢兩唇輕啟,雙目看 著第30頁右下方的紅衣供養人,二人似在言語。畫幅左上方的題名云:「諾 距羅尊者」,是為第五羅漢。

2,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五尊者,诺距罗,(静坐罗汉)

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传说中是一位勇猛的战士,佛陀让他静坐,放弃从前的粗鲁,野蛮性格。虽修成罗汉,但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

六:「跋陁羅尊者」:罗汉双足垂下,坐于磐石座上,双足穿鞋置于磐石台阶之上;光头大耳,双目有神,回首而望,似在说法;右手说法印,左手禅定印;身着宽袖、斜领宽边长衫,腰系丝带,衫长于足背,宽松式内衣;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此画由外界原因褪色严重,基本无法辨认色彩,雕工清晰可见。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6,第32頁的羅漢趺坐於磐石之上,回首而望。磐 石座的右前方有一華麗的供台,上置瓶花;左前方有一面貌醜陋的胡族供養 人。畫幅右上方的題名云:「跋陁羅尊者」,是為第六羅漢。

2,炳灵寺第126石窟第十二尊者:跋陀罗,黑发,双目前视,内着红色交领衫,外着袈裟,右手说法印,左手禅定印,跏趺坐于岩石上。《礼供》记载:“右说法印左禅定。”

跋陀罗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其父是净饭王的马车夫,自幼聪明好学,后成了学识渊博的大学者,被释迦收为徒弟后,研习佛法,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阿罗汉果。跋陀罗在十八罗汉中位居第六,而在此窟中位居第十二。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六尊者,跋陀罗,(过江罗汉)

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母亲把他生在了跋陀罗树下,所以取名跋陀罗,出家后称为罗汉。他曾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因此后世称他为过江罗汉。

七:「迦理迦尊者」:罗汉双足垂下,坐于褐色磐石座上,双足光脚穿绿色人字拖凉鞋置于磐石台阶之上;光头大耳,双目有神,表情凝重;呈微低头状;左手拿一筒形器,右手执一似小勺;上衣外披黄色袈裟,上衣着天蓝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衫长于足背,宽松式绿色内衣;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此罗汉手拿之物,为有关罗汉资料记载所无有。笔者依据记载资料和此十六罗汉图对比,勉强认定此图为「迦理迦尊者」。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7,第37頁的羅漢雙足垂下,坐於磐石座上,身前的供養 人抱拳而立,在其右上方畫一披蓋頭巾的比丘像,其兩眉濃粗,法令紋深, 與本頁的主尊有幾分神似,可能代表這尊羅漢的魂魄。畫幅左上方的題名 稱:「迦理迦尊者」,是為第七羅漢。

2,【 迦 里 迦 尊 者 】:《礼供》记载:“ 雙手手持金耳環”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七尊者,迦理迦,(骑象罗汉)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本是一位驯象师。象的力量非常大,耐劳又能致远,也是佛法的象征,所以世人称其为为骑象罗汉。

八:「伐闍弗多羅尊 者」:罗汉右腿跌坐于褐色磐石之上,右脚光脚置于左腿根部,左腿下垂,左脚光脚置于磐石之上;光头大耳,双目有神,表情凝重;左手持拂尘,右手置于左手下由左袖头遮盖;上身着天蓝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宽松式绿色内衣,宽松黄色长裤;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8,第36頁的羅漢身著紅色袈裟,趺坐於大月輪之中。下 方的磐石前方有一比丘正在捻物。畫幅左上方的題名稱:「伐闍弗多羅尊 者」,是為第八羅漢。

2,【 伐 阇 罗 佛 多 尊 者 】:《礼供》记载:“结期克印持拂尘”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原是一位健壮勇猛的猎人,后来出家做了和尚,戒杀一切生物,也叫金刚子,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称为笑狮罗汉

九:「戍博迦尊者」:罗汉左腿跌坐于褐色磐石之上,左脚穿蓝色翘尖挤脸圆口鞋置于右腿根部,右腿下垂,右脚穿蓝色翘尖挤脸圆口鞋置于磐石之上;光头大耳,双目有神,表情凝重;两手结触地印,左手置于磐石之上并抓一串小念珠,右手置于左脚裸部和脚背上;上身着黄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衫长于足背,宽松式蓝色内衣;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9,第 30頁的羅漢雙手握拳,在磐石上跏趺而坐。身前有一石台,上刻盤龍,台上 置一蓮花供台,下方有一跣足的胡族供養人虔誠禮拜。畫幅右上方的題名 云:「戍博迦尊者」,是為第九羅漢。

2,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九尊者,戍博迦,(开心罗汉)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戍博迦意为贱民,可见他的出身低微或曾被阉割为宫中为奴。是舍卫城的乞丐,后为佛陀收留为弟子,深感佛陀法力无边,很快修成阿罗汉果,被称为开心罗汉。中国译他的名字为“善无畏” 。

