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長安》薛保勤序:真誠和愛釀就的暖

本文作者薛保勤,著名作家、詩人,陝西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

《風起長安》薛保勤序:真誠和愛釀就的暖

這本書是周媛散文隨筆的結集,是她多年來所見、所聞、所知、所感、所悟的記錄,淡淡的墨香洋溢著暖暖的親情、友情、鄉情,可以從中體味到一種濃濃的愛。這種愛是一個有著文學情懷的新聞工作者,對事業的愛、對生活的愛、對家國的愛、對生命的愛。

周媛有近三十年的新聞從業經歷。多年來,她深入生活、聚焦社會,研究人生、體悟生命,用手中的筆捕捉生活的光、生命的芒,弘揚生活之善、傳播生命之美。其作品多次獲得不同層次的新聞獎和文學獎,這些獎項可以看作社會對她的能力、品格和價值理念的認可和贊同。

有人曾勾畫過記者的“專業走向”,認為好記者最終應該去當作家。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既是記者還是作家,兩種角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存在決定意識”,其實,不論記者還是作家,都需要走進生活、提煉生活、關照生活,都需要用文化這個座標系去審視自己、審視人生、審視社會,用作品去展示、評判生活、人生、生命的是非曲直。記者這一職業為好記者成為好作家奠定了基礎。

讀了這本書,我感到生活已經賦予了周媛記者的敏銳和作家的情懷。在記者這條路上,周媛走得周正、勤勉、堅實;在文學這條路上,周媛走得真誠、執著、踏實。這本書就是周媛用記者特有的眼力、腳力、筆力和作家的穿透力,研究生活、探索生活、反映生活的重要成果。

這本書中的每個人、每件事、每幅景,都充盈著生活的氣息、生活的味道。作者筆下的陳忠實,“一個人能讓別人時時記著他的好,不是一天的事,而是無數次的真誠換來的”;筆下的咸陽原,“民謠往往代表著民心”,從上下兩千年、多個角度解讀大秦之都和秦人風骨,既厚重又有趣;筆下的四府街,是那樣充滿人文氣息,展露市井生活,流淌著愛的細流;筆下的秦嶺峪口,博大浩瀚,深邃挺拔,氣象萬千;筆下的漢宣帝,縱橫捭闔間,展露了作為中興之君、經營絲綢之路第一人的雄才偉略;筆下的廣仁寺,更如一枝漢地雪蓮,你能感覺到她的雍容華貴……從古至今,家事國事,娓娓道來,這些是何等的器宇軒昂、何等的情深義重、何等的威風八面!

作為老西安,周媛既寫長安的風物人情,也從長安出發,寫新疆、青海、甘肅、四川等更廣闊的天地。她從記者和作家的雙重視角觀察世界、解讀生活,顯示了豐富的生活閱歷、廣闊的人生視角,以及從容真切的文筆。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

讀完這本書眼前一亮,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有獲得感”,而且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獲得感。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應該有這樣的力度和溫度。曾幾何時,浮躁之風盛行,文學藝術界尤甚,看得人揪心。紮根人民成了口號,深入基層成了標籤,採風成了居高臨下的旅遊,低俗媚俗作品大行其道,無心擔當、不負責任。作品的“格”,如同其作者的人格一樣,被踩在腳下。

人間正道是滄桑。“正道”正在歸位。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溫暖、正義、向上的亮色,正在成為新時期文學的底色。周媛和更多的作家們正認真地、默默地、不停息地為此努力著!希望周媛的真情切實溫暖到你!

2018年9月25日於西安

《風起長安》以一個記者和作家的雙重視角觀察世界,解讀生活,敘述世事人情,關照歷史現實。分“那人”“那事”“那景”三輯,包括歷史、地理、山水、人文、藝術、親情等內容,並配有數十幅原創國畫插圖。書中所寫多是長安、秦地的人事景物,從長安出發,又將視角延伸到西部更廣闊的天地,顯示出豐富的閱歷和從容真切的文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