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這是一個所有浙師人都走過的地方

這是一個許多浙師校友畢業後常想念的地方

北門

那個讓浙師人胃和心都無限溫暖的地方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無論在哪裡

美食的魔力總是難以抵擋

在浙師亦是如此

除了食堂裡的浙師味道

這個叫北門的地方更是珍藏了所有浙師人太多難忘的回憶

並非是浙師人對吃情有獨鍾

而是熟悉的味道總能把人帶回心裡最牽掛的地方

想起母校,念起北門

曾經最美的青春歲月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北門是回憶,美食是相逢

它是回一趟浙師最美好的理由之一

味道里的故事

讓天各一方的浙師人回到這裡

相聚在一起

故事裡你和我都在

此時

正是旋律響起的時候

歐靜雅:老師,這裡是哪兒啊?我剛剛來到浙師大,對周圍還不是很熟悉。

莫小錚:那你聽我講講啊……算了,我直接唱給你好啦!

從前年少時 喜歡在校園四處遊蕩

和村落交錯的 是人們心中懷想的地方

匆匆的喧鬧聲 彷彿迴盪在耳邊

像是帶我 又回到了那一天

我走出了北門 迎面而來是夜晚的繁華

穿格衫的少年懷裡抱著水果攤剛買的西瓜

他可愛的女朋友 氣呼呼地跟在他的身後

小嘴一撅 用力扯著他的衣袖

北門的春天 鶯歌銜玉燕

在街邊 風吹起從前 晴天

陽光灑在如畫的街

北門的夏天 驕陽柳如煙

在街邊 燒烤一串串

而我開始 垂涎

Rap:

牽著手 抬起頭

放下心事跟我走

只有楊國福和張亮在意你的感受

就是這個節奏 我們一起夢遊

到北門那些燈火璀璨的地方走一走

出門口 左或右

喊上你的好朋友

別在宿舍 那裡沒有消愁的酒

心情的好壞 要自己去左右

有桂林米粉麻辣香鍋酸菜魚在等候

每到開學季 寂寞就會追不上我

騎著小紅小黃 還有誰能騎出這拉風的氣場

二樓的商業街 那個店鋪剛剛打烊

十足櫥窗 慢慢鎖上了流光

凜冽的歲末 杏園大道上匆匆忙忙

有人剛下課 嘴裡就唸叨著三丫頭的熱湯

走過大花壇的時候 他優雅地跌了跟頭

手中一點點 開始一點點撒漏

北門的秋天 簌簌的落葉

這紛飛的世界 讓我不禁

拿出相機咔嚓咔嚓

北門的冬天 落雪又堆疊

我手中 明亮的相片流轉季節

莫小錚:Say

歐靜雅:nananana…… 莫小錚:哎喲,不錯哦

歐靜雅:nananana…… 莫小錚:哎喲,好久不見

歐靜雅:nananana…… 莫小錚:哎喲,的意思是

歐靜雅:nananana…… 莫小錚:就是你沒話講的時候可以,哎喲?

多少的歲月 吹過這條街

曾日夜陪伴過我的那些

不會隨著記憶幻滅

如今星推月 春秋又更迭

有離別 但也有故事攤開新的 一頁

歐靜雅:哇,好好聽,但是我不太懂中文的歌詞,老師可以再唱一遍嗎?(偷笑)

莫小錚:這樣歐靜雅,你先回去,我們有機會再聯絡噢。

— 歌曲《北門》歌詞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俯瞰北門夜景。

《北門》的作者是浙師大國際學院的研三畢業生高錚(莫小錚),浙師時光裡關於北門的鮮活記憶給了他創作的靈感。

創作歌曲,是高錚在非洲擔任漢語教師志願者期間。“因為那裡每天都只能吃些比較常見的食物,所以就更加懷念北門各種各樣的好吃的。”高錚說。

《北門》的歌詞靈感,有時是剛剛給培訓班上完課,也有時是一個人做飯。“那時就很想念北門的各種好吃的東西:雞排、麻辣燙、麻辣香鍋,還有奶茶,然後就有了這首歌。”高錚說。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高錚