十:「半託迦尊者」:罗汉双足下垂坐于褐色磐石之上,左手拿经函,右手说法印;方头大耳,两唇微启,下颚上扬呈说法状;上身着蓝色宽袖、上圆下斜领宽边长衫,长衫领下系黄色飘带,内衣着黄色贴身衫,蓝色长衫至鞋,足穿黄色平头起尖鞋;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10,。第29頁的羅漢趺坐於一磐石上,兩唇微啟,似乎正與身前的優 婆塞討論佛法。畫幅左上方的題名曰:「半託迦尊者」,是為第十羅漢。

2,炳灵寺第126石窟第十三尊者:半托迦,面向佛,双目前视,内着绿交领衫,外着红袈裟,右手作说法印,左手持经书,跏趺坐于岩石上,身后为山石。《礼供》记载:“右说法印左经函。”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十尊者,半托迦,(探手罗汉)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 , 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之所以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十一:「羅怙羅尊者」:罗汉双足下垂坐于褐色磐石之上,左手拿一绿茎紫红色花冠,右手说法印;方头大耳,头后倾,两眼圆睁,下颚上扬呈说法状;上身着绿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内衣着黄色宽松衫,宽松淡蓝色长裤,足为天蓝色翘尖挤脸鞋;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综合画像与十六罗汉资料特征,也就此图与「羅怙羅尊者」有点符合特征,勉强认可之。

笔者认为手拿之物应该是花,而不是拂尘。此乃资料里罗汉记载所无有。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11,。第28頁的 羅漢雙足下垂,右手伸二指。畫幅右上方的題名曰:「羅怙羅尊者」,是為 第十一羅漢。

2,炳灵寺第126石窟第十尊者:罗怙罗,头微前倾,上着袒右肩袈裟,下着裙,跏趺坐,右手前举皇冠,左手置于胸前,神情专注。《礼供》记载:“双手珍宝冠冕托。”其造型与《礼供》记载完全一致。

罗怙罗为释迦牟尼之子,6岁时随父出家,侍奉父亲三年。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在释迦众弟子中赢得了“密行第一”的称号,后取得阿罗汉果。

3,【罗怙罗尊者】:《礼供》记载:“手捧珍寶之天冠”

4,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十一尊者,罗怙罗,(沉思罗汉)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颺瞿洲, 佛唯一的儿子, 其诵经十分勤奋,二十岁成道,又严守戒规,被称谓密行第一的阿罗汉。 也称沉思罗汉。

十二:「那伽犀那尊者」:罗汉左腿跌坐于褐色磐石之上,左脚光脚穿绿色人字拖凉鞋置于右腿根部,右腿下垂,右脚光脚穿绿色人字拖凉鞋置于磐石之上,并天蓝色裤脚置于脚背;光头大耳,双目有神,斜视于右前方,表情凝重;右手搭于左手上,左手握于绿色弯头锡杖,锡杖下部抵足尖于磐石,杖头略低于头;上身着黄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腰间系黄色丝带,无内衣,宽松蓝色长裤;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现在看来,凉爽、便捷的人字拖凉鞋,是传承一千年以前,我们古代先人的杰作啊!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12,。第27頁 的羅漢身著右袒式袈裟,張口而喝,轉身回首坐於磐石之上。身前有一蠻奴 屈身搬几,几上置盆花、供器,童子身後有一鬚髮皆白的老者,跪地虔誠禮 敬。畫幅右上方的題名曰:「那伽犀那尊者」,是為第十二羅漢。

2,那迦希尊者:《礼供》记载:“手持寶瓶與鍚仗”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挖耳罗汉)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半度波山中,他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闻名印度。以论耳根清净得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十三:「因揭陁羅尊者」:罗汉跷腿坐于褶红色磐石之上,左腿搭右膝盖上,右脚穿天蓝色敞口凉鞋置于磐石上,左腿跷二郎腿并光足;左手触地印,右手拇指勾着另一只天蓝色敞口凉鞋后跟带结触地印;光头大耳,满脸喜庆,目光吉祥;上身着绿色宽松半袖、斜领宽边长衫,无内衣,脖子胖肉出褶皱,胸部肥胖出乳沟肉;宽松绿色长裤;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的短袖和敞口凉鞋,早在一千年以前,我们的五代先人早已经享用了。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13,第26頁的羅漢 右手執拂塵,趺坐於磐石之上。身前有雙鶴,供養童子雙手捧紅色包袱恭敬 侍立。畫幅右上方的題名曰:「因揭陁羅尊者」,是為第十三羅漢。

2,炳灵寺第126石窟第一尊者:因揭陀,黑发,双目前视,内着交领衫,外着袈裟,右手持佛尘,左手持长柄香炉,游戏坐于岩石上,前有侍者,身后祥云缭绕,画面意境幽远。《十六罗汉礼供》记载:“大圣因竭陀尊者,罗汉围绕千三数,右持佛尘左香炉。”图中罗汉的特征与《礼供》中记载一致。

