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常見的4種現象,對照看看,你中了幾個?

都說女人懷孕了就是十個月的皇后,懷孕了什麼都不用做,專心養胎就好。其實,即便懷孕了什麼都用做,孕媽自身也過的不好,比如說,孕吐反應,多數孕媽都免不了要吐一道,孕媽肚子大了睡覺翻身都是問題,更別提整個孕期的尿頻了,也是挺折磨人的。我們來看看,懷孕後常見的4種現象,對照看看,你中了幾個?

1、孕吐

懷孕後常見的4種現象,對照看看,你中了幾個?

孕吐是早孕反應的一種,大部分孕媽都會經歷孕吐。開始妊娠後,大約從懷孕第5周開始(也有更早些開始的)會發生孕吐。孕吐的原因可能孕早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的迅速升高和雌激素水平升高,導致孕媽的嗅覺和對氣味的敏感度提高了。一般過了頭3個月孕吐會減輕,少數的孕媽可能會持續到 5、6個月。

2、尿頻

懷孕後常見的4種現象,對照看看,你中了幾個?

懷孕大約一月左右的時候,因為體內荷爾蒙濃度改變,導致子宮頸腺體分泌增加,陰道粘膜增生產生白色粘液,稱為白帶。而子宮的漸漸變大,會不斷的壓迫到膀胱,膀胱的容量會愈來愈小,所以,懷孕一個月的時候會出現尿頻現象。而懷孕後期,因為增大的子宮壓迫膀胱或子宮不規律的收縮刺激膀胱,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尿頻。目前為止,孕媽的這種情況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唯一緩解的辦法是,不想晚上頻繁起夜的,睡覺前2小時儘量不要喝太多水。

3、手腳抽筋

懷孕後常見的4種現象,對照看看,你中了幾個?

孕媽懷孕後還會有抽筋的現象,一般懷孕到六個月左右的時候腿部會抽筋,因為這時寶寶在慢慢的長大,需要的鈣量會多一些,如果媽媽身體裡缺鈣,就會出現腿抽筋現象,不過有時候著涼也會抽筋。孕媽腿抽筋通常發生在夜間,一般是小腿肚和腳部肌肉發生痛性收縮。可能伸個懶腰腳底、小腿或腹部、腰部肌肉就抽筋了。改善的辦法是,孕期多補充鈣質,對自身和胎寶寶發育都好。另外,避免長時間步行或站立,一般來說,站或走30分鐘,建議休息10分鐘,避免過度疲勞。休息時,可將腿部稍微抬高,腳趾儘量向上伸展,可以幫助小腿後部肌肉舒張,減輕腫脹、不舒服的感覺。伸直膝蓋,並把腳掌向膝蓋的方向往上彎曲,並小心地以踝部進行繞圈運動,也可減輕抽筋的疼痛症狀。

4、睡覺腰痠背痛

懷孕後常見的4種現象,對照看看,你中了幾個?

隨著胎寶寶的不斷髮育,孕媽的孕肚也會不斷的增大,尤其是孕媽站立的時候,正常的生理的弧線、脊柱的彎曲發生了改變。腰部為了維持直立,腹部大孕肚的重量,往往是腰背肌、脊背兩側的肌肉承擔。所以孕媽孕期常常還會感到腰痠背痛的。緩解的辦法是:坐立的時候可以在背後、腰部加幾個大抱枕,增加腰部支撐力,減緩腰痠的狀況,另外,睡硬床墊、穿輕便的低跟鞋,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懷孕後,你還有哪些妊娠反應?歡迎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