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平:別再讓奧數毀了孩子!

杨东平:别再让奥数毁了孩子!

競賽年年有,少年不常在。我們需要有所改變。

杨东平:别再让奥数毁了孩子!

此奧數非彼奧數

2019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國隊落敗,排名第六。曾經稱霸一時的中國隊走下神壇,引發網絡熱議。政府的“禁奧令”隨即“躺槍”,為奧數競賽翻案的文章頓時變得理直氣壯。

這樣簡單的歸因顯然是不靠譜的,因為此奧數非彼奧數。我們治理整頓的,主要是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面向小學生的奧數培訓,其功能就是為“小升初”競爭和中考加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只在高中階段舉行,是中國數學會有關專業委員會組織的,與各類培訓機構舉辦的培訓或競賽,完全不是一回事。

有人說,取消高考特長生和競賽加分的政策,對國際奧賽或有影響。這需要對個表。

奧數成績取消高考加分的政策去年3月才出臺,而中國隊的頹勢是在2015年出現的,那年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美國隊首次奪冠;2016年中國隊在羅馬尼亞大師賽落敗,成績是第12名,比今年的還差。

國際奧數既然是一種競賽,自然勝負有時。中國隊在1989年到2014年期間25次參賽,共獲得19次團體第一;但風水輪流轉,中國隊不可能永遠稱霸,如同女排和國乒一樣。

在新任總教練羅博深帶領下,美國奧數國家隊2015年首次戰勝中國隊,至今為止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共獲得3個冠軍,3個團隊第一,在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也獲得了3個團隊第一,優勢極為明顯,堪比巔峰時期的中國隊。我們聊以自慰的,只是美國隊裡的那些中國面孔了。

杨东平:别再让奥数毁了孩子!

美國代表隊四名成員獲得了3金1銀的成績,隊員中有兩名亞裔

對於這次大師賽的評價,也應當實事求是,兼聽則明,更多的細節和不同聲音出現了。

杭二中的數學金牌主教練趙斌老師認為,雖然羅馬尼亞大師賽是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難度最高的一項國際賽事,但“中國隊向來把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當作一次練兵。” 這次中國並未派出最強戰隊,“我們就派出了上海的6名隊員,相當於是省隊,與人家整個國家最好的選手比賽,拿不到金牌也很正常。”

就事論事地分析,此次落敗也有偶然性,主要是由於6名選手在第3題的“團滅”,分值為7分的題 ,僅一名隊員拿到1分。

杨东平:别再让奥数毁了孩子!

奧數噩夢

說起來,我還是當年阻擊小學生“奧數熱”的始作俑者。10年前,我在新浪博客上發表博文《打倒萬惡的奧數教育》引起強烈反響,點擊量超過45萬條,回覆和評論超過6000條。

我說“奧數的泛濫成災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其對少年兒童的摧殘之烈,遠甚於黃、毒、賭。”聽上去好像很偏激,仔細想想,難道不是事實嗎?因為被黃、毒、賭毒害的只是少數所謂的“後進生”,而“奧數熱”則堂而皇之地綁架了大多數學生,尤其是所謂的“好學生”,貽誤、傷害著整整一代少年兒童。

博客留言有許多謾罵和威脅,更多的是家長和孩子的泣血之聲。一篇網友留言說:

“孩子們的苦難遠遠超過奧數的難題——他們沒有自由、沒有空間、沒有自我、沒有尊重、沒有愛……現在的中國孩子,什麼都可以做,唯獨不可以做他自己;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愛和尊重!孩子們稚嫩的臉上,本應該掛滿希望和對生活的熱愛,卻往往掛著深深的痛苦和絕望!”

“我曾經抱怨:大學裡那麼多的教育專家們,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為孩子們說一句話?為什麼那麼多大學教授們不去為改變幼兒園的現狀而努力?為什麼一句荒謬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卻得到大肆宣揚,誤導了整整一代家長的教子取向以及剝奪了整整一代兒童的幸福?”

很多家庭和孩子都有這種欲哭無淚的慘痛經歷。所幸經過10年左右的艱苦治理,這一亂象今天終於已經得到大幅度的改變。

對於奧數,還是要恢復理性和常識。國內外專家公認,只有3%~5%左右智力超常的兒童適合學習奧數,而對大多數兒童則會產生巨大傷害,導致他們對數學的畏懼以及厭學。

可以說,小學生奧數是某些“名校”為了提前掐尖、培訓機構推波助瀾一手製造出來的,全世界都沒有,中國在90年代末以前也沒有。

因此,許多數學大師均明確反對小學的奧數教育。數學家楊樂院士認為,這種“數學雜技”無益於真正數學思維的培養,對數學興趣的培養主要應在高中階段。

中科院院士石鍾慈認為奧數不是真正的數學,“比賽側重的都是技巧性問題,奧數只是會‘變戲法’的數學而已,失去了數學那種純粹的美。”

菲爾茨獎獲得者、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尖銳地指出“數學教育的關鍵,不在於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拿了多少獎,而是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說“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正在扼殺我們的天才。”

杨东平:别再让奥数毁了孩子!