因揭陀出生于王舍城,出生时释迦预言将来会成为阿罗汉,因此受到外道的迫害,其父死后继承了家业,家产又被波斯匿王儿子占有,他离家出走,后来又成了富翁。几经挫折后,他认识到财物是导致嫉恨、矛盾的祸源,于是在27岁时舍弃财产皈依佛教,终获阿罗汉果。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十三尊者,因揭陀,(布袋罗汉)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印度一位捉蛇人,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捉蛇后拔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作装蛇之用,故称布袋罗汉。

十四:「伐那婆斯尊者」:罗汉左腿跌坐于褶红色磐石之上,右腿下垂,左手触地印,右手持拂塵;光头大耳,目光如炬,智慧吉祥,像像似在说法;上身着黄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内衣着绿色宽松衫,宽松蓝色长裤,足为黑色翘尖鞋;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14,第25頁的羅漢身 著右袒式袈裟,肋骨稜稜,左手持杖,一足垂放坐於古樹老根之上,身前有 兩位供養人,一位雙手合什禮敬,另一位手捧寶珠供養。此尊羅漢的題名見 於第26頁左上方,云:「伐那婆斯尊者」,是為第十四羅漢。

2,【 伐 那 婆 斯 尊 者 】:《礼供》记载:“ 結期克印持拂塵”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芭蕉罗汉)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是一个沉静有礼,谦虚好学的人。 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园的芭蕉树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遂取名“雨”。出家后常在芭蕉下用功,故名芭蕉罗汉。

十五:「阿氏多尊者」:罗汉跏趺坐於磐 石之上,左手结定印,右手说法印,绿色的一双高腰短靴规整地放在坐下磐石下台阶上,左后方磐石上置于一天蓝色净瓶;光头大耳,二目有神,面容富态吉祥;上身着绿色宽袖、斜领宽边长衫,外披黄色披挂并延伸于坐下,外边搭于磐石边缘;下身褲色脱落,应为褶红色。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天蓝色的净瓶,在五代,钴蓝作为染料和瓷器的釉料比黄金还贵重,从波斯方面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唐末五代已经成功烧造了高温蓝釉瓷器,也许,这就是当时的柴窑瓷器净瓶。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第24頁的羅漢趺坐 於磐石之上,左手執麈,右手握左腕,畫幅右下方畫一位雙手合什的供養比 丘。左上方的題名稱:「阿氏多尊者」,是為第十五羅漢。

2,炳灵寺第126石窟第三尊者:阿氏多,头及身着红色袈裟,双手禅定印,跏趺坐于岩洞草铺上,左旁有石台,台上置一水瓶。《礼供》记载:“大圣阿氏多尊者,罗汉围绕数一百,双手平置结定印。”藏传佛教中阿氏多造像常头裹巾,身形瘦削,在岩洞中静修。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十五尊者,阿氏多,(长眉罗汉)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长相异常丑陋,被父母赶出家门,佛陀变成一位丑陋如鬼的人去接近他,收为弟子,因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也称长眉罗汉。

十六:「注茶(當作荼)半 託迦尊者」:罗汉双手抱右膝,右腿盘屈,左腿下垂。光头大耳,表情夸张,上身着宽袖宽斜领绿色长衫,内衣为绿色宽松衫,下身着蓝色宽大裤,光脚悠闲坐于磐石之上,身体两侧为吉祥白云。

唐末五代彩绘木雕版画十六罗汉之考证

参考:

1,《梵像卷》的「十六羅漢」16,第23頁的羅漢雙手作禪定印,右腿 盤屈,左足下垂,坐於一枯樹的樹根上,幅右題名曰:「注茶(當作荼)半 託迦尊者」,是為第十六羅漢。15,24頁的左下方跪著一位身著紅衣、雙手抱拳 的武士,面對注荼半託迦尊者,當是這尊羅漢的供養人。

2,炳灵寺第126石窟第十一尊者:注半托迦,黑发,面向佛,内着交领衫,外着袈裟,双手禅定印,跏趺坐。《礼供》记载:“双手平置结定印。”

注半托迦出生于古印度室罗伐悉底城,是半托迦亲弟,生性愚笨,随半托迦、阿难等学习经文,但他一句也记不住,后受世尊教化,茅塞顿开,终得阿罗汉果。

3,五代贯休十六副罗汉图: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因为注荼半托智力迟钝,又因为他是少女抱到小路上活下来的,所以注荼半托迦又称“拉群巴”(小路)。后经佛陀引导,修成正果。佛陀赐他一根锡杖,化缘时用以在人家门前摇动,听到这声音果然人们开门布施。这锡杖后来成为和尚的禅杖。释迦牟尼称其是“改变他人观念的比丘中最杰出的一位”。

笔者不才,但很愿意将我的藏品和探讨的意见与同仁们分享,若能为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十六罗汉的资料提供一些补充和借鉴,以此能改变目前“不仅书画,即使是雕刻,还没有发现唐代的单尊的十六或十八罗汉群,没有实物遗存”的事实,以填补唐末五代辽代早期彩绘木雕十六罗汉版画的空白,我将荣幸之至。在探讨、考证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请同仁、学者们海涵。

中国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会员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 阜新市畜牧兽医局

牟学新

2018年3月2日21:50分 完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