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2026年世界盃已經確定將有48支參賽球隊,足球整體水平最高的歐洲獲得了16個席位,非洲9席,亞洲8席,南美洲6席,大洋洲1席,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8席。結果一出,球迷們紛紛表示亞非恐成最大贏家,國際足聯給足了中國隊面子。而唯二獲得過世界盃冠軍的歐洲和南美洲分別只增加了2個席位和1.5個席位,FIFA劫富濟貧的思路暴露無疑。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今天,球兒哥就帶大家感受一下那些年世界盃的擴軍史,看它是如何從13支球隊演變成48支球隊參賽的。

1930世界盃

13支球隊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當時的世界盃足球賽還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所有的13支參賽隊都是被邀請參賽的,而沒有打預選賽。13支球隊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第一名進行半決賽,勝者爭奪冠軍。就這樣,東道主烏拉圭隊只打了4場比賽(兩場小組賽、半決賽和決賽)便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足球世界冠軍。

1934/1938年世界盃

16支球隊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從第二屆世界盃開始,實行了預選賽制度,報名參加世界盃的國家隊必須先進行預選賽,決出16支球隊參加決賽階段比賽。這屆盃賽的16支決賽圈球隊第一輪就直接進行淘汰賽決出八強,然後再進行第二輪淘汰賽決出四強。然後再是半決賽和決賽。連續兩屆,都是意大利最終奪魁。

1950年世界盃

13支球隊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屆世界盃賽於1950年在巴西舉行。本屆盃賽的賽制又有重大改變。因二戰剛剛結束,所以參賽隊較少。參加決賽階段比賽的13支球隊先分成四組,每個小組的第一名在進行第二階段的循環賽,成績最優秀者獲得冠軍。結果烏拉圭隊在最後一場關鍵比賽中2比1戰勝東道主巴西隊,第二次加冕世界冠軍。本屆盃賽也成為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屆沒有真正的最後決賽的世界盃。

1954-1970年世界盃

16支球隊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從1954年到1970年的5屆世界盃,參加決賽周比賽的球隊數目被固定在16支。16支球隊分成4個小組前兩名進入8強,進入8強之後,開始進行淘汰賽,類似於此前16支球隊時的歐洲盃,這也奠定了世界盃賽制的基礎制度。德國隊在1954年實現伯爾尼奇蹟,英格蘭在1966年以東道主身份奪冠,而巴西獲得了其中的三屆世界盃(1958,1962和1970),奠定了足球王國的地位。

1974/1978年世界盃

16支球隊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1974年世界盃在前聯邦德國舉行。本屆盃賽的賽制又改為了兩階段小組賽。參賽的16支球隊先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前兩名進入8強,然後再分成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第一名直接進入冠亞軍決賽。這兩屆比賽中荷蘭在決賽分別輸給了聯邦德國和阿根廷,成為無冕之王。

1982年世界盃

24支球隊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這屆比賽參賽球隊增加到24支,賽制也進行了小小的改動,24支球隊分成了6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前兩名進入複賽,複賽中的12支球隊分成4個小組,每組三支球隊,進行單循環賽,每個小組第一進入半決賽,兩場半決賽的勝者進行決賽,決出冠軍。結果意大利隊在決賽中戰勝了前聯邦德國隊,成為繼巴西之後第二支三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

1986-1994年世界盃

24支球隊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同樣是24支參賽隊,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再次恢復了1974年以前的賽制, 24支參賽隊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前兩名和成績最好的四個小組第三晉級16強,然後就開始淘汰賽,類似於去年的歐洲盃賽制。

1998-至今的世界盃

32支球隊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1998年至今,世界盃擴軍至32強。1998年法國世界盃,賽制在前三屆的基礎上,又有微弱的調整。32支球隊分成8個小組進行單循環賽,每個小組的前兩名進入16強,然後的比賽流程就和前三屆完全一樣了。 法國、巴西、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分獲近五屆的冠軍。

世界盃擴軍史——國際足聯的劫富濟貧之道


歷史不斷髮展和被創造,歐足聯曾經在歐冠上大刀闊斧地改革,目的是劫富濟貧,結果卻不甚理想,四大聯賽依舊強勢,反而造就了更多的大比分。去年的法國歐洲盃也首次擴軍到24支球隊,觀賞性卻遭受質疑。決定足球實力的依然是自身的發展,世界盃改制48支參賽隊後,中國隊面臨著空前的機遇,而歐洲區的預選賽將演變成曾經的歐洲盃預選賽。到時候會有怎樣的故事?讓時間去說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