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治理境內最長內陸河 修復新疆南部“綠色屏障”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22日電 題:我國治理境內最長內陸河 修復新疆南部“綠色屏障”

新華社記者張曉龍、李志浩

僅2018年一年,我國就從境內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調集了17.83億立方米水資源,用於灌溉中下游流域的胡楊林等自然植被,修復新疆南部重要的“綠色屏障”。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長吾買爾江·吾布力介紹,塔里木河流域地處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人與自然爭水矛盾尖銳,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塔里木河尾閭臺特瑪湖及下游400餘公里河道乾涸,下游天然綠洲不斷萎縮。

面對塔里木河流域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2001年,國務院批覆實施《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項目》,在塔里木河流域採取常規節水、高效節水、退耕還草、幹流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等綜合治理措施,建設投資總額超過107億元人民幣。

吾買爾江·吾布力說:“塔里木河流域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限額用水,最近3年的平均用水量為152.7億立方米,相較2000年用水量194.8億立方米,下降了42.1億立方米。”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水政水資源處負責人馬明說:“節省下來的水一部分通過自然下滲,補給地下水;另一部分則調往流域兩岸,為植被進行生態補水。”

據統計,從2000年起,流域管理機構先後19次組織實施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工作,結束了下游河道連續乾涸近30年的歷史,累計下洩生態水77億立方米。自2016年開始,新疆政府又在塔里木河全流域組織實施胡楊林保護區生態補水,3年來累計補水55億立方米。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監測顯示,生態補水工作使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復和改善面積達22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植被覆蓋面積達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種由17種增加到46種,曾經乾涸的臺特瑪湖已形成500餘平方公里的水面和溼地。

“從塔里木河下游一直到臺特瑪湖,沿河兩側包括胡楊林在內的長約428公里、覆蓋面積4240平方公里的條狀荒漠植被帶,被人們習慣性稱為‘綠色走廊’,正是它的存在,阻隔了西邊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東邊的庫魯克塔格沙漠合攏,否則,兩大沙漠合攏,將在強烈西北風推動下,向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擴張,後果不堪設想。”吾買爾江·吾布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