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他媽的世界》看九零後為何不想當父母,你的家庭教育對嗎?

近年來,九零後逐漸成長成為為人父母的一代,但是越來越多的九零後不願意結婚生孩子,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從英劇《去他媽的世界》來一窺究竟。


從《去他媽的世界》看九零後為何不想當父母,你的家庭教育對嗎?


《去他媽的世界》,講的是兩個孩子的故事,男主角小時候,母親在他面前自殺,而他當時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從此留下心理陰影,變得沒有感情,開始了自殘和傷害小動物的道路,但是後來殺害小動物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了,他一心想要殺死一個更大的東西——人。

女主角呢,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父親很小就離開她了,母親再婚,繼父是一個混蛋。家裡人沒有誰關心她,她開始變得刻薄,惹人討厭。最後,她選擇和男主一起逃走,逃離這個無聊的小鎮。


從《去他媽的世界》看九零後為何不想當父母,你的家庭教育對嗎?


兩人偷了男主父親的車逃跑了,但是半路車子撞在樹上著火了,他們只有走路離開。機緣巧合闖進了一間別墅,兩人度過了幾天自由的時光,但是別墅的主人回來了,他是一個變態殺人狂,發現女主後,想要殺死她。男主掏出隨身攜帶的刀子殺死了他,之後開始了逃亡的道路。

毫無疑問,兩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家庭教育中的受傷者,兩個渴望溫暖的人。男主的母親在他面前自殺了,留下了心理陰影,一直表現的很奇怪,但是男主的父親卻並沒有注意,甚至在他十三歲生日的時候,要一把大砍刀,父親也沒有在意。女主就更是了,家裡客廳都是母親和繼父已經他們生的雙胞胎的照片,家裡人都討厭她,繼父甚至對她說:“你走吧,對所有人都好。”他們都一樣,一樣的在家庭之中得不到溫暖。


從《去他媽的世界》看九零後為何不想當父母,你的家庭教育對嗎?


同樣的,家庭教育的失敗,會讓孩子學不會如何去愛,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溫暖,會變得厭惡這個世界,就像溫暖會相互傳遞,惡意也會相互傳遞。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是不是也會想,自己以後也會要過這樣的生活嗎?那這樣只有爭吵的婚姻還有什麼意思?還不如不結婚。

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人生觀的形成影響很大,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

當然,未有先學養而後嫁者,做父母未必有經驗,因此在和孩子的相處和教育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但是關心和一個溫暖融洽的家庭氛圍和很有必要的。


從《去他媽的世界》看九零後為何不想當父母,你的家庭教育對嗎?


最後女主對父親說的一句話:你,你就是病根。你根本不關心我,哪怕一點都不關心我,你不該生孩子,如果你打算拋棄他們的話因為他們一生都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孩子在小時候在父母那裡感受不到溫暖,那麼他們就會想,難道自己的孩子以後也要過這樣的生活嗎?每個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那麼我們有權利選擇讓讓我們自己成為別人的父母。我們不是怕成為父母,我們只是不想在這個位子上失職,從而造成一個更加不幸的人。


從《去他媽的世界》看九零後為何不想當父母,你的家庭教育對嗎?


當然,現在的九零後不想做父母,還有經濟因素等因素,撫養成本增高,以及觀念的轉變,養兒防老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但是,無論怎樣,家庭教育都是影響孩子婚姻觀念的重要因素。

看完這個,你是不是覺得應該多關心關心孩子,在孩子面前吵架之前,是不是要三思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