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這篇文章不做產品推薦,不做具體詳細測評。對於消費者來說,作為目前唯二的驍龍855量產手機,iQOO和小米9之間的選擇其實不難,喜歡大電池長續航的用戶選iQOO,喜歡輕薄手感好的用戶選擇小米9。

更簡單一點,作為目前唯二的驍龍855手機,以及都是主打極致性價比和都沒有現貨的產品,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能夠搶到哪個買哪個。

iQOO是vivo第一款主打極致性價比的旗艦手機,iQOO品牌未來將會發展成類似榮耀之於華為的以性價比為主打特性,融合線上和線下市場的全新子品牌。如此,iQOO必須思考這麼兩個問題:

  • 如何打造一款在線上有足夠競爭力,同時又不至於影響自身主品牌產品的機子或者機子序列?
  • 在不至於影響自身主品牌產品的同時,如何打造在線上有足夠競爭力的機子或者機子序列?

這兩個問題是早期榮耀遇到的,在2017年之前,榮耀在互聯網圈的存在感甚至是高於華為品牌的,這對於華為來說其實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扭轉這一局勢的代表性機型是華為P20pro,華為在相機系統上取得了突破之後。

OPPO和一加之間有點類似這種關係,以至於在早期一加甚至被稱之為“高配版OPPO”,直到find X和 R17pro誕生之後 ,OPPO重新確定了自己的旗艦產品,而不再被調侃成“低配版的一加”,但正是因為此,OPPO 2018年的核心技術賣點:如結構光、50W超級快充、F1.5/2.4的超級鏡頭、TOF、基於機械結構的真全面屏設計等,都與一加無緣,這也直接導致了一加6T競爭力不足和在中國市場的慘敗,在一加國內的的核心渠道——京東,一加6T的出貨量僅為一加6的1/4。

而今,vivo推iQOO的時候,自然也會遇到這個問題,該如何平衡iQOO的競爭力和其對vivo主品牌的影響之間的矛盾?

vivo尋到了一個很好的契機,2018年初,vivo展示了基於機械結構的真全面屏設計產品——vivo apex概念機,這款手機在當時引起了重大的輿論反響。

但在當時,這款手機帶來的更多的是質疑,在當時的條件下,人們並不相信這款手機能夠量產,甚至有用戶在我文章的評論區表示:如果這款手機在2018年能夠量產,且售價低於1W,直播吃翔。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幾個月後,vivo NEX發佈了,基於機械結構的真全面屏設計,幾乎保留了apex的全部特性(放棄了半屏屏下指紋),在保證8mm厚度的前提下,電池做到了4000mah,該設計不僅量產,還是以一種非常舒適的方式實現的,不得不說,vivo在手機內部堆疊上的功力足夠深厚。

整個2018年,國產手機們對真全面屏設計進行了大量探索,如oppo find X的全相機模組升降、mix3和magic2的滑蓋設計,努比亞X和vivo NEX 雙屏版等,但最為大眾所接納的和最成功的設計只有這款延續自apex的基於機械結構升降式前置相機的設計。

這種設計以最小的代價解決了真全面屏設計的全部壁壘,且基本沒有犧牲自拍和視頻通訊體驗。這種設計經過NEX在大眾市場的檢驗之後,vivo認為這於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所以在其2018年的主打產品X27上採用了這種設計: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根據工信部消息,X27之外,vivo還有一款類似設計的低端產品,以及很可能還有一款定位高於目前X27的X27pro,加上即將到來的NEX3,vivo很可能將自家主打產品全部切換成基於機械結構的真全面屏設計: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這意味著,vivo將藉助2018年大獲成功的機械結構設計,提前步入真全面屏時代。

在主流的市場依然處於異形屏時代的前提下,vivo提前進入真全面屏時代,這給予了vivo做iQOO這種性價比產品和品牌絕佳的契機,在回答我前面提到的兩個問題中,vivo很好地回答了第一個問題:

如何打造一款在線上有足夠競爭力,同時又不至於影響自身主品牌產品的機子或者機子序列?

vivo給出的答案是設計的差異化,性價比的前提是性,當然,這個“性”不只是soc,對於手機,我們對其“性”的理解應該更廣泛一些,包括性能、設計、電池、快充、相機、結構光、TOF、屏下指紋,以及一些其他的元素,等等,應該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

vivo用設計的差異化來區分主品牌和iQOO子品牌,以避免自家產品之間的“打價”,iQOO依然是傳統的水滴屏設計: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還不只是這些,vivo為了加深這種差異化,對首款iQOO手機進行了遊戲風設計,包括配色、燈條、兩個虛擬實體鍵、銅管散熱等等。

至於這種差異化到底能不能真正讓消費者接納,從而消除自家產品之間的“打架”,這尚需市場來檢驗,在此我們不做過多評價,我們來思考第二個問題:

在不至於影響自身主品牌產品的同時,如何打造一款在線上有足夠競爭力的機子或者機子序列?

