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殷商一个历史真相

商代 公元前(1618-1009)年

诗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高辛氏帝喾次妃简狄,是有娀国君之女。先在玄池吞燕卵,后有剖腹生契。阏伯为商人始祖,契为商人之先祖。返朴归真,玄鸟,黑燕矣!殷之元祖,发迹于邠,其地燕山山脉,今之长城内外!

辽宁省阜新市博物馆长胡健等人认为,2006年在阜新旧庙镇发现的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一处古代墓地,就是商族最早的墓地!

此言不假,确实如此,正合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燕山,商之祖地,镇山矣!

然史中又有契封于邠(今凤翔县地区),弃封于邰(今武功县地区),但这都是他们的母国,是在治水成功之后帝上给的赏封地!

商之历史久,最早是在帝喾的庶子厌越在帝喾晚年,大约在公元前2211年左右,在燕山南北,东三省建立了息慎国!

因此所以纣王儿子禄父失败后,便又逃向北疆,因此滿清皇帝也念念不忘“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滿者,盈也!纣王有盈氏七族!

追根寻源,凡是在我边疆的少数民族的先辈,大多都是在中原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中的不得志者,是在他们失败后或外逃,或被迁留放,或被戎边。

因此滿清皇朝入主中原只是一种回归,而非像小日本那样是一种外侵!

唐书.历志》“成汤伐桀,岁在壬戍,其明年,汤始建国为元祀”。

壬戍,公元前1619年,次年癸亥,前1618年,是为成汤元年,非为“工程”的前1600年!

夏桀成汤之父,正因他为帝王,所以成汤能为北亳邠地为诸侯,后迁至河南商丘,是为商侯,革命成功后,便以商为国号。

夏桀与商纣都是在中华先秦历史中名声不好的人物,两人性格极相似,横征暴虐,商纣初年抢有苏氏美女,夏桀初年与成汤一起远征岷山,抢得妹喜为妾,后又废了元妃,成汤的母亲被夏桀活活气死!这就在成汤心中留下了怨恨!

夏桀为帝时,横征暴虐,故而成汤受命,东征西怨,西征东怨,忙得不停。

压而不服,各地诸侯纷纷反抗,为了大权不旁落,成汤先是装鬼弄神对其父进行劝谏,结果被钟馗揭穿,成汤被关进水牢,后也因贿而释。成汤一释放,如虎归山,有了伊伊更是如虎添翼。

据《水经注》说,伊尹并非奴隶出身,其母在汤阴一次水灾中,把伊尹放在浴盘中,后被芦苇阻挡才未被冲走,后被人救起,又被达官贵人家有辛氏收为为养子!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学会了烹饪调制技术。

成汤娶妻,这户人家起先还是不答应,后提出了要小姐与伊尹一起出闺的条件,成汤应允!谁曾想到这段婚姻后来成了一段大美事,汤为商王,伊尹成宰相,小姐成贵妃,丈母娘成了皇后!

劝谏不成,成汤在伊尹的旨意下,决定来硬的,先是拒绝向中央集权政府,也就是朝庭进贡赋税公粮,夏桀连忙调兵遣将前去征伐。成汤连忙服软,赶快进贡。換了一年,成汤又旧戏重演,夏桀再征。几次下来,诸侯学样,也不从征!于是成汤便决定伐桀,夺取中央政权!

先是灭了周围几个诸侯国,例如葛国。后来在鸣条,今之开封,直接与夏桀对阵,兵不血刃,夏桀兵败被擒,被成汤遣送至南巢,今之安徽省巢县放王岗,并将其军队收编或解散。至今那里还有散兵遗名!

史曰:“成汤伐桀,渐有渐德,武王伐纣,未见善是!”

成汤伐桀,几乎“兵不血刃”就可取得胜利,一是成汤名气好,夏桀暴虐大失民心。再就是这都是他们父子间矛盾,家里之事外人也不好多干涉!

更奇的是他俩在父子相争时,还有一段和平对话,夏桀问成汤,现在我城内空虚,成了孤家寡人,你看是什么原因,又该怎么办才好?

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也可从成汤、武王他俩人出征誓词上对比一下看得出!

夏桀一家大小包括妹喜被成汤一路遣送至巢县西北处,三年后老死在卧牛山下,成汤还为他举行了三年谅阴举丧,三年内全国民众不举乐,不准唱歌跳舞!

当然其墓葬规格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小时候我就在村中听到过祖辈传下来的儿歌,“金牛金耙,埋在卧牛山下,谁人得到,买动天下!”极有可能夏桀被诎以后,还曾务过一段时间农!

成汤的一些昆弟并不赞同成汤所举,所以不愿与其同流合伍,而是带了一大批人去了北疆,成为匈奴族,后在外立国,常与汉魏为敌国,在商周时为鬼方!

以子弑父,在古历来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为人们所涶弃!成汤虽然革父成功,但也心虚,他曾要让务光子坐王位,务光子才不上这个当,宁愿投河自尽,以保持好的名节!

