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命題的住房剛需——其實,住房需求的本質是投資

偽命題的住房剛需——其實,住房需求的本質是投資

1998年,隨著住房制度貨幣化改革的大潮,我國房地產市場迅速的發展和繁榮起來,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住房剛需一詞也開始“熱”了起來。彷彿一夜之間,很多人都沒了房子住,都繼續購買房子住。但是,事實真的是這個樣子嗎?恐怕並不見得,住房剛需或許只是一個偽命題。

住房需求其實是投資

住房剛需,顧名思義,人們應當對住房是急需的,其首要目的應當是購買住房來居住。從這個層面來看,購買住房是一種消費行為,和購買其他家電並沒有其他區別,或者說,其本質是更接近於購買汽車等所謂大件商品的消費。如果是僅僅為了居住,很多人都計算過租房子更划算。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要買房而不租房呢?很多人給出的理由就是租房到最後什麼都沒有,而買房自己手裡最後還能留一套房產。而且,人們購買房子並不僅僅是為了有地方住,其中摻雜了很多的其他因素,比如,房子的位置怎麼樣、物業夠不夠好、是不是學區房,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房子以後的增值情況如何。

從根本上來看,購買住房的本質是投資,是人們為了獲得未來收益的一種經濟行為。住房的收益有兩個來源:一是租金收入(包括自己住時所少交的房租);二是房產本身的增值。土地總是有限的,因此,從總趨勢上來看,房產肯定是升值的。正因為如此,許多人購買住房的行為其實是作為一種收益大而風險小的不動產投資的行為。

偽命題的住房剛需——其實,住房需求的本質是投資

剛需的偽命題

很多人都說自己是真的剛需,自己是真的需要房子住。那麼,他們真的是剛需嗎?現在的中國,很多家庭已經有了不少房子了,但是仍然說自己是剛需。一些家庭在老家的農村有房、在老家所在的縣城有房,只是在目前的城市沒有住房而已,他們並不是無房戶,僅僅是為了在新的城市買房子,方便自己的生活,嚴格來說,他們並不算剛需,他們需求的,是改善型住房。

筆者有一個土豪朋友,在離現在工作的城市僅僅幾十公里外的老家有一套別墅,在現在工作的城市一個普通的小區有一套房子,在城郊的一個高檔小區有一套房子,現在又要在市中心再購買一套房子。他要買城郊的高檔小區之前,我就給他建議過,我說你房子買那麼偏,你孩子將來上學怎麼辦?還是直接找個市中心買一套學區房好了。他說,那裡環境好啊,住著舒服。我回頭再去市中心買一套學區房就行了啊,一套住,一套上學用。我說,那你留這麼多房子幹嘛用啊?賣兩套好了。他就給我算了一筆帳,老家的房子是不能賣的,那是根,雖然平時不住,過年總是要回去意思意思住兩天的。自己現在住的這套房子是當初來工作的時候買的,現在自己雖然買了新房子,但是手上又不缺錢,這套房子先留著還能賺租金、父母或者親戚想來住了還能來住,留著還能升值,等急用錢的時候再脫手總比現在賣了划算。新買的那套高檔小區的,環境好啊,住著舒服啊,反正現在還沒孩子,兩口子天天住在那裡多舒服,就算到時候有孩子了,學區房也買好了,上學的時候住那,不上學的就會城郊住,哪套都不是多餘出來的。

偽命題的住房剛需——其實,住房需求的本質是投資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剛需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更多的其實是改善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剛需是這幾年才炒起來的概念,早些年為什麼沒有剛需這個概念呢?因為中國歷史自古以來,房子是用來住的。雖然現在也一直在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是這句話其實也點出了現在大多數人買房的本質。中國歷史上的房子,一般都是家傳的,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傳給兒子。自己家房子少了,不夠傳了怎麼辦?蓋一間就成了,只要有地方住,那個時候的房子才是真正用來住的。而在當今的中國社會,房子早已脫離了其單純的住的功能,被賦予了更多的投資性功能。

其實,住房需求的本質,是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