關於這個問題,我準備從四個方面進行解讀,這也是我在想法裡預熱過的:

  • 第一、遊戲向的手機前提是一款大眾化的手機——詳解iQOO內斂的悶騷設計;
  • 第二、要超薄還是大電池?——長續航帶來的安全感以及視覺厚度與物理厚度的差異化;
  • 第三、超級快充——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全新體驗,這部分我在mate20pro的體驗中已經提到過,這次進一步進行解析;
  • 第四、vivo第一款極致性價比的產品,聊聊iQOO的使命和任務。

第一、遊戲向的手機前提是一款大眾化的手機——詳解iQOO內斂的悶騷設計

在vivo開始預熱的時候,iQOO被認為是類似黑鯊的遊戲手機,在彼時,我對此表示了質疑,因為遊戲手機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這種服務於小眾市場的產品不足以形成能夠影響國產手機格局的品牌影響力,從而為vivo在接下來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供幫助。

黑鯊手機在遊戲手機領域做得是很好的,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只取得了50W臺的銷售成績,這對於小米來說,是杯水車薪,且由於其過於遊戲標籤化的設計,讓其很難從遊戲領域走出來,成為更多大眾的產品或者品牌。

這其實是每一個品牌,尤其是做大眾消費品的品牌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立足於小眾市場,謀求生存空間,然後不斷優化迭代,進入大眾市場,成為普適的產品?

有的產品或者序列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如華為的mate,mate最初切入的是商務手機市場,主打大屏和長續航,但隨著這個序列的不斷成長,而今其定位已經發生了足夠明顯的改觀。

在mate20系列發佈會後的記者專訪會上,我對餘總提出了這麼個問題:華為的mate系列一直是主打大屏商務定位的,可mate20pro無論是基於雙曲面屏世界的圓潤機身還是日漸時尚的配色,都讓其和傳統的商務手機有明顯的區別,甚至有些主打市場的P系列的特點?

餘總給出的答案是:轎車也需要性能,越野車也需要顏值,華為需要將mate打造成普適的大眾產品,而不僅僅是面對商務群體。

iQOO如是,這款手機做了足夠多的針對性遊戲優化:包括驍龍855、最高12GB的大內存、大電池和超級快充、兩款虛擬遊戲輔助鍵、燈條、炫酷的機身和色彩設計、散熱銅管、針對性的遊戲系統優化等等。

但iQOO依然是一款大眾化的遊戲風手機而不是一款專門的遊戲設計,標配般的iQO的機身色彩並沒有宣傳上所顯示的那麼浮誇,背後的燈條也更多的是一種消息提醒式的設計,而不是遊戲風裡備受追捧的跑馬燈光效。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我拿到的頂配版本更是如此,低調內斂的灰色機身設計,你很難將其和炫酷風的遊戲手機結合起來,背後的燈條更像是一種優雅的裝飾,而不是炫酷的加持,這很有意思的。

不同於黑鯊或者紅米背部的硬朗風設計,iQOO依然採用的是vivo延續多年的圓潤細節處理: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以及底部設計,具有很明顯的vivo元素,一脈相承: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第二、要超薄還是大電池?——長續航帶來的安全感以及視覺厚度與物理厚度的差異化

在iQOO曝光之初,工信部很快給出了其具體參數: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8.51mm並不是一個輕薄的數據,對此我很難理解,並且諮詢了vivo的朋友,vivo的朋友表示:不用擔心,真機給人的感覺不厚很厚的。

真機上手之後也的確如此,vivo通過腰線的設計,改善了真機的視覺厚度和握感: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這其實不是第一次出現類似的事情,2018年OPPO find X的物理厚度參數就是9.6mm,這幾乎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在2018年,居然還有手機在旗艦機上做近1cm的厚度?

OPPO的朋友表示,別擔心,慢慢看,後續證明他說的是對的,機會沒有用戶反應find X太厚了,相反,拿到真機的朋友覺得這款手機是比較輕薄的。

同樣的例子出現在了8.6mm厚的華為mate20pro身上,這很有意思。

在這裡,我們需要了解一個詞:視覺誤差,即錯覺,是指人們對外界事物的不正確的感覺或知覺。最常見的是視覺方面的錯覺。

如這幅圖: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左邊的正方形明顯比右邊的圓形看起來大,但實際上,右側的圓的直徑和左側的正方形邊長是相同的。

