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 文 | 宋鴻兵

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非常宏偉,如進展順利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對帶動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融合與發展也將起到積極作用,未來可能出現亞太地區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的新態勢。

要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我們需要一個大框架。對比世界其他三大灣區,即紐約、舊金山和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兩個主要的不同點。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第一,運作機制不一樣。其他三大灣區都是在一個國家內,享有同一套關稅體系和一種貨幣,雖然也涉及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貿易,但主要是面向內部資源的整合,對外部的影響是通過國際貿易來實現的,並不直接影響其他國家的政策,也不影響跟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

第二,貿易地緣不一樣。東京、舊金山灣區面對的是太平洋,紐約灣區面對的是大西洋。因為大西洋、太平洋中間沒有太多支撐貿易的中轉站,所以這三個灣區都屬於遠洋貿易型。

而粵港澳大灣區除了可以經過遠洋到歐洲和美洲,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是面向整個東南亞地區,包括穿越馬六甲海峽與印度的貿易聯繫,廣義上還包括澳大利亞和印度以西的西亞國家,屬於海洋區域性貿易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我們可以稱該地區是亞洲的地中海。它的形態、貿易總規模,類似於當年的地中海貿易。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長期佔有國際貿易的主要份額。

所以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不僅是整合國內經濟資源的力量,同時還要承擔另外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就是整合區域的海洋貿易。其中對一帶一路的支撐顯得尤其重要。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在21世紀將成為國際貿易中間最主要的方向。30年、50年之後,印度也會發展起來,中印兩個國家經濟增長潛力和貿易規模潛在空間特別大,貿易活力非常旺盛,所涉及的貿易領域也特別寬泛。再加上東南亞、澳洲、新西蘭,將會組成一個21世紀全球貿易最發達,增長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區域。

而粵港澳南海地區處在整個貿易圈的中樞位置,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是迴歸到歷史慣常的軌道,也就是這個區域的貿易將成為主導世界貿易大方向和大潮流的中心區域。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粵港澳大灣區卻面臨著一些天然的短板——資金和人才不能有效跨境流動。這就使得一個地理上很接近的潛在經濟能量極大的地區,由於受限於三種貨幣、三種關稅、三種管理制度,導致人才、技術、資金不容易跨境流通。這是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否則內在的經濟整合和外部經濟能量的輻射都做不到,至少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如何解決資金往來的自由流通?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設計應該要有前瞻性,不僅是解決人民幣、港幣、澳幣之間的流通問題,還要考慮更長遠的整個亞太地區的貿易融合,必須要放在一個全局性的框架之內來考慮,面向整個亞太地區的貿易,怎麼解決資金的跨境流通問題?

首先,一國兩制是一種政治承諾,人民幣、港幣、澳幣會長期共存。一國兩制不僅面向香港和澳門,且對解決臺灣問題是一個垂範,所以政治承諾50年制度不變,這是不能輕易改變的。由於這樣一種限制,港幣、澳幣和人民幣之間將會長期共存。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既然如此,要有效解決資金自由流動的問題,就需要金融創新。我認為可以借鑑當年歐元出現之前,歐洲經濟共同體通過ECU(歐洲貨幣單位)的辦法解決歐共體內貿易資金自由往來,同時穩定貨幣匯率的辦法。它涉及歐共體內九種貨幣,從1979年到1999年執行了20年,後來ECU按1:1兌換,進化成了歐元,說明這套制度已經被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ECU的概念完全可以用在解決粵港澳三種貨幣之間的貿易結算、穩定匯率,資金週轉的問題。粵港澳同在中國主權範圍之內,在貨幣問題上,中國政府可以在保留港幣和澳幣基礎上,確定一種新的貨幣結算單位。我在《貨幣戰爭4》中曾經提出過ACU(亞洲貨幣單位)的概念,先不討論是否要往亞元的方向進化,把這個概念縮小,可以首先用於解決粵港澳地區的貿易結算貨幣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存在一種叫ECU的鈔票,它完全是用於記賬,是一個貨幣籃子。比如當年歐共體的九種貨幣,根據各國的經濟規模,按照一定權重,共同組成ECU的貨幣籃子,同時各國保留貨幣主權。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有了ECU之後,各國形成了一個共同認可的價值標準,就可以用這種記賬貨幣來完成彼此之間的貿易,而無需使用美元結算,繞開了美元與歐洲各國貨幣之間劇烈的匯率波動問題。這在美元價值暴跌,石油和黃金價格暴漲,匯率極其動盪的70年代,具有非常現實的作用。

