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中國的書法離不開詩,而詩也離不開書法的表現,詩與書法是中國古代文人最重要的審美形式之一。書法把詩的生命和精神展現在紙上,而書作作品的傳世,使得處於不同時空的人們通過題跋、題詩等方式,與古人遙相唱和,實現精神情感的傳承。蘇軾的《天際烏雲帖》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蔡襄和蘇軾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也是著名的“蘇、黃、米、蔡”“宋四家”中的兩位重要人物。蘇軾一直非常推崇蔡襄的書法,曾經評論蔡襄的書法是:“僕論書以君謨為當世第一”這裡的君謨就是蔡襄。蘇軾的書法當然也非常好,身為宋四家之首,不是玩笑的。蘇軾詩文的成就還在書法之上,可謂北宋的大文豪,北宋文人執牛耳者。但是《天際烏雲帖》確實蔡襄的詩,蘇軾的書法。這一點對於不論收藏者還是觀賞者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天際烏雲帖》書寫的是蔡襄的絕句《夢遊洛中十首》的第一首:

天際烏雲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嵩陽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萬里情。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天際烏雲帖》的價值不僅僅是蘇軾的墨跡問題,更主要的是圍繞著此帖發生了很多的事情,接下來我們從四個方面來了解:一是《夢遊洛中》這首詩的來歷;二是蘇軾為何寫這首詩的故事;三是歷代收藏者與此帖的故事。

第一,蔡襄《夢遊洛中》這首詩的來歷。蔡襄曾經為這首詩作序雲:

九月朔,予病在告,晝夢遊洛中,見嵩陽居士留詩屋壁。及寐,猶記兩句,因成一篇,思念中來,續為十首。

原來此詩的前面兩句是蔡襄夢中得來的,而這兩句詩的意境和對仗都非常好,但是歷代典籍中都沒有出處,似乎是天外飛仙所作,無據可查,這也使得《天際烏雲帖》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另外原詩的“嵩陽居士今安否”也被蘇軾改為“嵩陽居士今何在”。

第二,蘇軾為何寫這首詩呢?在此詩的最後一句“青眼看人萬里情”的“情”,此情本來是知己之間的友情,而蘇軾筆鋒一轉,卻藉機寫到了蔡襄的愛情:

此蔡君謨夢中詩也。僕在錢塘,一日謁陳述古,邀餘飲堂前。小閣中壁上小書一絕,君謨真跡也:“綽約新嬌生眼底,侵尋舊事上眉尖。問君別後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又有人和雲:“長垂玉筋殘妝底,肯為金釵露指尖。萬斛閒愁何日盡,一分真態更難添。”二詩皆可觀,後詩不知誰作也。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蘇軾說到,在錢塘的一處牆壁上看到了蔡襄的真跡,真跡中的“綽約新嬌生眼底”似乎也是蔡襄於恍惚的夢中看到了思念的美人。因此蔡襄的真跡和詩仍就是“夢”的主題,“侵尋舊事”已成迷離夢事,是夢是真混成一片。

那麼蔡襄思念的美人是誰呢?接下來蘇軾又為我們書寫了一段蔡襄與妓女周韶的故事和周韶與陳述古的故事,有點複雜,我們慢慢講。

杭州營籍周韶,多蓄奇茗,常與君謨鬥,勝之。韶又知作詩。子容過杭,述古飲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絕,”韶援筆立成、曰:“隴上巢空歲月驚,忍看回首自梳翎。開籠若放雪衣女,長念觀音般若經。”韶時有服,衣白,一坐嗟嘆。遂落籍。同輩皆有詩送之,二人者最善。胡楚雲:“淡妝輕素鶴翎紅,移入朱欄便不同。應笑西園舊桃李,強勻顏色待東風。”龍靚雲:“桃花流水本無塵,一落人間幾度春。解佩暫酬交甫意,濯纓還作武陵人。”故知杭人多惠也。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蔡襄本人非常喜歡喝茶,也是品茶高手,但在與杭州營籍周韶的鬥茶中屢屢敗北。這裡營籍周韶說的是官府下面專門培養的藝妓。說有一次朝中大臣子容(北宋名臣蘇頌,與蔡襄姻親)來杭州,知府陳述古招待蘇頌,有藝妓作陪。席間周韶就哭著請求為她落籍,蘇頌就說那我考考你,你做首詩吧,做得好就為你落籍。於是周韶馬上作了首詩:“