另一幅圖中,左側的正方形和右側的圓看起來大小差不多,但實際上,右側圓的直徑比左側正方形的邊長要大12.5%: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對於手機設計如是,更方和平整的設計會從視覺上給人以厚重的感覺,而通過一定的機身線條和色彩設計,整機的視覺厚度會發生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find X 9.6mm的厚度依然給人一種輕薄的視覺感受,因為曲面機身和屏幕設計下,find X的金屬邊框厚度很窄,而曲面部分利用材質和位置的變化,消除了視覺上的“厚"的體驗,而曲面設計,由於和手掌貼合得更好,握感上的“厚”也被消除了。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上圖中,從左到右依次是小米mix2、華為P20pro、iQOO和小米note3,物理厚度數據分別為:7.7mm、7.8mm、8.45mm和7.6mm。

當然,iQOO的真實厚度畢竟最厚,這臺手機利用腰線的設計消除了物理厚度帶來的厚重感,但從底部依然可以看出其是最厚的: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實際上,近年來手機在物理厚度上“薄”的設計大的趨勢已經被完全顛覆,主流手機廠商中,iPhone自iPhone6達到最薄的6.9mm之後,iPhone X恢復到了7.7mm,XR更是達到了8.3mm,三星note9的厚度達到了8.8mm,華為P20pro的厚度是7.8mm,mate20pro則是8.6mm。

一向堅持超薄設計的OPPO和vivo也在其新產品中拋棄了這一設計趨勢,2018年vivo當家旗艦的NEX和NEX雙屏的厚度都達到了8mm,OPPO R17pro的厚度達到了7.8mm,find X則做到了9.6mm。

根據工信部數據,即將到來的X27則是8.95mm,而曾經,這個系列做到了約5mm的厚度,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改變。

在超薄和大電池之間,主流市場選擇了大電池,這億趨勢在2018年得到了驗證,在2019年大概率會更進一步。

輕薄和大電池之前,顯然大電池才是剛需。

第三、超級快充——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全新體驗,這部分我在mate20pro的體驗中已經提到過,這次進一步進行解析

關於超級快充,我在mate20pro的測評文章中進行了相關說明:

40W、4200mah電池,15W無線快充,這幾個詞組合在一起,與當初P20pro上,1/1.7英寸大底,等效80mm長焦一樣,成為名副其實的number1,目前全球手機最好的體驗,沒有之一。

很多人喜歡討論這款手機的快充速度到底是多少,能夠持續40W快充的速度多久等等,當然,這是有意義的,對於技術的探討從來是發燒友最大的興趣之一。

但我更願意去討論其對於消費者使用習慣的改變。

曾經我面臨這樣一個難題,睡覺前給手機充電的問題,充一整晚時間似乎太長了,所以只能在下班後進行充電了,而這個過程中如果需要使用,就需要把手機拔下來,使用體驗是間斷的。

而今,我晚上不再需要給手機充電了,在起床的時候把手機插上,30min能夠充80%左右,而正常對於我來說,一天的使用到第二天起床,還能剩餘30%左右,這讓在起床到到上班之前的時間裡可以充到90%以上。

也就是說,40W快充+4200mah電池的組合,讓我在一天中絕大部分時間裡,是不需要接觸手機充電器的,而這在之前的手機裡,是不存在的。

iQOO是類似的產品,44W快充+4000mah大電池,缺失了無線充電,算是縮小版的mate20pro吧,不過這很好理解,畢竟前者售價5399,而後者3299(2999版本無超級快充,差評!)

iQOO的充電速度非常快,實測15分鐘充滿50%,30分鐘充滿85%: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第四、vivo第一款極致性價比的產品,聊聊iQOO的使命和任務

vivo自2017年末推出首款屏下指紋識別全面屏手機以來,其向科技品牌轉型的意圖十分明顯,之後vivo相繼發佈了NEX和NEX雙屏版,前者以靠機械結構實現了當時條件下最為極致的全面屏設計,後者依賴雙面屏,升級了自拍、引入了ToF等。

vivo此前廣受詬病的有兩點:

第一是科技屬性不足,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產品是核心,技術是靈魂。vivo通過對屏下指紋的引領和NEX系列的發佈,成功扭轉了自身“科技屬性”不足的問題,接下來需要著手去解決第二個問題:

第二、性價比低的標籤,縱觀現有手機品牌,所有主打線下渠道的產品,在2000-3000價位,其性價比與vivo區別並不大,如蘋果、三星和華為,但只有vivo和OPPO面臨了極大的輿論壓力。