拐點來臨

回到這次失利,我們理應面對現實,不是推諉於小學禁奧,而是冷靜地分析我們究竟丟失了什麼。

曾經帶過中國隊、後任美國奧數國家隊主教練的馮祖鳴,對中美兩國的奧數教育模式深得其中三昧。

他說“大部分中國孩子習慣被動地去等老師給出問題,給出公式,甚至給出答案,完全無法自己去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當我給學生一個他們完全陌生的問題時,大部分孩子一臉茫然。因為在沒有公式、沒有套路的情況下,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處理。”

“我見過太多的考試高分,但解決問題能力極差的孩子。這些孩子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機器人,三句不離公式和套路。我也見過那種面對極高難度的數學競賽題完全不講套路,但常常能給出遠遠比標準答案還要簡單美妙解法的準天才。這種孩子之所以思考問題會天馬行空,主要得益於沒有被傳統學校教育和培訓機構模式化。”他戳破了國人的一個認識誤區,即認為我們的數學很好,“其實那只是到中學為止。進入大學以後,我們的能力,可以說很差。”

有學者歸納,美國奧數的幾任教練,“從Titu Andreescu到馮祖鳴,再到羅博深,他們一直都在倡導和踐行‘

基於問題解決的數學教學法’(problem-solving-based math activities)。這種教學法以各種數學問題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興趣和引導學生學習解決問題技巧為目標,幫助學生成為解決明天問題(tomorrow’s problems)的批判性思考者。”馮祖鳴就創造了一種圓桌討論的授課方式,教師拋出問題,讓師生在各個層面的溝通中碰撞出火花。

一位在中國和美國都參加過奧賽的留學生回憶說:“為了小升初,我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學奧數,五年級進入白熱化狀態:每週六上午去八中的‘坑班’,下午去實驗中學的‘坑班’,到了晚上還要趕到四中的‘坑班’。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心理陰影的,便是實驗中學的‘老教協’奧數班。

在那裡,我考過前五十,也考過六百名開外,成績像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一家人的情緒也難免因此起起伏伏。老教協的題又刁又難,即使我得過幾個數學競賽獎,但在那裡仍是摸不到門道。”在美國的數學課堂,中國的奧數天才第一次感覺數學有意思,思維也開始活躍起來。

杨东平:别再让奥数毁了孩子!

現任美國奧數國家隊主教練羅博深,是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數學教授,是出生在美國的新加坡人。他說的也很明確:中美之別在於文化。

“考試是可以準備的,我也是用這些方法來準備考試的。如果用這些方法來學習,的確不需要思考,完全不用想別的東西。但在美國,進入初中或高中是不需要考試的,進入大學也沒有統一的考試。沒有這些考試,學生必須要思考,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創造新的題目,提出新的想法。因此,在美國主要鍛鍊的是學生思考的能力。

這接近給出答案了:這是兩種教育哲學和教學模式的競爭,是陳舊的應試訓練和刷題套路的失敗!

等待下一篇

中國的數學教育,還有很多待解之謎。

我們的教育整體是重理輕文的,50年代的口號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有的中學名校都獨尊數學,以理科優秀為標榜。

我們數學教材的難度普遍比國外高一到兩個年級。上海的數學老師說,面向15歲學生的PISA測試的數學題,在上海就是小學水平。但中國人的數學能力仍然令人糾結。

一方面,國人的數學水平明顯高於西方人,每一個小販的心算能力都令人歎服;每一個三年級的“學渣”到美國跨兩個年級還是“學霸”。另一方面,許多兒童在小學即被打敗,對數學恐懼終身、“刻骨仇恨”,許多農村學生因學業失敗而離開學校。小學生約40%的厭學率和近視率,大學生約30%患“空心病”和60%的近視率,就是應試教育的一個成效。

如果數學教育的功用不只是為了考試、競賽,那麼問題就更大,就是“中國學生的數學優勢止於中學”,高層次的拔尖人才非常之少,與在國際奧數競賽獲獎的人數不成比例。

當年與中國學生同臺競賽的金牌選手,有些已經成為數學界的大師泰斗,典型如澳大利亞的陶哲軒。我們的冠軍在長大到可以自己做決定時,卻大多選擇了離開數學,到華爾街的投行,或到中關村的培訓機構去教奧數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問:

究竟是奧數危害了教育,還是教育搞壞了奧數?

中小學數學教育的功能和目標究竟是什麼,需要多深多難,仍然是需要回答和麵對的問題。為什麼國外小學教得較少較慢,一位美國老師說,由於教育的路非常之長,因此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功用,是努力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能夠持續地走下去,而不是一上來就把他“打倒”。

是啊,能夠讓每一個小學生不戴眼鏡,臉上有笑,晚上有夢,同時讓極少數“金豆豆”在二三十歲時發亮發光,這難道不是值得追求的教育理想嗎?

競賽年年有,少年不常在。我們需要有所改變。試看中國奧數的下一篇。

杨东平:别再让奥数毁了孩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延伸閱讀:

楊東平:應試教育上癮,一個民族的慢性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