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不負光陰?

我們如何不負光陰?

閒聊時,有人言:“有時候生命就是用來浪費的。”

我驚詫道:“誰都不知道自己活多久多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幸得七八十年光陰,怎敢浪費?”

“除了刷抖音,都不知道幹嘛。”這是我近幾年聽到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一句話。

我們如何不負光陰?

多少人,肆意揮霍後又懷念青春,卻在“中年危機”裡發現自己的青春幾乎無可懷念。

若感慨人生苦短,我們又如何不負光陰?

01

終須努力

都說男孩懂事得晚,我大概也難逃於此。從小學到大學的16年時間,也就只有高三那一年我算是動真格地努力了。

現在想來,我喜歡那一年自己對生活滿懷希望又高度負責的精神狀態。

我認為,努力有兩種好處:一是對當下時光的不虛度;二是對未來時光的負責任。

作家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書中對她的孩子寫道:

“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和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春種秋收”是這個星球的永恆真理,在該努力的年紀逃避辛苦,將來會有更多的辛苦無法逃避。

早些年主動地選擇虛度光陰,晚些年就一定會有更多的光陰被迫虛度。因為,不付出心血、未經歷磨難的人無法擁有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當有一天為了生計而奔波於無趣且創造價值低微的工作時,你一定會責怪當年那個虛度時光的自己。

是生活還是生存?是事業還是謀生?區別就在於此,也盡源於此。

02

不如讀書

我堅信,世間第一等事,應是讀書。

楊絳先生寫過:“你的問題在於,讀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於是,很多人在尋找意義而不得的迷茫中彷徨著與青春的美好擦肩而過。

這“讀書”不是我們平時講的“上學”,而是純粹的讀書。

人言讀書苦,要麼是被漫長的應試教育嚇唬住了,要麼是與“讀書人”的境界還相差甚遠。

我們如何不負光陰?

我認為讀書應有三層境界:

一是讀“功利書”,即為了考試或類似的其他目的而讀;

二是用讀書來消磨時間;

三是為了獲得思想和靈魂的享受。

這第一種,是“苦讀書”;第二種是“樂讀書”;而第三種才是“真讀書”。

大學時同宿舍的一個好兄弟,酷愛島田莊司(日本推理小說家)的作品,隨時隨地翻開一本,就馬上進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忘我境界。

叫他一聲,他聽不到,再多叫幾聲,聽到了,他還和你急。

這應該就是“心遠地自偏”的境界了,彷彿世間也只剩下讀者與作者兩個人。

讀書之樂我也有幾分體會。我的“噹噹網”賬號早已經買成了鑽石會員,購物車裡未來得及買的書的數量永遠顯示著99+。遇到好書,總有“時間不夠”的憤慨。

英國人講:“三代難培養出一個貴族。”貴族之貴,既在血統,也在財富,更在氣質!

一座壁爐、一把躺椅、一杯咖啡、一本書、一個人,優雅、從容、恬靜,任思想天馬行空。

一眼認出,不是暴發戶,也不是富二代。用中國的古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是對青春光陰的極大尊重,因為那是與世間一切偉大思想和靈魂的邂逅。

03

隨心而動

不負光陰,並不等於 “每時每刻都在用功”。

成長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來自師長的提醒:“好好用功,不要浪費時間。” 從出發點來講,這出於關心和期望,讓人感動。然而從上下句因果邏輯來講,我覺得這並不科學。

並不是“不在用功”就一定是在浪費時間。

“說走就走的旅行”受到無數人的推崇與嚮往,這何嘗不是對生命時光的最好尊重?青春很短,要勇於花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段戀愛、一場旅行、一次冒險,或三五個好友架起“小酒桌”、拎起球鞋來一場球賽、插上耳機倒頭睡過一個午後,亦或是在月光下自由地奔跑、在屋子裡忘情地歌唱、在屏幕前激烈地打遊戲……隨心而動、由興而發,凡是不陷入低級趣味的事,都不可以被誣陷為“浪費時間”而列入黑名單。

匈牙利大詩人裴多菲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人要有一些大膽的想法並勇於將其變成現實,這樣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自己。

自由的時光最好,因而最不可被辜負。

我們如何不負光陰?

千言萬語,不離其宗。“如何不負光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可以總結為四個字——拒絕無聊。

無聊是生命的殺手,感到無聊時,說明你正在精神和物質的兩個維度同時走向死亡。

拒絕無聊,關鍵是要脫離低級趣味,做“有意義的事”。

白巖松說過:“手機在消滅無聊的同時,也消滅了無聊帶來的樂趣。”

除手機以外的一切用於“殺死時間”的方式也是如此。

時光不怕人的消遣,再多人的蔑視也終究不能讓它變快或變慢分毫。

而人卻承受不起時光的反擊,當你發白體衰,一生又無可稱讚、無可回味時,你就會明白時光給了你多麼致命的一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