四段主歌和副歌,高錚寫了北門春夏秋冬四季場景,“這象徵著一年又一年,無論人走人留,北門都在這裡。“高錚說。

在高錚看來,除了食堂外,北門是另一個溫暖浙師人胃的地方。“每一位浙師人肯定都對這裡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寫這裡也會最大程度上引起大家的共鳴。”高錚說。

歌曲開頭的女聲是高錚的學生歐靜雅。在莫桑比克孔院時,歐靜雅曾獲得過中文歌曲大賽冠軍、莫桑比克首屆中學生漢語橋比賽冠軍,在高錚和當地教師塞爾的指導下來到中國參加第十屆中學生漢語橋比賽,還獲得了非洲組的洲冠軍。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漢語橋冠軍團隊合影

高錚(左二)、歐靜雅(左一)

去年,歐靜雅申請到來華留學獎學金,並在浙師開啟了自己的留學生活。“我在歌曲開頭、結尾設計了這樣的對白,就像是她剛來到浙師大,我作為一個畢業生為她介紹北門一樣。我覺得這些亮點讓這首歌更有意思了!”高錚說。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清晨的包子鋪 中午的炒飯堂

夜宵時的烤豬蹄攤

……

一日三餐四季

這裡時刻關懷著浙師人的味蕾

一樣的北門

在不同年代的浙師人眼裡卻有不同的記憶

是相聚、是離別,是一幕幕無法忘懷的浙師故事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約著去北門,一定會在“大花壇見”講述人:插畫師 趙漢青

作為一名插畫師(微博@苓飛),來自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油畫方向2013級的趙漢青在他的首個系列插畫《師大日常》中曾經用畫筆記錄下和朋友們一起逛過的北門。

“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是師大將我們又聯繫在了一起。對我來說,畫這些畫也是在回憶大學時光。我會繼續畫師大故事、師大美景、師大美食……我想,將師大畫下來,是我們美院人紀念母校的最好方式之一。”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趙漢青筆下的北門。

“北門讓我的眼、耳、口、鼻都浸潤在名為‘生活’的涓涓細流之中”講述人:黃敏華

多,是我對它最初印象的概括。人多,店多,分岔路也多。選擇任何一處駐足都有各種各樣的香味襲擊而來,邁向任何一個方向都有連綿不斷的商鋪招徠顧客。在這裡,我聞到了一些煙火氣,它不同於大學這座黃金屋,它讓我的眼、耳、口、鼻都浸潤在名為‘生活’的涓涓細流之中。

我不斷從北門走過。走過秋季傍晚,看到佝僂的老奶奶拉著小車,她的脊背畸形得與駱駝沒什麼兩樣,她拒絕交談,用背彎鋒利的稜角保護自己。走過冬季深夜,守著煎餅果子的大娘在攤位上打盹兒,想把果子裝進袋裡,卻因疲乏眯起了眼,不禁搖晃。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也徐徐走過春季早晨,包子鋪剛揭開蒸籠的蓋兒,熱氣騰騰的包子,有著與驕陽一樣的溫度,好似在為一年的奮鬥開始而歡欣鼓舞。最後,我匆匆走過夏季正午,在金華的高溫之餘,還有蜜雪冰城的冰淇淋足以慰藉我內心的燥熱。

“一天的疲憊和焦慮都能被一晚熱氣騰騰的牛雜麵治癒”講述人:陸施冰

初到師大,我在北門吃的第一頓就是學姐傾情推薦的三丫頭牛雜麵。面煮上一會兒倒入碗中,放上牛雜,在淋上特色的滷湯,一碗牛雜麵就完成了。湯汁濃郁鮮美,Q彈的牛雜處理得很乾淨,吸滿湯汁的麵條和白菜絲融為一體,加上無限量的香菜,一口下去唇齒留香。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三丫頭