ECU還為歐共體成員國之間的匯率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ECU規定在貨幣籃子中間,任何一組貨幣之間最大波動幅度不能超過2.25%,否則相應國家的中央銀行就要介入干預匯率,使其重回2.25%波幅以內,這稱之為是蛇形機制。當然,意大利里拉是個特例,最大貶值幅度可以達到6%。

這種機制相當巧妙,如果用於粵港澳地區的三種貨幣,把粵港澳大灣區幾個城市跟香港澳門之間,也按照類似於的概念,根據經濟總量確定權重,來設計一種貨幣籃子,並存在一個穩定匯率的機制,那麼就有了一個比美元、人民幣、港幣或者澳幣都方便的記賬貨幣。

某種意義上,三個地區使用的其實就是一種統一的貨幣。當然,三個地區各自本來的貨幣仍然保持流通,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ACU這個概念可以在粵港澳地區首先試驗,當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之後,向更多區域內國家開放。比如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或者馬來西亞,發現在與中國的貿易中,用ACU結算對自己有利,因為可能那個時候他們手中的美元已經不夠了。

全世界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比如爆發經濟危機的時候,一定會再次出現美元荒。那個時候這些國家沒法使用美元來跟中國進行貿易,或者成本太高,但又必須要跟中國進行貿易,ACU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因為加入ACU並不需要美元,只按經濟規模確定權重。

當ACU的支付體系、結算體系、技術性、可行性、穩定性都經過若干年的驗證之後,就有可能面臨其他國家加入的要求,隨著使用的國家越來越多,韓國、日本也要加入,這個時候它就真正變成亞洲的結算貨幣單位了。

為什麼要做到這一點?因為從長遠來看,美元作為一種主權貨幣,長期承擔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這條路在邏輯上必然是走不通的。原因我在《貨幣戰爭》系列中詳細說過,不再贅述。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所以我們應該在美元出問題之前,提前10年20年開始構思替代美元的貨幣。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行,因為最終會面臨跟美元一樣的問題。以一個的主權貨幣作為全球貨幣是行不通的,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美元現在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美國存在的問題中國也會存在,人民幣國際化從長遠來看是一個爬坡的過程,越往後難度越大。

而ACU這種方法,理論上具有極大的彈性。各國加入進來之後,不會覺得喪失了貨幣主權,仍然有自己的中央銀行,財政也是獨立的,並沒有像歐元那樣綁死在一起。而且當經濟不景氣時,有退出貨幣機制的選擇,經濟恢復之後還可以重新加入。

當大家越來越多地使用ACU作為記賬單位進行整個亞太地區貿易結算的時候,這些國家對美元的依賴度就會下降。在美元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替代的方法。不過隨著對美元需求的下降,這種替代方法本身可能也會加速美元的衰落。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將帶動亞太整合,與歐盟美國三足鼎立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它的意義也非常重大。參與國家在某種意義上綁在一起之後,就成了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而且這個機制公開透明,任何國家都可以進來,只需重新計算權重,對所有國家都是公平的。使用的國家越多,匯率的穩定性越強。

而且亞太地區在未來是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區域,使用本地區的貨幣進行貿易結算是必然的發展方向。

隨著本地區貿易量、金融跨境投資量越來越大,ACU就能成為主流的世界貨幣機制之一,很可能與歐元、美元形成一種三足鼎立的新態勢。

總結一下,粵港澳大灣區要解決的不僅是區域內資金跨境自由流動或者貿易結算的問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需要進行重要的貨幣機制創新,使整個亞太地區,即亞洲的地中海地區,實現匯率機制的一致化,奠定未來合作的基礎。這既有利於貿易結算,同時也有利於政治利益的整合,無需再懼怕其他國家的金融制裁,參與國家在政治上也會變得更加獨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