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怪”的村落,1732個房間家家相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越來越繁榮,然而待在城市太久,難免會嚮往民風淳樸、原汁原味的古村莊,在全國這麼多個村莊當中,張谷英村恰好是其中一個。張谷英村,位於湖南省岳陽市以東的渭洞筆架山和龍形山之下,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築群落。

張谷英村為漢族聚居群落,建築群始建於明嘉靖41年,清代兩次續建。現有巷道62條,天井206個,總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間。

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江西人張谷英路過此地,見這裡層山環繞,形成一塊盆地,自然環境優美。張谷英是位風水先生,他經過細緻勘測後,選擇了這塊宅地,便大興土木,繁衍生息。

張谷英村幾經滄桑,基本上保留了原狀,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有“天下第一村”、“民間故宮”之稱。

張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禮儀、教育,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內人團結和睦。白天勞力出工後,屋場裡也沒有關門閉戶的現象。

張谷英村現住有658戶,2169人,全部是張谷英的第26、27代子孫。族居在這座迷宮似的古屋裡,屋宇牆檀緊緊相連,房屋之間也都有通道相接。

總體佈局依地形呈“幹技式”結構,主堂與橫堂皆以天井為中心組成單元,各個單元自成庭院,各個庭院貫為一體。其最大特點是排水設施完整,採光、通風、防火設施完備。

傍溪而鋪的是一條長廊,廊裡鋪有一條青石板路,沿途通達各門各戶,連接每一條巷口,巷道縱橫交錯,通達每個廳堂共有60條,最長的巷道有153米,居民們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曬,雨雪不溼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