为改变自已的不好形象,成汤除了为父举丧三年外,还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留下了“桑林求雨,网开一面”等美话!

淮南子》曰:殷商“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吴至浦水,士亿有余万,然(当武王伐纣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

左东海:山东半岛;右流沙:新疆大沙漠;前交趾:越南南方;后幽都:长城内外!“普天之下,茣非王土,率土之宾,茣非王臣”,哪点比秦皇差?

尧舜时被分封在其母国邠。是为有娀氏,其国的位置在不周山之北,不周山在三危之东,三危在甘肃敦煌之南三十里。所谓戎狄,即戍地戎人,即是有娀氏商简狄之后人,简狄生契,契又居番,因此说商人最早是在我国甘肃西北方阴山山脉地区。而番则可能是新疆吐鲁番等地。后文献中又有犬戎,犬狄,匈奴之辞。犬戎、匈奴都不是贬意词。

犬戎是指简狄之女,被犬戎氏瓠盘所夺,而瓠盘为伏羲之后裔,在喾帝时没有地位,只是帝喾的一位忠实走狗,简直就是一位奴才。被帝喾当作玩物走狗,根本看不起,所以不愿将次妃简狄所生帝女赏给他。瓠盘也因帝喾忘恩负义,食言失于他,而强行夺女抢妻。并为常喾生了众多犬子犬孙,这就是原来的八戎,分散在楚越等地。

帝喾还有二子,阏伯与实沈,阏伯在商丘,即后盘庚时迁之安阳殷墟,此两位兄弟先前领地虽相连,然却不团结,因而引起帝喾不臧,故而将他俩分开,阏伯仍留原地,而将实沈外迁至陕。

商有多少年,这同商代有多少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之间互有关连。商人自契至成汤为帝前共有503年。2121-1618=503年

而自公元前1619年成汤为帝,至公元1123年古公在歧下立周建国共已有496年历史。1619-1123=496年,后人不明真情,常误把此496当成殷商总纪年,可笑又可悲!

将成汤为商侯近20年一起算进商之总年,那么如史所谓,成汤享国629年!如按成汤帝算,1618-1009=609年 整个商殷共有609年历史!

《鬻子》曰:“汤之治天下,积岁576至纣(囚西伯昌)!”1618-1042=576

先秦对商纪年传下来有629、576、496等数据,“工程”责任人在没搞明这些数据,就迫不急待地将这些数据先统加,后平分,经过所谓“综合考虑”取其一个平均整数作为商的总纪年,此种方法极不可取!

史记》云:商祖为契,契封在邠。公元前2121年,契封有商,其地为邠,这便是商人的开始。自契至成汤为帝前,商人都是夏代中央集权下的诸侯国,也名为商国。《竹书》言这期间有十二世,《

史记》列出了十三世,《荀子》说,不对,应该是十四世。

在成汤未成帝王前,《史记》列出的十三世商侯是: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围、玄冥、振亥、微甲、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

正确的应是:阏伯、契、(商均)、昭明、相土、昌若、曹围、玄冥、振亥、微甲、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成汤。

主癸为夏桀,同成汤一样也是在未成帝王前,也曾经委屈作为商侯十多年。在这段时间中,作为舜帝儿子商均,也在其间经营了四十八年。可能一是契亡,二是因为“商均不肖”,而为昭明代替。因为《荀子.成相》曾说过:“契玄王,生昭明,后居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成汤。”

阏伯之前为祝融,阏伯为商星,后土是因。在契之前商侯应是帝尧之庶兄阏伯。自帝尧封契在邠,为商侯的公元前2121年起,到成汤为帝的公元前1619年,商侯共存在502年之久。加商王609年,商族共有1111年历史!

契居番,番为边疆意思,昭明离砥居商,在舜帝亡之后,契子昭明自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腾旗的白岔山的砥石内迁至商丘,取代了舜帝的儿子商均。建立了商邑:北亳。其范围包括息慎、燕幽、孤竹一大片北方土地。尤其是在“太康失国,相土烈烈”后,商人势力更是逐渐强大,使得周人不窋丢官失职,逼得周人公刘“避桀居豳”,后又有古公迁歧。后有季历为商天子帝乙南征北战,东土原先三河(河东、河内、河西)广大地区,包括山东境内都是周人势力,就是因为商人文丁的担心周人的扩张,使得周人只得渡水滸,过梁山,节节西退。所以文王常苦叹息“东土被夺,西土受役”。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商侯的历史知道不是很多。仅知道,相土三世孙玄冥是因治水而死。玄冥儿子王亥发明了用牛车载物,搞运输,进行商贸。后又受到有易氏掠夺,而且被有易氏杀死。振亥死后,其子在河伯的帮助下,打败了有易氏,杀了其首领绵臣,报了杀父之仇。