隴上巢空歲月驚,忍看回首自梳翎。開籠若放雪衣女,長念觀音般若經。”當日席間周韶穿了一身雪白的衣服,詩中的雪衣女就是說的她自己。

我估計蘇軾可能在猜想這“雪衣女”也許就是蔡襄思念的美人吧,該帖後面的題跋詩也多圍繞著“雪衣女”創作的,蔡襄那迷離的夢事,也藉著蘇軾的筆墨永續流傳。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第三,歷代收藏者是怎麼續接那迷離的夢事的。從作品後面的題跋來看,第一位收藏者是元代奎章閣的書畫博士柯九思。從蘇軾寫下此卷《天際烏雲帖》到柯九思的手裡,已經過了200多年了,朝代更迭,風雨滄桑,此卷書法經歷了哪些磨難我們不可得知。柯九思寫下了此貼的第一首題跋:

此卷天曆間得之都下,予愛坡翁所書之事,俊拔而清麗,令人持玩不忍釋手。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柯九思題跋

後來柯九思的好友虞集得見此帖,為此帖題跋:

及取觀,則吾坡翁書蔡君謨《夢中詩》及守居閣中舊題也。第三詩以為不知何人作,其軒轅彌明之流與?陳太守放營妓三詩,亦辱翁翰墨,流傳至今,亦有緣耶?

在虞集眼裡蘇軾和妓女之間有高低貴賤之別,看來他並不明白蘇軾的用意。但是同時虞集又題詩步蔡襄《夢中詩》原韻,嚮往杭州太守與妓女鬥茶的樂趣:

只今誰是錢塘守(白居易、蔡襄、陳述古、蘇軾都曾是錢塘太守),頗解湖中宿畫船。曉起鬥茶龍井上,花開陌上載嬋娟。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虞集題跋

虞集還由周韶聯想到人生的輪迴:

三生石上舊精魂,邂逅相逢莫重論。總有繡囊留別恨,已無明鏡著啼痕。

“三生石上”的典故出自蘇軾的《僧圓澤傳》,說的是僧人圓澤的因果輪迴的故事。虞集藉此典故,來感嘆200年前發生在杭州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虞集題跋

柯九思後來把此帖送給好友王子明,結果12年後柯九思遭嫉妒被排擠出朝廷,流落江南,在王子明家中環慶堂再見此帖,不由得感嘆“俯仰今昔,為之慨然”。於是又題詩數首,詩云:“不道人生從夢寐,詩新猶話夢中情。”柯博士感嘆人生如夢,反而是紙上的夢中之情長誦長新。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柯九思題跋

就在這年的冬天,元代著名書畫家,道士張雨又為《天際烏雲帖》題詩:“聽碾龍團怯醉魂,分茶故事待誰論?纖纖玉腕親曾見,只有春衫舊淚痕。”詩中鬥茶者因茶結緣,又拿鬥茶來掩飾內心的情愫。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張雨題跋

張雨之後題詩的是元末明初的大畫家倪瓚,倪瓚性格孤傲,一生浪跡江湖,他的詩與他的畫一樣蕭瑟感傷:

“湖邊窗戶倚青紅,此日應非舊日局。太守與賓行樂地,斷碑荒蘚臥秋風。”倪瓚的眼裡,舊日文人風流倜儻的時光一去不返,他藉此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倪瓚二十三歲之前的生活衣食無憂,生活在富豪家庭,後來由於兄長與父母亡故,他自己又不善治家,家道中落,從此倪瓚浪跡江湖。

而最後一位題詩的人是元末明初的吳中名士馬洽,也是自他之後,此帖在明代被項又新收藏,董其昌估計也是在項家觀得此帖,並題跋。之後被項氏售於王越石,之後便不知去向。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倪瓚題跋

蔡襄夢中的兩句詩,蘇軾寫成了《天際烏雲帖》,成就了千年的浪漫

倪瓚題跋

到了清代此帖被翁方綱收藏,據翁方綱考據,此帖為蘇軾真跡。但現在據考證,此帖可能為贗品,但先不論真偽如何,此帖的價值還是值得肯定的。

從蘇軾書蔡襄的詩,再到200多年後的元末文人柯九思、虞集、張雨、倪瓚、馬洽的題詠,蔡襄的迷夢和雪衣女的故事使得《天際烏雲帖》疊印了越來越多的文人雅士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