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勉強生存到月營業十幾萬,這家餐館到底做了什麼改變?

小編有位叔叔,是一位職業餐飲人,從年輕時便開餐館,到現在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吧。就在前幾天端午,我去叔叔的餐館做客,叔叔見我非常高興:“大學生就是不一樣,我按照你的方法,現在餐館生意好多了,我也沒有原來那麼累了,不錯不錯,等你結婚時,二叔一定給你包個大紅包”。

春節時,二叔到家裡喝酒聊天,二叔說現在開餐館越來越不掙錢了,每天累死累活,有時一個月下來,僅僅只夠房租。

小編第一次去二叔的店裡,就是在今年年初,剛看到二叔餐館的菜單,小編直接倒吸一口涼氣,這麼多產品,還開什麼餐館,開超市得了。

從勉強生存到月營業十幾萬,這家餐館到底做了什麼改變?

菜單雖然只有一張紙,但產品卻多達130多種,從麵食到米飯,從炒菜到燉湯,可以說,只要顧客想吃,基本都能從菜單上找到。

再問二叔怎麼整這麼多產品,二叔很無奈的說道:“這不是生意越來越不好,多加點菜,還不是為了多吸引顧客嗎?”,聽到二叔的回答,我竟然無言以對。

二叔的餐館並不小,有超過80平,飯菜價格也不高,一份炒菜也就十幾塊錢,中午的時候,客人也不少,但二叔說現在這個情況,賺不了幾個錢。

“現在每天累死累活,又掙不了錢,再這樣下去,生意就做不成了,你讀過書,又是年輕人,幫二叔想想辦法。”在晚上吃飯時,二叔問我有沒有好點子。

從勉強生存到月營業十幾萬,這家餐館到底做了什麼改變?

對於餐館的問題,小編其實已經有了幾點想法,不是小編眼光犀利,而是餐館的問題太明顯,但為了保險起見,小編還是向幾個職業餐飲人諮詢了一些問題,最後給二叔總結了幾點建議。

思想要與時俱進

上面小編說餐館出現的問題很明顯,可二叔為什麼沒有發現呢?這或許就是思維的問題,二叔有近20年的餐飲行業經驗,但生意卻越做越差,根本原因就是思維有點脫離時代了。不論從審美,還是從價值觀,都與現在的消費者產生了代溝。

從勉強生存到月營業十幾萬,這家餐館到底做了什麼改變?

做生意,要想做的好,就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便是思維的改變。在過去,做餐飲,主要以餐館為主,餐館有什麼產品,顧客點什麼產品。而現在,則以顧客為主,顧客喜歡什麼樣的產品,我們就做什麼樣的產品。

具體來說,就是按照這些大方向來:現在的消費者極具個性,那麼做餐飲想做的好,就要有個性,與別家不同;消費者不喜歡等待,那餐館就要快;消費者喜歡拍照分享,餐廳就應把產品做得漂亮,與眾不同;消費者追求綠色、健康,那就把產品做得既美味又養生。

定位:餐廳到底賣什麼、賣給誰?

從勉強生存到月營業十幾萬,這家餐館到底做了什麼改變?

餐館想要做好,最根本的便要給餐館做一個明確的定位。餐廳明確自己的定位不但使餐廳能快速瞭解有多少潛在顧客,也能使顧客快速瞭解餐廳。

二叔原來的餐館,產品很多,可以說能承接任何顧客,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按照二叔的想法,學生、上班族想來吃個快餐,可以!朋友聚會、老闆談事情,置辦一桌酒席,也沒問題!

二叔想的非常好,但現實很骨感。學生、上班族需要吃快餐時,覺得餐廳是同學聚會的大型餐館,應該沒有快餐,於是換別家去了;而朋友聚會時看到餐館覺得是一家快餐店,在這聚會不太方便,於是也走了。

二叔在考慮了一陣,決定把餐館改成麵館,配幾個小菜,以後主營燴麵,而未來的顧客,主要是附近的上班族。

對於二叔決定以後主營燴麵,當時小編還是很疑惑的,當我帶著疑惑向二叔詢問為什麼要賣面呢?二叔的回答讓我很佩服,二叔在餐飲界20年,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二叔說:“我這幾天在附近溜達了幾圈,快餐店和小炒店都有好幾家了,味道都還不錯,而附近雖然有家米線店賣面,但味道一般,二叔的燴麵你又不是不知道,肯定能火。”

只賣2碗麵,6種小菜

相對於以前的上百種產品,二叔在店鋪改革之後,把店鋪的產品縮減到8種 ,2種麵食6個小菜。甚至都把店重新裝修了一遍,小編覺得這已經不是調整,而是重新開了個店。

從勉強生存到月營業十幾萬,這家餐館到底做了什麼改變?

雖然產品少了,但二叔卻有更多的精力來研究產品,最終,二叔把這2款面做得極具地方特色,正宗的家鄉味道。每次顧客用完餐,都對味道讚不絕口,小編在開始時曾擔心這裡的人是否習慣家鄉的口味,而二叔說在新產品推出幾天之後,他就不擔心了。“哪怕這裡當地人吃不慣,也沒事,光是咱老鄉光顧,就不會賠本”,二叔很自信的回答。

二叔的自信是有道理的,與原來相比,現在只有面和幾個簡單的小菜,賣的多賣的少都沒事,因為不存在積壓食材,麵粉能存放的時間太長了,根本不用擔心食材腐爛,大大的節省了成本。

事實上小編的考慮是多餘的,當面館開業兩週後,根本不需要老鄉支援,每天一到飯點,店裡都是座無虛席,有時候甚至排起了隊。

而麵食的利潤還是挺高的,只要味道好,滿滿一大碗麵,配幾片牛羊肉,一碟小菜,20塊錢左右反而會讓消費者覺得經濟實惠。

從勉強生存到月營業十幾萬,這家餐館到底做了什麼改變?

精簡產品還有另外的好處,在餐館曾有一百多種產品時,每天選購食材就是一件讓人崩潰的事情,一百多種食材,所需的原材料也是五花八門,一件一件的買下來,就能把人累個半死。

而在購買食材時,需要多大的量也是讓人無比頭疼的事情,買多了肯定會有一些賣不完,那就會產生浪費,會提高餐館的成本;而買少了,在顧客看著滿滿的菜單,一臉便秘的選出一個產品時,而這時你告訴顧客這個產品沒有了,那影響也太不好了。

話說,小編曾去過一個類似的餐館,一臉糾結的連點三個菜,結果服務員回覆,沒有,小編直接無語:“你們有啥上啥吧”。然後,小編就再也沒有去過那家餐館。

後記:

現在二叔的麵館生意已經趨於穩定,小編曾經研究過,店裡有30的餐位,每天六七次翻檯,20元左右的客單價,每月十幾萬的營業額。從勉強保本到月營業額十幾萬,誰又能想到,這巨大的變化,只是因為店鋪確定了定位,精簡了產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