公元前1281年左右,盘庚因避水害离商丘而迁入殷地,因此历史学家将这作为商殷的分界线。也可作为殷商从兴旺转入衰落的起点,甚至有人认为盘庚若不迁殷,商代历史可能更长些。此中可能有些道理。但这绝对不是殷商灭亡的理由。一个国家的兴旺,其领导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庸人昏君是不能使国家兴旺的,相反只能毁国亡身害民。

万物生长靠太阳,大海航行靠舵手。太阳一发威,地球万物必有其害。舵手一有误,其大海航行定有其险。尧舜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天灾人祸最多时期,鸿灾不断,旱灾连年,三凶组党,四害猖獗。正因为有了尧帝的德行,故有舜、禹等贤臣忠心实意辅佐,虽然遭遇如此大的灾难,人民生活还是基本安定,面无菜色。

故自古至今历朝各代,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称之为大圣人。就连那倡导焚书灭史的李斯;改诏指鹿为马的赵高,贪权无义,昏庸腐败的秦二世,也都不敢否认尧舜夏禹至圣。然而近年历史界却又出现了一股逆流,偏信三圣的反对派的所谓“尧德衰,舜囚尧,禹逼舜,启杀益”。信谣传非,欺骗民众,污蔑至圣。其罪过大矣!

殷商前期其政基本平稳,中期稍有曲折,帝王继位基本都是平稳过渡,武丁能在政59年更是不易。只是到了其后期,殷商又进入了历史怪圈,从纣王祖父文丁开始,中央集权与地方诸侯的矛盾激化,战争频起。尤其是与周人的亲情关系,也发生了很大裂痕。季历被困,纣王腐败,文王被囚,其子被害,比干被剖,箕子装疯,更是武王伐纣,殷商灭亡的主要原因。

对于殷商末世孙纣王的前期,史家除了指责其不听文王劝谏,囚文王了七年,烹伯邑考,、醢梅伯,脯鬼侯,杀鄂侯外,史家并无过多的书其非,然到后期则不然,自从有了妲己之后,制烙刑,剖孕妇,以致囚箕子,杀比干,使忠臣寒心,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即便是与纣王同胞的长兄微子启,也在共首山为周收买,与周血盟,先降于周!

考证历史,必须以史为据,否则难以采信,至今还有人欲为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曲指可数的的几位反面人物桀纣幽厉洗白鸣寃叫屈!君不见秦虽替周,秦人还是对周有感情的,而不同情殷纣!什么“胜者公侯,败者贼,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论,在此行完全不通!再说吕不韦为秦相,是法家而非孔孟大儒!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次曰仲衍,再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中衍尚为妾,已而为(帝乙)妻生纣,纣之父母欲置微子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秦相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叹曰:“纣辛为后,用法若此,不若无法!”

微子其人,依据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老规矩,原本应是他为殷商国君的,只因封建的等级关系,而他落选,选中了纣王受辛!微子为纣长兄同父母,只因生微子时,其母为妾,而生纣王时,其母升为贵妃,虽然微子比纣贤又长,为其父母所宠,定为既定接班人,但是大臣们就是不同意,而使纣成为接班人!弟夺兄位,微子好恨,早就有反心,想与周同盟,推翻纣王。殷纣所失,周武所成,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微子启,胶鬲等被周利用,诱为内奸,在武王的成功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古人也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三苗如此,崇侯虎也是!

吕氏春秋》、《路史》“昔周之将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名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今吾奚为处此哉?二子西行如周,至于岐阳。则文王已殁矣!

武王即位(继为西伯),(续)规周德,则王使叔旦就胶鬲,于四(方)次內,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

又使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山之下,而与之盟:‘世为长侯,守殷宗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各为三书,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于四内,以其一归。”

武王克商,念于大义,末及下车,亟求商后,微子落选,子庚中奖,封地邲城!并以管蔡康叔为三监。人算难胜天算,又谁知天下未宁,武王死于克商年,只比纣王多活了十个月!

周武王原是想周公旦继位的,而周公为报姜太公有鹰扬之烈,超凡之谋畧,在为周人打下江山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周公舍己而选他的侄子,太公的外孙,武王的遗腹子成王诵为既定接班人,此举大遭召公疑,管蔡反对,子庚不服,若从血亲而言之,他们皆有资格成为武王接班人,各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于是便有了一场克商后之内乱外祸,而纣王儿子禄父也乘机反叛,妄图复辟!

为保幼主嗣位,周公不惜大义灭亲,杀兄驱弟,克商后第三年(前1006年),岁在甲戍,进行东征三年,灭了殷商之余孽,使天下内顺而外宁,所以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赞之曰,“周公叔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牑之下者七十人,有夹辅之勋。文王遗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

曹公孟德也诗之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纣王儿子禄父兵败,北逃至幽燕,为后之满清,滿者,盈也!殷时有盈氏七族,大灾之年,偷食祭祖供品,这也成了武王伐纣的理由之一,当然因为子庚也参加了叛乱,所以也就被废,而改授微子启为殷商的新君,世为长侯,守商之祀,国名为宋!

周代 公元前(1009-256)年

首先在此声明一下,严不想给后人留下新的疑惑,而以“周失九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