“聽老闆說,因為他有三個女兒,所以把店名定為‘三丫頭牛雜’。憑藉著一如既往的好味道,北門的店鋪更新換代,三丫頭卻屹立不倒,已經走過七個多年頭。

三丫頭對於我來說更像是深夜食堂一般的存在。上完最後一節課、完成活動的收尾工作或者是學習至圖文閉館後,我和幾個好朋友總是會特意去北門吃上一碗,疲憊和焦慮都被熱氣騰騰的牛雜麵治癒了。

一碗牛雜麵,包含了一代代浙師學子的青春記憶。當我畢業以後,依舊會懷念一碗牛雜麵下肚後和朋友走在北門的滿足與感動。”

“高村像一張網,網羅了中國各地的美味佳餚”講述人:微博 @方樂樂_

高村的大大小小店鋪有上百家,上百家店裡,走三家離不開一家吃的。高村像一張網,網羅了中國各地的美味佳餚,大到魯川蘇粵、閩浙湘徽各地菜式,小到各式小吃,以至於養成師大學生挑剔的味蕾細胞。

“我不在平叔小炒,就在去平叔小炒的路上。我不在去平叔小炒的路上,就在準備去平叔小炒。”紅燒肉是進店必點的,當切成J狀的肉粒經過高火的煅燒,混以薑片,醬油和各種調味料的冶煉,當它閃著妖冶的色澤明晃晃地誘惑你的視覺味蕾嗅覺的時候,你便會明白,為何會獨愛這一盤紅燒肉了。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俯瞰北門夜景。

有一位畢業了N年的學長,曾經跟我半夜電話,”咬牙切齒”地懷念平叔的紅燒肉。去平叔的次數多了,熟到可以不翻菜譜,便在那紙上落筆生"菜名"。毛芋排骨零露溥兮,酸辣土豆春日遲遲,芹菜香乾卉木萋萋,金針豆腐燕燕于飛。

“東陽土菜館的土雞煲是最為出名的。開筷前是整雞一隻,輕輕觸動,雞就”四分五裂”了。雞湯鮮美,雞肉酥而爛,成為進店必點菜餚。重慶鮮魚館的酸菜魚真心麻辣爽口,在海芝排骨飯吃飯是大口吃肉,大口喝湯,大快朵頤,葉子乾鍋從江蘇跨省而來,土豆片炒得有肯德基薯條的味道,品味軒的脆皮豆腐是高村最好吃的,香麵館賣掉的雞蛋麵圍起來可以繞師大一圈,楊傳老廚的口水鴨總是讓我那麼心水,五穀麵坊的老闆娘笑臉盈盈,桂林米粉的煲仔飯,就在烤焦了的那層鍋巴里沉醉。”

九點後的北門,是夜宵一條街,吃貨們頓覺天堂來了。剛下課手抱本子的,或剛從330的未班車,上蹦落下來的,三五成群,下里巴人。

縉雲燒餅的叔叔在揉、按、貼、揭中利索完成一個燒餅從麵糰到薄餅的傳奇。不正宗的溫州瘦肉丸在湯水中慢漾,青青者芹。玉米在炭火的煨烤下粒粒飽滿,老馬燒烤在炭火星光中,油鹽醬蒜中肆意蔓延一種叫“香”的味道。臺灣飯糰我卻獨愛它的壽司,蔬菜捲包裹的是紅綠白黃的彩色,精武鴨脖的鎖骨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蝴蝶骨”。美然的黑鑽是麵包愛上蛋糕的故事,珊珊家的蛋撻5塊錢兩個。北京烤鴨的鴨片地塊塊均勻,需要蘸著特質的醬包才夠味。街七的冰糖水五顏六色,就像一一個彩色的夢住在了象牙塔,水汽打溼了杯子,我握著它,五指發冷。

北門的夜

繁華似小香港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北門來了!|  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師!

《北門》中唱道:

“多少的歲月 吹過這條街”

沿街的店鋪一再更迭

北門卻像沉默的掌鏡者

忠實記錄下浙師人的酸甜苦辣、笑語歡顏

歲歲復年年

記者 | 孔曉睿 鄭夢蝶 王青

攝影 | 池亨穎 盛倩雯 李溯寧 劉欣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