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需要“去標籤化” 2019/3/9(917)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在日常生活中,會聽到這樣一些話:80後是“垮掉的一代”,90後是“浮躁的一代”……當被加上這些標籤之後,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就被冠以上述的特徵。今天,小編要推薦的電影《綠皮書》,裡面講述的是主人公從觀念固化、滿懷“標籤”,到放下成見,刷新自我的故事。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這部被五個獎項提名入圍奧斯卡,最終收穫最佳影片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影片,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註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如果走錯一步,都面臨著被白人羞辱甚至毆打致死的風險。電影《綠皮書》以此背景出發,改編自真人真事,描繪鋼琴師唐與司機託尼的南方巡演之旅。

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嚴重,尤其在美國南方更為赤裸張狂。當時黑人的社會地位遠不及白人,然而電影中的兩位主人公唐和託尼的狀況卻剛好顛倒。白人酒店保鏢託尼受僱於黑人天才鋼琴師唐,擔任南方巡迴表演的司機兼保鏢。唐來自中高階級,黑人身份的他,言行舉止更有禮節,一絲不苟又文質彬彬,一派高雅且從容自信;而託尼雖是白人,卻混跡於底層世俗,不拘小節,出口成髒,對黑人還持有刻板印象,以及看不順眼即動手的生活習慣。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但隨著相處時間拉長,原本連黑人碰過的杯子都要丟棄的託尼,變得願意付出真心;原本害怕與人交際把自己關在華麗象牙塔中的唐,也願意放下心防,成為他人的朋友。一路走來,託尼內心被唐影響,在無形之中開始佩服起身邊這位堅強堅持堅韌的鋼琴家。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二人從紐約出發,一路南下,但種族歧視問題卻愈發嚴重,甚至作為白人的託尼也無從見過。從兩個人一路遭遇的各種情況,映射出了整個社會對待不同群體的現實狀況。對於主人公託尼和唐來說,在一路的相處磨合過程中,二人逐漸接納的是對各種事物的新認知視角。

從矛盾到共識,透過二人旅途中的互動,進行彼此內心的探索,製造出張力十足的情節火花。讓兩個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互相碰撞、影響與理解。從個人承受到共同面對,一層一層鍍出一種在刻板印象之上的重新理解,逐漸消除心中那道藩籬。

《綠皮書》講種族講身份認同,其實它更想講的是“標籤”,是人們普遍存在什麼族群就該是什麼模樣的刻板印象。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在不斷重塑自我認知的過程中,二人一同對抗外在的不公,建立了相知相惜的友情,昔日的隔閡也被逐漸消除。認知需要“去標籤化”,而生活的樂趣也在於積極主動實踐,去了解、去發現,從而消除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求同,但也可以存異,原來多元真實存在,多一點同理心就能少一點對立。

END

文 字 | 米 佑

編 輯| 沐 雨

審 校| 鸞 燕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