當然,vivo自身從18年之前不重視高端是重要原因,X系列的存在感超過了x play,人們自然會拿其進行比較。

現在,iQOO成為了類似榮耀的主打性價比的品牌,這對於緩解vivo“性價比低”的輿論壓力是有很大好處的。在此基礎上,vivo可以專注於提升自有品牌的極致技術,走向高端市場。如華為,因為有榮耀的存在,把極致性價比的需求集中在榮耀身上,這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走量利潤兩不誤。

iQOO是類似榮耀之於華為,而不是一加之於OPPO,這很重要,因為一加是一個獨立的品牌,它可以依託於OPPO的供應鏈和生產能力以實現快速供貨。但它沒辦法超脫於OPPO,18年OPPO最引人矚目的東西,如50w快充、結構光、基於機械結構的全面屏設計、F1.5/2.4可變光圈設計等都與一加無緣。

iQOO不同,首發44w快充就是一個極其明顯的信號。iQOO明顯擁有更高的戰略地位,由此帶來的產品的更多操作空間和可能性,也能夠更多地利用vivo的資源來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序列,從這個角度出發,未來基於互聯網渠道,但又同時會鏈接線下的三大“新型互聯網手機品牌”,iQOO比一加更有機會。

正如魅族李楠所說,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二線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未來會是大廠+副牌的玩法,而非目前的一線+二線: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iQOO不可能憑一款產品一飛沖天,這款產品有亮點,也有不足。iQOO是一個會推出系列產品的子品牌,而非類似黑鯊的遊戲手機。

但這款產品的遊戲傾向似乎太明顯了,它大概率會受遊戲用戶追捧,這在品牌發展初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類似於華為mate系類在最初主打商務大屏,所以整機設計十分方正。

但隨著這個系列做大,其必然需要突破固有的小眾市場而成長為大眾產品,這是華為在思考的,也是未來iQOO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上,我們聊清楚了在文章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

  • 如何打造一款在線上有足夠競爭力,同時又不至於影響自身主品牌產品的機子或者機子序列?
  • 在不至於影響自身主品牌產品的同時,如何打造一款在線上有足夠競爭力的機子或者機子序列?

最後我們聊聊相機,這篇文章不做產品推介,但對於喜歡這款機子的用戶,必然存在一個這樣的疑慮:這款手機的相機到底如何?三攝是否是噱頭?

首先,這款手機的三攝就是噱頭,毫無疑問的,它只是一款主攝為imx363,和兼帶超廣角的雙攝設計,這不同於18年主流的主攝+長焦方案,在vivo X23和華為mate20系列之後,超廣角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在主流手機中普及,當然,這種普及是正確的,因為超廣角真的很好用。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尤其是在拍建築並進行對比的時候: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超廣角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主攝

vivo的超級夜景模式與華為不同,在光線較好的場景下區別不大,只在極限暗光環境下才會有明顯差異: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超級夜景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普通模式

自從手機廠商們開始大力宣傳超級夜景模式之後,數碼愛好者便執著於分析照片的寬容度,但實際上,照片的曝光應該是受人控制的,而不是機器,機器在很多時候只是提供達成某種場景的能力,而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要拍成同一種風格,在這面這組照片中,非超級夜景模式的氛圍感更好: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超級夜景模式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普通模式

而在 一些特殊的場景裡,曝光應該是由拍攝者自主控制的,而不是手機: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手動大幅度壓低曝光值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超級夜景

在這樣的場景裡,超級夜景做得越好,越是笑話。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以上所有場景都是夜景和極限暗光條件下拍攝,至於在光線良好環境下,iQOO的素質沒有任何問題:

iQOO手機,一款極致性價比的全新旗艦,它來自vivo!

對於數碼發燒友來說,對於手機的考量是各種極限條件下的對比和測試結果,然而,對於真正的普通消費者,這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真正的普通消費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兩個:

  • 第一、這臺手機好看嗎?
  • 第二、這臺手機好用嗎?

對於第一個問題,這臺手機有些偏遊戲風,雖然不算是遊戲手機,但外觀設計和色彩選擇依然是有一些浮誇的因素,這可能也是為了和未來的X27進行一定程度的差異化,iQOO必然擁有相較於vivo X27更高的性價比,那麼顏值上有有折扣的。

當然,在目前的手機市場,線上品牌,包括榮耀、小米、一加在內,其顏值和線下品牌依然是差距明顯的,這一點從手機色彩設計和細節打磨上就可以看出來。

線上機型的代表,小米9,其機身色彩的設計和諸如P20pro的極光色、mate20pro的翡冷翠、R17pro的凝翠率等等,差距是十分明顯的。

對於第二個問題,iQOO在發佈之初最為人所詬病的是相機而不是顏值,這其實有點兒讓人意外的。

顯然,iQOO的第三顆攝像頭不行,缺失了長焦頭也是一個槽點,但其主攝和超廣角的素質是沒問題的,能夠滿足我的日常需求,我相信也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日常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