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祠堂最多的古镇 118处古祠堂汇集80个姓氏 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位于京杭大运河无锡北塘段南岸的惠山古镇,因地临惠泉山麓而得名,距无锡市中心仅2.5公里。古镇以风景秀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而著称,曾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乾隆对惠山古镇的景色推崇备至,在评述江南山水时认为:“唯惠山幽雅娴静”。

惠山古镇集人文之粹,得山水之美,尤以祠堂文化最负盛名,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素有“露天博物馆”及“文化宝库”之美誉。2006年6月,惠山古镇祠堂群入选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

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人杰地灵”牌坊,是惠山古镇的标志建筑之一。明朝福建按察使、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曾为福建、湖广地区识选了许多人才。当他告老还乡回无锡时,这些地方的百姓捐钱在无锡惠山为其修建了牌坊,以报其恩德,故又称“千人报德”坊。


祠堂又称“祠庙”,是家族祭拜神灵和祖先的场所。从唐代到民国期间,惠山古镇一共汇集了118座古祠堂,密集程度为全国之最。祠堂中被祭祀的姓氏80余个,其中宰相级人物多达9人,堪称百家姓和名人传的缩影,在国内外无出其右,非常罕见。

建于清光绪八年的潜庐,又称留耕草堂,是古镇保存最完好的祠堂花园,园名出自《易经》“潜龙勿用”。该园林最初为清末官员杨艺芳的别墅,园内建筑布局紧凑,设计巧妙,其所蕴涵的隐逸文化及风水观,在近代江南园林中很具代表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已经流传千年。它的作者北宋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虽非无锡范氏的直系先祖,却与无锡范氏有着同一位祖先——迁吴始祖范隋。无锡范氏修建的这座范文正公祠,也是为表达对这位族祖的崇敬。


位于惠山上河塘的“溪山第一楼”,高10.3米,是古镇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古楼最初为元代无锡名贤强可仕的居所,清康熙年间改为祭祀朱熹的朱文公祠,楼上悬挂的“溪山第一楼”、“入则孝”、“出则忠”三块匾额均为集朱熹字而成。

据无锡地方文献记载,旧时无锡有十座庙,其中始建于五代后唐的东岳行庙规模最盛,被誉为十大神庙之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黄飞虎诞辰,当地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八庙朝东岳”民间庙会,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