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丑,其實是種病

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現代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現代病”。比如焦慮、抑鬱等等。

覺得自己丑,其實是種病

可是有一種病,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那就是“覺得自己長的醜”。“哎呀,我好像又胖了”“又長了一顆痘痘,沒法出門了”“我怎麼又醜了”。當我們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發出這樣感嘆的時候,有可能我們已經生病了!別急,一起了解一下這是怎樣的一種病。

這種病叫做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為軀體障礙症,是不是有點難懂呢?美國心理學家科洛夫(Cororve)和格爾斯(Gleaves)解釋說:“這種病症主要表現在,一個人強迫性地認為身體存在某種嚴重的缺陷,並極力掩蓋或‘’修復‘’。”而這些所謂的“缺陷”,大多數是想象出來的,即使缺陷確實存在,它的嚴重性也是被過分誇大了的。

結合前面的例子,長在臉上的一顆痘痘,在軀體障礙患者眼裡,就是滿目瘡痍;肚子上新增的一丟丟肥肉,在他們眼裡就醜出了天際。1987年這種疾病被寫進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屬於強迫症的一種。

覺得自己丑,其實是種病

這樣一聽,很多朋友擔心得不行,原以為自己只是醜,沒想到還有精神問題?稍安勿躁,就像上面介紹的,除了有“覺得自己丑”這個想法之外,還要滿足下面這三個症狀,才能確定真的生病了。

第一個症狀:過度關注某個自認為的外表缺陷,但實際上,這些缺陷很難被周圍人觀察和注意到;

第二個症狀:病發時,為了一再確認外貌上有沒有不妥之處,會有重複性的檢查行為。比如不停地照鏡子、反覆地補妝、一直詢問他人自己的形象等等。又或者是有重複性的心理活動,比如經常在心裡暗暗地拿別人的形象與自己做對比。

第三個症狀:患者因為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貌缺陷,導致對工作、社交和生活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影響。

如果你在第一條或第二條症狀裡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必太擔心。生病的關鍵條件是第三條,就是這種“覺得自己長得醜”的想法,已經使你很難正常生活,甚至出現為自己覺得羞恥和厭惡自己的情況。

覺得自己丑,其實是種病

通俗點說,凡事都有個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這種對外貌的擔心已經讓你十分痛苦,甚至忽略了生活中其他美好的方面。那就超越了這個度,成為一種疾病了。

這種病症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原因。

一是來源於身體內部,包括大腦分泌的差異、基因的差別和人格的差別。

有關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皮層會分泌一種物質,叫做5-羥[qiǎng]色胺。這是一種能幫助我們心情愉悅的物質,通常這種物質在大腦皮層質內的含量很高。而一旦大腦分泌異常,這種物質減少,就會促發軀體障礙症,還有遺傳基因的差別。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醫療機構之一,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直系親屬患有軀體障礙症,或者有強迫症、抑鬱症等疾病。那麼這個人得上軀體障礙症的概率會更高。人格特質的不同也有影響,比如完美主義的人,更有可能患上軀體障礙症。

除了身體內部的原因之外,這種病第二個致病因素是外部環境。

包括個人的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和文化背景,尤其與他們的童年經歷有關。如果小時有過被虐待和忽視的經歷,就會更容易患病。當然,大眾媒體也起著不小的推波助瀾作用。在宣揚“顏值即正義”的今天,美與醜被賦予了超越其本身的更多涵義,無形中也引導著大眾對於美的畸形追求。

覺得自己丑,其實是種病

如何醫治呢?很多人說,覺得自己丑,那就整容嘛!問題來了,整容,能不能從根本上治療軀體障礙症呢?並不能。

美國精神病學專家迪迪(Didie)和菲利普(Phillips)曾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他們對通過整容來治療軀體障礙症的患者進行了調查研究。其中只有3.6%的人感覺自己的病情有所改善,絕大部分的人對整容手術並不滿意。這也側面說明了為什麼會有人出現反覆整容、整容上癮的情況。

那麼軀體障礙患者該怎麼辦呢?

首先,患者要明白,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藥物以及心理治療,通過藥物減少焦慮和抑鬱。當然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相關藥物,再配合心理疏導。

其次,既然無法改變,學會接受自己的容貌,通過提升氣質和涵養去“改變”容貌,正所謂“相由心生”。

最後,學會理性對待大眾媒體和周圍環境的引導,樹立多元化的審美觀念。因為有一種美,叫做自信。

覺得自己丑,其實是種病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您變得更美,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